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地區是指以少數民族為主聚集生活的地區。中國的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西部、北部等邊疆地區。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
少數民族地區是指以少數民族人民為主聚集生活的地區。
少數民族地區
改造傳統產業,發揮區域特色優勢。西部應加快資源型產業的發展,促進傳統產業主要是老工業基地的調整和技術改造。提高重要農業、能源、原材料基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並規劃建設一批新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發展農業的規模經營和產業化。重點治理資源開發區、工業、城市聚集區的環境污染。調整改造、大力振興原有“三線”地區的國防工業。遠西部地區在加強部分有優勢的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改善交通、通訊、供水、居住條件和文化教育水平。促進地方資源的開發和農牧業的規模經營及產業化,通過富民以穩定邊疆。著手進行大江大河源頭地區的生態保護和生態恢復。在制定遠少數民族地區開發方案時,要重新審視遠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問題。遠西部地區不宜再搞那些代價大、收益低的資源開發及其加工的大項目。增強中心城市的功能,以機械電子和化學等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工業為主導,完善中心城市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旅遊業樞紐職能,形成具有較高水平服務業的現代化城市經濟,形成西部經濟核心區,並率先在西部地區實現現代化。積極培育具有一定經濟基礎的二級產業帶和西部邊境開放經濟帶,增強整體經濟實力,以優勢資源的加工利用為重點,發展地區特色經濟,為長遠區域開發格局的完善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創造條件。
4.建立生態破壞的補償機制。首先要建立資源輸出地和資源受惠地之間的補償機制。資源受惠地要對資源輸出地因輸出資源造成的環境破壞進行補償,這樣一方面可以限制資源受惠地對輸出地資源的無限制浪費,同時也可以幫助輸出地保護受破壞的生態環境。其次要在上游地區生態保護與下游地區資源開發之間建立補償機制。即上游的生態保護使下遊資源開發得到了好處,則下游地區要對上游地區的生態保護給予下游地區的正面影響給予補償,一方面分擔上游地區生態保護的費用,提高上游地區進行生態保護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三、結論
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標誌著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即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在新的經濟發展環境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面臨許多機遇,同時也對今後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部少數民族地區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國內和國際的經濟合作中,以開放促開發,發揮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優勢,促進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