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手機依賴症的結果 展開
- 手機依賴症
- 無手機恐懼症
手機依賴症
手機依賴症
手機依賴症是一種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睞青年白領女性、業務擔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學生三類人。
手機作為一種現代化的通訊工具,由於它的方便快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隨著“手機一族”隊伍的不斷壯大,一種由於對手機過分依賴而形成的現代心理疾病——手機依賴症也悄然現身了。
隨著手機在中國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來越多的手機持有者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離開這個“愛物兒”,哪怕只是半天兒不見,也會魂不守舍,坐卧不寧。高科技在給人們帶來溝通便捷的同時,也將一種“新鮮病”——手機依賴症“捆綁銷售”給了現代人。
手機沒帶在身邊就心煩意亂,無法認真工作;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就會下意識地看一下鈴聲設置是否正確;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成自己的手機在響,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隨著手機在中國的普及,特別是年輕人手機擁有率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開始被“手機依賴症”困擾。
缺乏自信易得“手機依賴症”
手機依賴症
在北京某房地產公司做市場推介的唐輝最近被“手機依賴症”深深地困擾著。因為工作關係,他的手機使用頻率非常高,手機鈴聲總響個不停,有老闆交代事情的,有客戶聯繫業務的。“手機電池本來能用3天,可我每天得換一次,不斷打進打出的電話讓我感覺生活很充實。”他說。最近業務減少,唐輝的電話明顯安靜了,他突然感到不適應,整天坐立不安,在別人的手機鈴聲響起時,他會條件反射地拿起自己的手機。
心理學專家、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副院長楊玲教授認為,唐輝的表現是典型的“手機依賴症”,是一種心理疾病。她解釋說,有些人由於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手機,無意識中手機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來電數量突然減少或手機丟失情況下,這些人通常會出現上述反應。
“手機依賴症”大多在一些性格比較孤僻、缺乏自信的人群中出現。這些人有的希望通過手機與外界保持聯繫,使自己不被社會遺忘;有的希望通過手機在同事和上司面前維持高效率工作的形象。“手機依賴症”還表現在溝通多通過手機進行。比如明明幾步路就可以走到的地方,卻只想打手機解決問題;等人的時候不斷地打手機問對方走到了哪裡。
關鍵要讓患者找到生活重心
楊玲說,各種心理疾病的出現與人的社會生活方式有著很大關係。解決“手機依賴症”的關鍵在於讓患者找到生活重心,從充實自己的生活開始,盡量避免把心思集中在手機上,應該適當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如郊遊、健身、看書等。“手機依賴症”嚴重者應及時接受心理醫生疏導,避免更多地影響工作和生活。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通訊工具。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全球有6億多人使用手機,中國有近1.6億人擁有手機,是世界上擁有手機人數最多的國家。
手機依賴症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手機依賴症,做下下面的測試:
你是否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帶就會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做其他事情?
當一段時間手機鈴聲不響,你會不會感到不適應,並下意識地看一下手機是否有未接電話?
你會不會總有“我的手機鈴聲響了”的幻覺,甚至經常把別人的手機鈴聲,當做自己的手機在響。
接聽電話時你是不是常覺得耳旁有手機的輻射波環繞?
你是否經常下意識地找手機,不時拿出手機看看?
你是否經常害怕手機自動關機?
你晚上睡覺也開著手機嗎?
當手機經常連不上線、收不到訊號時,你會不會產生焦慮和無力感,而且脾氣也變得暴躁起來?
最近經常有手腳發麻、心悸、頭暈、冒汗、腸胃功能失調等癥狀出現嗎?
如果以上問題有一半以上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你很可能已經患有“手機依賴症”
心理和生理均受影響
看電子書、刷微博、玩遊戲、購物……智能手機層出不窮的新功能,讓人們和它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但同時也埋下隱患――一不小心就會被手機奴役,患上“手機依賴症”。
陳祖輝表示,這些人在日常生活中頻繁使用手機,無意識中手機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在來電數量突然減少或手機丟失的情況下,通常會出現相關癥狀。“一旦沒有人發簡訊或者打電話來,心裡就會感覺很失落,產生自我挫敗感。”
據陳祖輝介紹,智能手機的功能異常豐富,原本應該是睡覺的時間,但很多人可能玩興正濃,還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規律,導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顯示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手機等會發光的電子產品,會阻礙人體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將受到影響,並使睡眠處於淺狀態。人體生物鐘長期被打亂,則會影響新陳代謝、情緒、免疫力,導致疾病多發。
此外,人們在玩手機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身體的疲勞感,事實上,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會造成眼疲勞;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會造成頸部、手臂肌肉疲勞;而長時間過度使用觸屏手機,會導致手部關節、肌腱損傷性癥狀群,包括手指、手腕關節疼痛無力,動作不靈活等,形成所謂的“觸屏手”。
英國特需理療師協會日前專門發布報告稱,智能手機在不知不覺中延長了使用者的工作時間,“無意識加班”時間平均達到2小時18分鐘。該協會警告,智能手機等設備正將使用者變成“屏幕奴隸”。超時工作的不良後果,除更易導致頸椎和背部疾病外,還在無形中增加了工作壓力,由此導致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隱患。
對此,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陽深表認同,他指出,如果一味依賴手機,被其奴役的話,會給心理和社交帶來嚴重影響。“朋友們在一起,全都低頭不語,手機成精神寄託。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這樣疏遠了。”
據介紹,手機會讓人陷入一種持續的“多任務”狀態,長此以往甚至會讓人們患上類似“注意力障礙”的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思維不斷被打斷,這大大削減了思考的能力,讓思維變得更難以深入。此外,過度關注手機還會讓人處於應激狀態。外間的一切變化,隨時可以接收得到,讓人難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時間裡,也與手機形影相伴,讓自己的行蹤時刻掌握在每一個想與你聯絡的人手裡。其實這樣做並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潘集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