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釋義

鷸,中文漢字,拼音為:yù

鳥,羽毛茶褐色,嘴、腳都很長,趾間無蹼,常在水邊或田野中捕吃小魚、小蟲和貝類。常見詞語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鷸(鷸)
拼音:yù
注音:ㄩˋ
筆順:フ丶フ丨ノ丨フノ丶丨フ一ノフ丶フ一
◎ 鳥,羽毛茶褐色,嘴、腳都很長,趾間無蹼,常在水邊或田野中捕吃小魚、小蟲和貝類:~蚌相爭,漁翁得利。
方言集匯
◎ 粵語:wat6
漢英互譯
snipe, kingfisher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鷸
鷸yù
〈名〉
(1) (形聲。從鳥,矞(yù)聲。本義:水鳥鷸)
(2) 同本義 [snipe]
鷸,翠鳥也。知天將雨。——《說文》
知天文者冠鷸。——《禮記》
鷸如鶉,色蒼嘴長,在泥塗間鷸鷸聲,村民雲田雞所化,亦鵪鶉類也。蘇秦所謂鷸蚌相持者,即此。——《本草綱目》
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戰國策》
(3) 又如:鷸鷸(水鷸鳥的叫聲);鷸冠(鷸毛冠。古代為天文者之冠)
(4) 鷸科多數種類鳥的通稱 [tattler]。若干狩獵禽(沙錐屬Capella)之一,與丘鷸近似,但較小,有十分細長的嘴,用它插入泥中搜尋蠕蟲和其他食物,上體通常雜黑褐色;皮黃色和栗色,尾和體側具有橫斑
常用片語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亥集中】【鳥字部】鷸
《廣韻》餘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聿。《說文》鷸,知天將雨鳥也。知天文者冠鷸。陳藏器云:鷸如鶉,色蒼喙長,在泥塗。邨民云:田雞所化。《戰國策》蘇秦曰:鷸蚌相持。
又一種翠鳥曰鷸。《爾雅·釋鳥》翠鷸。《郭注》似燕,紺色,生鬰林。《疏》李巡曰:鷸,一名翠,其羽可以為飾。
又一種,赤足,黃文,曰鷸。《左傳·僖二十四年》鄭子臧好聚鷸冠,是也。
又《正韻》疾飛貌。《木華·海賦》鷸如驚鳧之失侶。
又《集韻》食律切,音術。《廣雅》鶙鵳鷸子籠脫鷂也。《曹憲注》鷸音述。驚字原刻從敬從鳥。《考證》已改正。

說文解字

【卷四】【鳥部】鷸
知天將雨鳥也。從鳥矞聲。《禮記》曰:“知天文者冠鷸。”,鷸或從遹。余律切

說文解字注

(鷸)知天將雨鳥也。釋鳥。翠鷸。李巡、樊光、郭璞皆雲一鳥。許於羽部曰。翠、靑羽雀也。合此條知其讀不同。各為一鳥。從鳥。矞聲。余律切。十五部。禮記曰。知天文者冠鷸。引禮記者、漢志百三十一篇中語也。左傳。鄭子臧出奔宋。好聚鷸冠。鄭伯聞而惡之。使盜殺之。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災也。詩曰。彼己之子。不稱其服。子臧之服不稱也夫。雲不稱者、正謂子臧不知天文而冠聚鷸也。獨曰。建華冠形制似縷鹿。記曰。知天文者服之。鄭子臧聚鷸冠前圜。此則是也。司馬彪輿服志引記曰。知天者冠述。知地者履絇。莊子鷸一作鶐。然則述者鶐之省。毛傳遹、述也。古音同也。說苑。知天道者冠鉥。知地道者履蹻。則又假鉥蹻為鶐絇字。小顏說禮之衣服圖謂為術氏冠。亦以古音同耳。
()鷸或從遹。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ɢʷid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餘律入聲三等合口入六術jĭuĕtjiuɪtjʷitjwityu4jytjvit鳥名

蒙古字韻

字頭八思巴字八思巴字(修正)八思巴字(其他形式)音譯音譯(修正)音譯(其他形式)擬音聲調註解
ꡗꡧꡞYwiyi入聲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以律二質入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