鄧學林

鄧學林

鄧學林(1903-1935),小名鄧根子,1903年出生於江西省豐城縣東門外的一戶貧苦農家。哥哥被地主折磨而死,父母又早逝。

人物生平


1920年,17歲的鄧學林孤苦伶仃,行乞流落到江西省會昌縣城,經一位好心人介紹,他進了“呂恆順”染布店當徒工。
1930年4月中旬,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佔領了會昌城后,紅軍廣泛宣傳發動群眾進行土地革命鬥爭,在工人中發展黨員,秘密建立中共會昌會委和工會組織。鄧學林這個受盡苦難的青年工人,毅然加入了工會組織,積極參加工會領導的各項活動。
1931年11月底,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三師圍攻會昌城。為了配合紅軍,鄧學林在城內積極發動工人,組織染業工會,向資本家和盤踞在城內的“維持會”作鬥爭。當時,城內用水奇缺,而僅有的幾口井又被“維持會”霸佔,老百姓只好喝文家塘的污水。鄧學林和其他同志一道,發動群眾,開展奪水鬥爭,爭取了民心,孤立了反動勢力。在工人群眾的配合下,會昌縣城解放了,敵縣長史存漢被活捉,老百姓重見天日。12月,中共會昌臨時縣委成立。接著,又成立了縣蘇維埃政府和工會等群團組織。12月10日,鄧學林作為縣城染業工會支部負責人,參加了會昌市(縣城)第一次工人代表會,併當選為赤色工會執行委員。
1932年初,鄧學林按黨的分配,白天下鄉參加查田運動,晚上回來做工會工作,晝夜忙個不停,幹得又很出色,受到縣委、縣蘇的表揚。這年,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把一生全部交給黨,全心全意為中國革命而努力奮鬥。
1933年7月底,鄧學林當選為會昌縣職工聯合會委員長。為了做好工會工作,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的作用,他經常深入到各行業基層工會了解情況,進一步健全了工會組織。8月,中央蘇區在會昌設立粵贛省。9月,鄧學林參加了粵贛省蘇維埃在會昌召開的臨時代表會,當選為粵贛省蘇維埃執行委員。11月4日,粵贛省召開第一次黨代表大會,鄧學林出席了大會,併當選為省委執行委員。12月,粵贛省召開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鄧學林當選為粵贛省蘇維埃政府副主席。這時正處於第五次反“圍剿”之際,擴紅支前任務繁重。為了確保第五次反“圍剿”南方戰線的順利進行,鄧學林和省委、省蘇維埃政府的領導一起,發動和組織全省廣大群眾,支援革命戰爭。他經常深入山區農村,到生活艱苦、擴紅任務繁重的洛口、庄埠、赤鵝(白鵝)一帶去工作。當時,赤鵝區的糧食徵收工作不合理,出現了按人口平均攤派,逼死僱農的現象。鄧學林來到這裡,住在貧農家裡,同群眾息息相通,心心相連,深受群眾愛戴,不管哪家出了事,鄰居總是說:“找鄧主席說說去。”在鄧學林的指導下,糾正了赤鵝區糧食徵收工作的偏差。洛口、庄埠、赤鵝等地區的各項工作很快步入了先進行列。
1933年冬,鄧學林到門嶺縣,負責那裡的查田和擴紅運動。當時,站塘、羅塘、羅田區的反革命組織——“鏟共團”破壞擴紅運動,煽動青壯年“反水”,活動非常猖獗。鄧學林依靠工農群眾,在情況異常複雜的情形下,查出了原會昌五區聯防頭子歐陽江派遣的反革命分子“老鴨公”,並順藤摸瓜活捉了反革命分子劉海生,掌握了這些地區“鏟共團”的全部人員情況,從而肅清了“鏟共團”組織,有力地推動了這些地區擴紅運動的開展和查田運動的深入,受到《紅色中華》報的表彰。
1934年4月,廣東軍閥陳濟棠部侵佔中央蘇區南大門——筠門嶺鎮。為了打擊和牽制北進的敵人,粵贛省在站塘成立戰地委員會,鄧學林任政治部主任。他和戰地委員會主任戴元懷一起,領導粵贛省的戰爭動員和擴紅支前工作。他們通過揭露廣東軍閥燒殺搶掠、姦淫婦女的罪惡行徑,激發群眾參軍參戰,為保衛蘇區、保衛會昌、保衛家鄉而戰。廣大群眾紛紛拿起武器,自帶伙食上前線,主動出擊廣東軍閥和“鏟共團”,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開始舉世矚目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鄧學林奉命留在蘇區領導粵贛省的游擊戰爭。他率領筠門嶺游擊隊活動在環境極端艱險的情況下,堅持同敵人作戰。11月22日,他率領游擊隊在灣塘崗伏擊敵人,取得了著名的灣塘崗戰鬥勝利,給進佔會昌的國民黨東路軍以沉重打擊。23日,國民黨東路軍李玉堂師侵佔會昌,鄧學林率領粵贛省機關留守人員、會昌縣機關和游擊隊,被迫轉移到會昌城西的白石山區。
1935年初,國民黨軍第三師在會昌白石包圍了筠門嶺游擊隊,鄧學林率隊英勇奮戰,突破敵人包圍,轉到天門嶂山區,和縣委書記陳長林的會昌游擊隊會合。3月17日,敵人以數倍游擊隊的兵力包圍了天門嶂山區兩支游擊隊,實行封山“圍剿”。游擊隊鏖戰一天之後,終於寡不敵眾,彈盡糧絕,大部分隊員犧牲。鄧學林等人在突圍戰鬥中也不幸被俘。3月18日,鄧學林等人被解押至會昌城遊街,囚於國民黨軍第八師師部駐地劍光祠。在獄中,他不斷鼓勵難友堅決同敵人作鬥爭,要堅信紅軍一定會回來,蘇維埃的旗幟是不會倒的。3月20日,鄧學林被敵人殺害,時年32歲。

人物紀念


英雄要數鄧學林,堅韌不拔賽鋼筋;
鑽碓刀割何所懼,怒目冷對害人精。
滿目智謀識奸匪,一腔熱血為人民;
事迹千秋人落淚,長空萬里存豪情。
鄧學林犧牲后,會昌一帶老根據地人民為紀念烈士創作了這首歌謠,一直傳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