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帶橋

無錫宜興市玉帶橋

玉帶橋位於宜興市善卷鎮的雙祝河上,屬於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橋。這座橋是由大文學家蘇東坡首先倡議和捐造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名人,把橋題名為“玉帶橋”。

基本信息


玉帶橋為單孔石拱橋,青石、花崗石混砌,長17米,頂寬3.8米,堍寬4.3米。橋孔凈跨5.8米,矢高3.9米。扶欄高0.44米,欄柱頂刻蓮花紋。拱內有銘石二塊,字已模糊不清。

相關故事


這座橋,與大文學家蘇東坡很有關係。
北宋熙寧七年(1074)三月的一天,蘇東坡在同榜進士單錫的陪伴下,先游龍池山,后眺桃溪河,仍遊興不 減,沿著山間曲徑,來觀善卷洞。中午時分,走到祝陵村附近,卻被一條小河攔住去路,向兩頭望望,河上連座橋的影子也沒有,只見河中有一條小船,船上兩個青年男子正在罱河泥,便立即喊道:“勞駕兩位擺個渡。”
兩青年回頭一看,南岸站著兩個斯斯文文的老者,嘀咕了一陣,把小船向岸邊靠了靠,說道:“老先生要擺渡,這個不難,只是我兄弟倆有一事要先打擾你們。”
蘇東坡一楞:“有什麼事,請講!”
“請先生聯一對句,聯好后,就擺你們過去,聯不出么……”
蘇東坡一聽,喜上眉梢,心想:我和單錫都是進士出身,對對子,還不是小菜一碟。想到此,忙說:“請賜上聯。”
其中一青年說道:“泥罱罱泥,泥鰍鑽出泥罱眼。”
蘇東坡和單錫聽了,覺得這一句子,文字雖平常,但結構卻有些刁鑽,要想對仗工整,一時難覓佳句。
倆人在河邊來回踱步,把上聯念了好幾遍,就是對不出。
耀眼的太陽照在空中,蘇東坡和單錫熱得滿頭是汗。蘇東坡心想:假如對不出,這真是小河裡翻大船,不但要被兩青年嗤笑,而且還要貽笑大方。
這時,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手牽一頭大牯牛,來到前面一個水車棚里,駕好轅,吆喝一聲,大牯牛就圍著水車轉起來,轉了一圈,一股清水就從水車頭中嘩嘩地流了出來。蘇東坡見了,靈機一動,吟道:“水車車水,水牛盤過水車頭。”
兩個青年聽了,無話可說,就將他倆擺過河去了。
蘇東坡和單錫過了河,到了祝陵村,進了小酒店,一邊品嘗著“祝陵酒”的美味,一邊回憶起剛才的事,不勝感慨:這裡河水相隔,怎麼可以沒有一座橋?喝完酒,馬上請來村裡的父老鄉親,解下皇帝所賜的玉帶,建議大家捐款造橋。村裡人大為感動,也紛紛捐款,經多方籌措,沒多久,一座花崗岩拱橋屹立在雙祝河上。人們不忘蘇東坡首先倡議和捐帶造橋的義舉,將此橋題名為“玉帶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