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疳積的結果 展開

疳積

疳積

疳徠積以神萎、面黃肌瘦、毛髮焦枯、肚大筋露、納呆便溏為主要表現的兒科病證。多見於1~5歲兒童。疳積多因飲食不節,乳食餵養不當,損傷脾胃,運化失職,營養不足,氣血精微不能濡養臟腑;或因慢性腹瀉、慢性痢疾、腸道寄生蟲等病,經久不愈,損傷脾胃等引起。

簡介


● 英文名稱:Mild (Infantile) Malnutrition with Accumulat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兒科

古籍摘選


● 小兒乳食不調,肥甘無節,積鬱既久,則熱生焉。熱蒸既久,則蟲生焉。有熱有蟲,而疳成矣。(《慈幼新書·疳積》)

名詞解釋


● 疳積是指出現飲食積滯的疳證。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疳”者,一作“疳者,甘也”,言其病因,指小兒恣食肥甘厚膩;一作“疳者,干也”,言其病機、癥狀,指氣液乾涸、形體羸瘦。疳證由餵養不當或多種疾病影響,導致脾胃受損,氣液耗傷,不能濡養臟腑、經脈、筋骨、肌膚,為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積”者,飲食、積滯也。疳證按照輕重程度,分為疳氣、疳積、干疳,疳積是其中出現積滯的一種。

臨床表現

● 疳積臨床表現為形體明顯消瘦,面色萎黃少華或面白無華,肚腹膨脹,甚則青筋暴露,毛髮稀疏結穗,精神煩躁,夜卧不寧,或見揉眉挖鼻,吮指磨牙,動作異常,食欲不振,或善食易飢,或嗜食異物,舌質淡,苔白膩,脈沉細而滑,指紋紫滯。

疳氣、疳積、干疳的區別與聯繫

● 按病程長短、病情輕重、虛實,疳證分疳氣、疳積、干疳三種證候。
● 疳氣
● ● 是疳證裡面最輕的一種,為虛證,基本病機是脾胃失和。
● ● 臨床表現:初起面黃髮疏,食慾欠佳,形體略瘦,大便不調,沒有精神異常狀態。
● 疳積
● ● 隨著疳氣的病情進展出現疳積,是疳證中較重的一種,多為虛實夾雜,基本病機是本虛標實,脾虛夾積。
● ● 臨床表現是形體明顯消瘦,肚腹膨隆,有精神煩躁表現,啼哭頻繁,夜卧不寧,善食易飢或嗜食異物。
● 干疳
● ● 若病程久延失治,上述兩個證型發展至最嚴重的情況就是干疳,屬於重症,多為大虛之候,基本病機是脾胃衰敗,津液消亡。
● ● 臨床表現是形體極度消瘦,貌似老人,不思飲食,腹凹如舟,有精神萎靡表現。

生活經驗

● 平時注意合理補充營養,糾正小兒不良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
● 定時定量餵養,按時按序添加輔食,適當時間斷奶。
● 保證小兒充足的休息時間,正常睡眠;保證小兒充分體育鍛煉,經常戶外活動,增強抵抗力。
● 糾正不良飲食習慣,飲食物要富含營養,易於消化。
● 定期測量小兒的體重、身高,發現小兒體重變化有異常情況,要儘快查明原因,及時進行干預。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融。中醫兒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