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菌病
接合菌病
接徠合菌病又稱毛霉病、藻菌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多數呈急劇發展,少數為慢性感染的真菌病。本病感染多發生於患有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病原菌經呼吸道、胃腸道、皮膚黏膜傷口等侵入而引起感染。本病臨床特點是很快出現發熱、組織壞死。病原菌侵入較大的腦血管可引起栓塞和壞死,晚期患者可出現顱內高壓及腦疝,對數導致死亡。新生兒感染接合菌病後死亡率極高。接合菌病治療原則是控制基本疾患,清除感染壞死組織,並及時靜滴兩性黴素B。該病的預后與基礎疾病、感染類型及是否得到早期診斷和治療有關。
● 皮膚性病科、感染科
● 接合菌病是由毛霉目真菌感染引起。毛霉目真菌屬於接合菌綱,毛霉在自然界無處不存在,並且是有機物質重要的腐敗菌。一般情況下本菌無毒力,感染多發生在患有嚴重基礎疾患患者,如糖尿病、飢餓、重度燒傷、靜脈注射毒品和其他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使用細胞毒藥物或皮質類固醇激素等免疫抑制性治療、使用去鐵胺(一種鐵螯合劑用於治療鐵過多)治療和嚴重外傷。病原菌經呼吸道、胃腸道、皮膚黏膜傷口等侵入而引起感染。
● 接合菌病可累及鼻、腦、肺、胃腸道、皮膚及其他組織和器官,甚至可血行播散至全身。
● 患者多為糖尿病酸中毒患者。早期與慢性鼻炎相似,如鼻塞、頭痛等。而後,鼻腔可流出暗紅血性分泌物,鼻腔、鼻竇內可形成壞死性肉芽腫。侵犯眼部可引起眼瞼水腫、眼肌麻痹、眼球突出、瞳孔固定、視力下降以至失明。一旦侵入顱內可迅速出現腦膜炎、腦炎等相應癥狀,腦神經往往受累,特別是Ⅴ、Ⅶ顱神經功能障礙。可出現面部疼痛、癱瘓等癥狀,隨著病情進展,病原菌侵入較大的腦血管,引起栓塞和壞死,晚期患者可出現顱內高壓及腦疝,多數導致死亡。病原菌幾乎全部是米麴黴和少根根霉。
● 原發性感染多見於淋巴瘤、白血病和糖尿病患者,因吸入毛霉孢子而引起,繼發性感染多由於吸入鼻腦毛黴菌病的分泌物感染所致。主要表現為進行性非特異性支氣管炎和肺炎。當侵入肺動脈產生血栓和壞死時,出現胸痛、咳血痰和大咯血。肺部X線徵象形態不一,可呈結節狀、空洞、多數小斑片,也可為一般肺炎樣改變,伴胸膜反應、胸腔積液等。本型多同時合併其他臟器毛霉感染,故其病程短,發展快,死亡率高達80%~90%。
● 消化道毛霉病多見於因傷寒、阿米巴痢疾或其他疾病而引起的營養不良的兒童。病變累及食管、胃、迴腸、直腸等,並可擴展至肝、膽、脾和胰腺,甚至產生腹膜炎。癥狀視累及的部位和程度而異,常有非特異性的腹痛、胃潰瘍、胃痛、腹瀉、血便、嘔咖啡樣血等。患者多在70天之內死於腸穿孔、膿毒血症或出血性休克。
● 繼發性感染多來自於肺或其他部位毛霉病的播散,患者多患白血病。皮損開始為痛性結節,逐漸擴大,在蒼白的邊緣外再圍以很窄的紅色的環,直徑可達數厘米,以後中央出現潰瘍、結焦黑痂和壞死,可有瘢痕形成。
● 原發性皮膚和皮下組織感染常由外傷、手術或使用包紮物污染引起。皮損形態多樣,包括丘疹、斑塊、膿皰、潰瘍、深部膿腫和潰瘍壞死等。一般不引起血行播散,預后良好。病原菌多為足樣根霉和總狀毛霉。
● 上述4種類型都可引起播散性毛霉病,但多見於中性粒細胞減少的肺部毛霉病感染患者。播散部位以腦最常見,其他有心、肺、皮膚及其他器官,常在屍檢時確診。
● 醫生根據病史、臨床表現結合真菌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發現菌絲可確定診斷,培養能確定菌種。
● 真菌檢查:取痰、膿液、鼻分泌物、活組織等標本直接鏡檢,見寬大菌絲,幾乎不分隔。將標本接種於Sabouraud瓊脂上室溫培養,多呈長毛樣。特徵結構為孢子囊和孢子囊孢子。根據菌落形態、鏡下特徵可鑒別菌種。
● 組織病理:毛霉目感染的組織病理無明顯特異性,常有水腫和中性粒細胞浸潤,罕見強炎症反應。組織中菌絲寬,直徑為3~25µm,平均為12µm,長達200µm,多呈中空。不分枝或不規則分枝,分枝呈直角。壁薄,僅偶有分隔;菌絲兩側不呈平行狀,有時扭曲、摺疊、形態奇特,偶有局限性的泡狀膨大。
●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真菌學檢查及組織病理檢查。該類菌為常見腐生菌,若從壞死組織、痰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中培養分離出毛霉應慎重考慮。但如果患者為糖尿病或免疫抑制患者,則培養陽性對診斷十分重要。
● 感染多發生在患有嚴重基礎疾患患者。
● 病原菌經呼吸道、胃腸道、皮膚黏膜傷口等侵入而引起感染。
● 本病臨床特點是很快出現發熱、組織壞死。
● 真菌檢查:取痰、膿液、鼻分泌物、活組織等標本直接鏡檢,見寬大菌絲,幾乎不分隔。將標本接種於Sabouraud瓊脂上室溫培養,多呈長毛樣。特徵結構為孢子囊和孢子囊孢子。根據菌落形態、鏡下特徵可鑒別菌種。
● 組織病理:毛霉目感染的組織病理無明顯特異性,常有水腫和中性粒細胞浸潤,罕見強炎症反應。組織中菌絲寬,直徑為3~25µm,平均為12µm,長達200µm,多呈中空。不分枝或不規則分枝,分枝呈直角。壁薄,僅偶有分隔;菌絲兩側不呈平行狀,有時扭曲、摺疊、形態奇特,偶有局限性的泡狀膨大。
● 接合菌病本身無特異性表現,鼻腦毛霉病與鼻竇炎、蜂窩織炎;肺毛霉病與支氣管炎、肺炎;消化道毛霉病與胃炎、胃潰瘍;皮膚毛霉病與皮膚細菌感染,有類似的癥狀,當患者急性起病並迅速發展時,不要自行診斷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通過病史、臨床表現,結合真菌學檢查和組織病理學檢查進行區別,明確診斷。
● 接合菌病治療原則是控制基本疾患,清除感染壞死組織,並及時靜滴兩性黴素B。在不危及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應減量或停用免疫抑製藥物。
● 兩性黴素B至少1.0mg/(kg·d),療程8~10個月。合併粒細胞缺乏和其他免疫缺陷時,兩性黴素B劑量為1.0~1.5mg/(kg·d),不能增量。如感染不能控制,應考慮換用兩性黴素B脂質體,劑量為3~5mg/kg或更高,連續用至患者恢復正常,或至少先用2周,然後換用普通劑型兩性黴素B。
● 如果感染局限在肺的某一區域且在48~72h內對兩性黴素B治療無效時應考慮做手術切除治療。有時做楔形切除即可達到目的,但常需做整個肺葉或肺段的切除。但不適於較廣泛的感染。對於皮膚毛霉目所致感染患者,切除壞死的皮損及周邊感染組織是最重要且有效的治療手段,手術切除后需植皮。
● 同時治療原發疾病如控制糖尿病等,並給予全身支持療法。
● 病原菌侵入較大的腦血管可引起栓塞和壞死,晚期患者可出現顱內高壓及腦疝,對數導致死亡。新生兒感染接合菌病後死亡率極高。
● 該病的預后與基礎疾病、感染類型及是否得到早期診斷和治療有關。
● 用過濾空氣或層流空氣隔離易感病人,防止醫院內交叉感染。
● 控制糖尿病、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嚴格掌握免疫抑製劑、細胞毒藥物、抗癌劑等的應用,皆有一定預防作用。
● 加強食品管理,嚴防真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