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廉

下廉

下廉穴,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位於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4寸處,在橈骨的橈側,橈側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長 肌,深層有旋后肌;有橈動脈分支;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深支。主治肘臂痛,頭痛,眩暈,目痛,腹脹,腹痛。操作方法為直刺0.5~1寸。

簡介


● Xiàlián LI8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別名:手下廉
● 歸經:手陽明大腸經
● 功效:清熱理氣通腑,通經絡,利關節

穴名釋義


● 下,下方之意;廉,指邊側、邊緣,又指形如菱角。握拳屈肘時,本穴在前臂背面近橈側緣,肌肉隆起狀如菱狀,本穴在菱邊側,故名下廉。

取穴


精準取穴

● 在前臂,肘橫紋下4寸,陽溪(LI5)與曲池(LI11)連線上。
● 陽溪(LI5)穴精準定位:在腕區,腕背側遠端橫紋橈側,橈骨莖突遠端,解剖學“鼻煙窩”凹陷中。
● 曲池(LI11)穴精準定位:在肘區,尺澤(LU5)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取穴。
● 尺澤(LU5)穴精準定位:在肘區,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橈側緣凹陷中。

簡便取穴

● 找到曲池和陽溪,兩穴之間連線的上1/3即為此穴。
● 曲池穴下4橫指即為上廉,上廉下1橫指即為此穴。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肘橫紋(平肘尖)至腕掌(背)側橫紋為12直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簡便取穴中的4橫指即“3寸”,可通過指寸定位法中的橫指同身寸比量取穴,以手指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併合,以中指第一指橫紋為水平,四指的寬度即為3寸。簡便取穴中的1橫指即“1寸”,可採用指寸定位法中的拇指同身寸比量取穴,伸直拇指,拇指指骨關節橫紋兩端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需要說明的是,指寸定位法在應用時較為便利,但取穴的準確性稍差,且操作時應以被取穴者自己的手為準。由於每個人的高矮、胖瘦與手的比例不完全成比例,因此,指寸定位法必須在骨度分寸的基礎上運用,而不能以指寸全部量取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https://pic.baikemy.com/obj/project-l-cdn/apgc/notice/2020-07-17/0b192ff3-37c4-4954-bf4c-a7410d8dd7c2.jpeghttps://pic.baikemy.com/obj/project-l-cdn/apgc/notice/2020-07-17/437ad237-1bf1-4164-8756-e5ff297f8d74.jpeg

局部解剖


● 皮膚,皮下組織,肱橈肌,橈側腕短伸肌,旋后肌。
● 淺層分佈有前臂外側皮神經;深層分佈有橈神經肌支,骨間后動脈。

主治


● 頭面部疾病,頭痛,目痛,眩暈。
● 腸腑部病證,腹痛,腹脹,吐瀉。
● 局部疾病,例如半身不遂,手肘肩無力,上肢麻木,肘臂痛。
● 乳腺炎。

操作


治療操作

● 直刺0.8~1寸;可灸。

日常保健

● 指壓按摩:用指腹點按或彈撥該穴,使手部有酸脹放射感。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7壯。

古籍摘要


● 《針灸大成·卷六》:飧泄,勞瘵,小腹滿,小便黃,便血,狂言,偏風熱風,冷痹不遂,風濕痹,小腸氣不足,面無顏色,痃癖,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腹脅痛滿,狂走,夾臍痛,食不化,喘息不能行,唇乾涎出,乳癰。
● 《針灸甲乙經·卷九》:溺黃。

常用配伍


● 配頭維、神庭,治頭痛、眩暈、目痛。
● 配肩髃、合谷,治上肢麻木、肘臂疼痛、半身不遂。
● 配足臨泣、少澤,治乳癰。
● 配丘墟,治胸脅腹部脹滿。

參考文獻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 [4] 劉乃剛。精準取穴不出錯.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