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鴉峽

景觀景點

湟水河中下游有三峽:小峽、大峽、老鴉峽,其中老鴉峽長達17千米,兩壁陡峭,谷窄而深,自古以來是通往甘、青、藏和內地的交通要道,古“絲綢之路”南線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也是古道上的重要關驛。因此,老鴉峽在青海交通、軍事乃至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峽中有八景,稱之為“老鴉峽八景“魯班井、菊花石、肝子石、石僧、棋盤石、鸚哥咀、駱駝石、一條龍。峽口有,魯班亭、金山寺、魯班缸等景點。

《老鴉峽》


老鴉峽
清 錢茂才
曲徑迂迴兩岸間,斜陽卸影鳥飛還,
雲垂峭壁青千丈,風波奔流綠一灣;
踏破丹梯崖作磴,鑿開石鎖路為關
當年浪費五丁力,劍閣巉岩只一般
據康熙碾伯所志記載 所治東南境老鴉峽 丁羊谷 允吾谷 唐翼谷 蓮花台湟水河中下游有三峽:小峽、大峽、老鴉峽,其中老鴉峽以峽長谷深、地勢險要。
老鴉峽地處樂都區民和縣交界處,西距省會西寧90公里、樂都區25公里,古代有“鄯州第一關”之稱。老鴉峽北面是祁連山脈,當地人稱為北大山;南面是積石山系,當地人稱為南大山或王家大山。關於老鴉峽地名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老鴉為藏語,意為山谷盡頭;第二種說法是,自漢武帝元狩二年,這裡就是屯兵之地,唐朝時,元帥哥舒翰的大本營設在此地,由於這支軍隊頭戴黑盔,身穿黑甲,騎著黑馬,打著黑旗,百戰百勝,所向披靡群眾都稱“老鴉兵”,從此老鴉峽地名延用至今;第三種說法是破羌城的時建時廢,留下了許多殘垣斷壁,久而久之,引來成群老鴉(烏鴉)在此棲身而得名。

景點


金山寺

老鴉峽
老鴉峽
老鴉城東峽口處,據考歷史淵源可追溯到明朝。舊時殘存的因上世紀修路等歷史因素拆除。現存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有老鴉城眾善男信女一磚一瓦從山腳背到山頂,眾力修之。

魯班缸

老鴉峽
老鴉峽
多處因人為遭到破壞,現僅存一處,石缸是天然形成,舊時有水積與缸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開採石礦等原因遭到嚴重毀壞,現存的一處僅有石缸,但缸中的積水已不再。

魯班亭

始建於北魏時期。位於樂都縣城東25公里處的老鴉峽西口,距西寧75公里。亭建在湟水中心的巨石柱上,稱“中流砥柱”,為樂都縣景觀之一。
該亭在清道光年間進行了重修,並留有碑記(已遺失),巨石柱上鐫刻“米顛拜否”四個大字,還隱約可辨,但何時何人作為,無據可考。現在的八卦亭是1984年重建的。
清代陳曉晴詠亭云:
石礬矗矗鎮中流,上有空亭四面周,撼定洪濤歸一線,不讓河伯東西遊。
魯班亭遠遠看去,好像在湟水河上漂著一隻畫舫,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該亭是魯班修建的,有故事說:很早以前老鴉峽口窄小,水勢兇猛,水流不及,經常聚集在那裡,給那裡的人們帶來了無窮的水患。有一日,魯班看到了峽口周圍的百姓生活非常困難,就問那裡的人們:“你們生活為啥這麼困難?”百姓說:“我們這裡三年兩頭鬧水災,使河水經常猛漲,淹了我們的田地造成的。”魯班聽后對大夥說:“你們不用著急,由我來解決這個問題”。於是魯班拿出板斧,使出法力,在東邊的山上劈出了一條又寬又大的口子,使聚集在那裡的河水迅速流走了,又使出法力搬來一大石柱釘在了河中心,在上邊修建了八卦亭,鎮住了河水,從此,老鴉峽口再也沒有發生過水災,人們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至今在老鴉峽口北山上還留有魯班生活用過的石缸和坐過的痕迹、南山上形似魯班妻子站在那裡看魯班建亭巨石。
老鴉峽
老鴉峽

老鴉峽八景

老鴉峽
老鴉峽
魯班井、菊花石、肝子石、石僧、棋盤石、鸚哥咀、駱駝石、一條龍

蓮花台寺


老鴉峽
老鴉峽
位於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縣治川口鎮西偏北11公里處,在今松樹鄉北9華里的楊家店村,處老鴉峽谷,南臨湟水。蓮花台寺自古以來在河湟地區負有盛名
人們將其譽為:“蓮台夕照”,故這一台地自古冠於一個名揚千里家喻戶曉的芳名“蓮花台”。蓮花台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名字曰:“涼經台”,傳說,當年唐僧西天取經,路過此地,乘筏渡河,水濕經卷,晾曬於此台,因而又謂“涼經台”。

老鴉峽修鐵路走(抹青稞令)


演唱:朱仲祿
(哎呦)趕上(個)馬車(者 啊呀呀 兒呀)出峽了口,
(啊呀呀 兒呀)老鴉峽修(呀)鐵路走;
我就坐上(個)火車了(啊呀呀 兒呀)到西寧,
(啊呀呀 兒呀)幸福路通(呀)的是北(呀)京。
(白:“咦!啊烏們噢,來呀!”)
朱仲祿,1922年2月22日出生於青海省同仁縣保安村,1950年考入西北人民革命大學,民間歌手、老一輩河湟花兒歌唱藝術家,風靡全國的《花兒與少年》創始者之一,人稱“花兒王”。自幼學唱“花兒”,博採眾長,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風格,聲音明亮挺拔,剛柔相濟,韻味地道,歌聲山野氣息濃厚,給人以天高氣朗的高原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