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外國語學校

全國十六所具有保送生資格的外國語學校之一

鄭州外國語學校(Zhengzhou Foreign Language School),簡稱“鄭外”,位於河南省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全國十六所具有保送生資格的外國語學校之一。

1983年7月,經鄭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河南省首家外語學校創建,始名為鄭州市外國語中學。1986年,學校更名為鄭州外國語中學。1988年,經河南省教委考察批准、國家教委備案,定名為鄭州外國語學校。

截至2016年1月29日,學校有48個班級,在校學生2800餘人,教職工近300人,校園面積164畝。

歷史沿革


鄭州外國語學校於1983年建校,建製為完全中學,地址在隴海西路65號。2001年作為鄭州市重點工程,學校高中部外遷至高新區楓楊街新址,建設成為寄宿制高中,隴海路校區成為初中部。2004年學校提出了“強化與突出學生的科學素養與理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新目標,開始進行理科實驗班的嘗試。
鄭州外國語學校
鄭州外國語學校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截至2016年1月29日,鄭州外國語學校建有400米塑膠跑道、標準足球場、體育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和供3000名學生食宿的公寓式宿舍樓和餐廳,以及科技實驗中心等學生自主活動場所。

師資力量

截至2016年1月29日,鄭州外國語學校共有教職工近300人,其中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省專家,省學科帶頭人,省骨幹教師,省優秀教師,市拔尖人才,國家、省優質課一等獎教師,數、理、化、生國家級奧賽教練員,高級教師,省市教研室學科中心組成員占高中任課教師總數的70%。
市優秀教師:薛松森、宋照傑、楊德新、劉娜、趙曉亮、孫新廣、侯二祥、譚全聖、滕俊偉、邢中芳、徐瑞芳、李昕、李湘菊、周和平、呼曉露
省級骨幹教師:孔垂學、楊德新、劉佔英、劉海琴、王一文、王萬軍、張振啟、賈振興、陸曄、李永莉、陳敦賢、鄭美玲、智敬誼
全國優秀教師:徐學文

辦學規模

截至2016年1月29日,學校有48個班級,在校學生2800餘人。

辦學成果


學生成績

高考成績
2012至2018年,鄭州外國語學校學生考入北大、清華的人數從42人增長到57人,七年來共計達到338人。
2019年,鄭州外國語學校有186名學生被國外名校錄取,其中牛津大學1人、劍橋大學1人;保送142人,其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33人(含競賽類保送5人)。
學科競賽
時間學生競賽獲獎情況
2011年楊傲然全國天文奧林匹克比賽高年級組二等獎
2011年王梓堯全國地理科技大賽一等獎
2011年宋甘霖、李樹琛、耿正霖、胡奕嘯第二屆世界數學錦標賽金牌
2014年夏劍橋、朱書聰2014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第30屆全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金牌
2014年張鈺暉第28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金牌
2014年李婧柔、楊瑞澤、帥博聞、梅可怡第23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競賽金牌
2014年張鈺暉、賀鑫、朱輝宇、黃子健第28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決賽)金牌
2014年朱書聰、高世珏、王尊、陳逸梵、陳智博、夏商周、王戈飛、張一鳴、楊光、劉晟、邢航笛、李威峰、夏萌霏、朱宇軒、李晨鳴、趙同岩、郭柏松、李登宇、李振文、王振坤全國數學聯賽一等獎
2014年宋天奇、李長遠、崔淦渠、董航、繆雨綸、華子越、呂靖浩、白一傑、張騫、趙若時、楊際舟、肖恆圓、王宇軒、李子儒、周毅明、趙亞、夏圖南、崔晶浩、竇岱暉、霍懌愷、郎子琛、蘇元喆、劉嘉熹、張程遠、王凱倫、馬菁暉、任文軻、趙廣源、羅政亞、馮啟新、王博、張家偉、溫昕澄、葉健龍、韓子陽第31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級賽區)一等獎
2014年李婧柔、楊瑞澤、帥博聞、梅可怡、王子妍、張千一、李亞東、王一橋、郭航菲、趙翔、王遠卓、余青釗2014年全國中學生生物聯賽一等獎

教師成績

2010年,鄭州外國語學校有3名老師和15名學生榮獲國家環境保護部宣教中心和瑞典隆德大學頒發的"環保小碩士"證書。
2015年,學校徐學文老師獲得省政府特殊津貼。

學校榮譽

時間名稱授予單位
2012年優秀生源基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9年優質生源基地清華大學
2020年優秀生源基地哈爾濱工業大學

文化傳統


辦學理念

辦學特色:文理兼長、外語突出、全面發展
培養目標: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並重,本土情懷與國際視野兼備的高素質預備人才
鄭州外國語學校
鄭州外國語學校

管理特色

以“四干”精神(肯干、能幹、多干、干好)為核心的學校文化,以“教師職業定位認同”、“學生培養標認同”、“四干精神為評價標準的認同”為三個側重點的學校文化的共同價值取向,以“嚴、細、深、實、快”為特點的工作作風,以“三全管理”(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化)為代表的管理理念。

教學理念

使學生具有強烈的進取意識,紮實的科學文化基礎及初步的獨立獲取新知的能力和創新精神,文明守法的行為習慣及高尚的品德。
把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提高和教學實踐結合在一起,實踐使理論具體化,實踐使理念明晰化。教師“以學論教”,教學“先學后教”,課堂以培養學生的“思悟能力”為目的,既是學校教師的共識,也是教學的反映。
堅持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關注學生、注重學法的“新授課”、“習題課”、“講評課”、“複習課”等模式已從少數教師的優質課變為多數教師的常態課,從而在使學生儘快“獨立”的同時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學校優秀文化傳統關鍵詞:“大師大愛”、“依依鄭外”、“思悟課堂”、“四干精神”、“三全育人”、“五字管理作風”、“優一等高一格”、“創新潛質學科特長”、“學生陽光自信”、“五愛教育”、“兩個服務”、“本土情懷”、“國際視野”。

校風

團結 求實 創新 奉獻

學風

自信 勤勉 善悟 探究

教風

愛生 善導 嚴謹 致遠

校訓

團結 求實 創新 奉獻

校徽

上方的英文為學校的英文名稱,而下方的中文則是學校的中文名稱。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校長王麗娟
黨委書記毛德宇
副校長王玉合、虎雲峰、穆禾、李茂啟、邢中芳、張國立、周劍、石敬凱
工會主席章新吾
紀委書記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