綉林街道

綉林街道

綉林街道原為石首縣綉林鎮,是石首縣人民政府駐地。

1986年石首市撤縣設市,綉林鎮拆分為:綉林街道、筆架山街道,與同時成立的金平街道、東方街街道等兩個城郊街道組成石首市城區。綉林街道是石首市人民政府駐徠地。

簡介


地理位置

綉林街道隸屬於湖北省石首市,是石首市人民政府駐地,面積:35.9平方千米;人口:70587人;代碼:421081001。
綉林街道辦事處地處市中心城區,北界硯盤山、筆架山、南嶽山,東、南環山底湖、官田湖、顯揚湖,與筆架山辦事處、高基廟鎮山水相連,西與南口鎮接壤。位於東經112.23°,北緯29.32°。全境版圖面積35平方公里,南北最長處11公里,東西最寬處8公里。地勢略顯北高南低,最高點南嶽山海拔141.5米,最低點官田湖底海拔29米。

管理職能

綉林街道管理6徠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橋南、解放路、槐樹堤、太平坊、南嶽山、車落崗、粟田湖、玉皇崗、金銀壋、路家鋪。辦事處駐綉林。

歷史沿革


綉林街道原為石首縣綉林鎮,是石首縣人民政府駐地。
1986年,石首撤縣設市,綉林鎮拆分為:綉林街道、筆架山街道。與同時成立的金平街道、東方街街道兩個城郊街道組成石首市城區(1986年,石首城區有四個街道:綉林、筆架山、金平、東方街。1994年,金平街道併入綉林街道,東方街街道併入筆架山街道,石首城區就只有:綉林和筆架山兩個街道)。綉林街道是石首市人民政府駐地。
綉林街道管理10個社區,分別是橋南、解放路、槐樹堤、太平坊、南嶽山、車落崗、粟田湖、金銀壋、路家鋪社區、玉皇崗等社區。
綉林為市中心城區街道。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劉備招親陽岐山“掛錦于山,結綉如林”,后將陽岐山改名綉林山,綉林之名源出於此。綉林,曾名米市、黃金堤市、綉林市,新中國成立后建鎮,名綉林鎮。1986年,石首建市,撤銷綉林鎮,中心城區設綉林、筆架山、金平、東方街等4個街道辦事處。1994年金平街道辦事處撤銷,其行政區域併入綉林。2007年,全綉林街道轄路家鋪、金銀當、粟田湖、玉皇崗4村,南嶽山、車落崗、太平坊、解放路、槐樹堤、橋南6個社區及金平林場,總人口70879人,總人口中有回民2100人,是全市少數民族人口最集中的區域。

區位優勢


綉林街道辦事處集石首“一江兩原”優勢於一地,北濱萬里長江,聯川峽武漢成一線;接千里沃野,引荊襄洞庭為一體,是天造地設的祥發重地,已成為海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熱點。
綉林亭
綉林亭
近年來,綉林街道堅持以人為本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致力於打破城鄉界限,大力實施“項目興處、工業強處”戰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工業經濟、城鄉建設三個重點,全力推進工業民營化、農業產業化、農村城市化進程,綜合經濟實力居全市鄉、鎮、街道、管理區的首位。工業:立足民營,大力招商引資,“扶優壯強”,擁有規模企業13家,初步構建了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優勢產業為主導、以骨幹企業為支撐的發展格局,已形成了汽配、建材、機電、鑄鋼等四大重點產業。農業:發揮優勢,發展特色,著力打造無公害蔬菜和花卉等農業品牌,形成了以車落崗、南嶽山、太平坊等社區為重點的初具規模的蔬菜示範基地。全處無公害蔬菜基地3500畝,蔬菜大棚310個,生產的蕃茄、茄子、辣椒、黃瓜、西葫蘆等10個蔬菜產品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證書。投資150萬元建成的集盆景花卉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農業生態園,輻射帶動了路家鋪、太平坊等周邊盆景花卉產業的發展,2007年全街道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290元。城鄉建設:2004年至2007年共投入1000餘萬元,硬化改造42條支街小巷,配套建設17條下水道,安裝街巷路燈超百盞,為社區居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同時全面實施農村公路通達工程,先後投資252萬元,修建了8條通村水泥路17.8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