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矮星

主序恆星的一種

黃矮星是主序恆星的一種,其質量為太陽的1.0到1.4倍,光譜分類多為G型。

黃矮星在天文學上的正式名稱為GV恆星,是光譜型態為G、發光度為V的主序星。這一類恆星的質量大約在0.8至1.2個太陽質量,表面的有效溫度在5300至6000k。

介紹


我們的太陽可以稱為一顆黃矮星。每顆黃矮星的主序壽命約為100億年,在這段時間,黃矮星會透過內部的核聚變,把氫聚合成氦,當它們的氫快要耗盡時,便會脫離主序階段,其自身開始膨脹,並會脹大至原來體積的多倍,成為紅巨星,並開始燃燒氦。
黃矮星
黃矮星
位於金牛座的畢宿五,便是一顆紅巨星。當紅巨星不能再燃燒氦時,便會拋出外層的氣體,這些氣體成為行星狀星雲,而內核則塌縮成高密度的白矮星。而“白矮星的質量如果達到太陽質量的1.4倍,它將變為半徑為0的天體(即黑洞)(——錢德拉塞卡)”,不過錢德拉塞卡當時還不知道中子星的存在,事實上如果白矮星的質量如果達到太陽質量的1.4倍,則坍縮為中子星,超過3.2倍,則成為黑洞。
黃矮星的表面溫度介乎5400到6000攝氏度之間,每秒鐘會把數百億噸氫聚合為氦,當中有數億噸的質量轉化為能量。

星體構造


一顆GV恆星燃燒氫的生命期大約是100億年,當他耗盡了核心的氫燃料之後,這一類恆星便會膨脹許多倍,發展成一顆紅巨星,像是畢宿五(金牛座α)最後,這顆紅巨星會拋掉它外層的氣體,成為行星狀星雲,而這時裸露出來的核心便是一顆體積小、密度高的白矮星,在往後的歲月中只會持續的降溫與壓縮。

社會議論


黃矮星其實是一個錯誤的名稱,因為光譜類型為G的恆星實際顏色是從白色到黃色的,像太陽在早期的顏色是白色,只有到晚期才會成為黃色,參考光譜分類的顏色與光譜圖,太陽實際上是白黃色的(當前太陽為G2V型主序星,如果不做顏色修飾,在太空中看起來太陽的顏色當為色號)而在地平線附近的太陽呈現紅色,則是大氣層的瑞利散射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