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謝晉元的結果 展開

謝晉元

著名抗日英雄

謝晉元(1905-1941),字中民,廣東梅州蕉嶺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歷任國軍排長、連長、營長、師參謀、旅參謀主任、副團長、團長等職。著名抗日英雄。

淞滬會戰中率“八百壯士”死守上海四行倉庫,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被國民政府授予抗戰最高榮譽獎章“青天白日勳章”(第69號)。1941年4月24日被汪精衛收買的叛徒刺殺身亡。

1941年5月8日被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少將。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2015年,謝晉元被民政部正式批准追授為烈士。

人物生平


謝晉元,字中民,廣東省蕉嶺縣人,生於1905年4月26日。父親謝發香是小商販,母親李氏是漁民的女兒。晉元少年時好下棋,善書法,愛讀書,為人憨厚、剛毅、果敢。他的青少年時代,正值中國民族矛盾急劇上升的時期。清政府腐敗無能,內憂外患,民不聊生,貽至民國初年,軍閥割據,生靈塗炭,沉重的民族災難在他幼小的心靈中埋下了對侵略者仇恨的火種。他把岳飛的“精忠報國”作為座右銘,立志為國獻身。

少年時代

童年正處在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時期。
1912年,蔡元培、吳玉章倡導的新文化運動,正在全國各地興起。那時,尖坑村的父老鄉親很快接受了新思想,就在村中利用幾間舊平房創辦新學,用新思想教育民眾,所以為學校取名“育民學校”。
1913年春,被送到育民學校讀書。老師除教授算術、珠算外,還教《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等作為識字課本。老師結合教學,宣傳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思想,進行“天下為公”的愛國愛民的思想教育,講授“禮義廉恥”的做人做事的道德準則。在育民學校讀書四年,就受到了新文化進步思想的啟蒙教育。
1919年,以優良成績考上廣東省立第五中學(今梅州中學)。同年,梅州許多青年學生包括謝晉元都參加到這場反帝反軍閥的鬥爭浪潮中去。在宣傳活動中,他深切體會到青年人若只求空談理論,不求實際鬥爭,這樣的鬥爭必然會失敗。於是決心以三民主義為原則,身體力行去奮鬥。

投筆從戎

1925年,在聲援“五卅運動”示威大遊行的鬥爭中,目睹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暴行,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封建軍閥作亂,人民不得安寧。同時,也看到了人民的革命力量,看到了周恩來親自組織黃埔軍校學生參加示威遊行。
1925年12月,從國立廣東大學(今台灣中山大學)畢業,轉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先入步兵科,後轉政治科,是政治大隊第三隊學生。周恩來擔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謝晉元經常聆聽革命思想教育。
1926年7月,廣東革命政府決定北伐,就讀於黃埔軍校的謝晉元提前畢業,參加北伐戰爭。北伐的國民革命軍八個軍約10萬人,分中、西、東三路進軍。當時,謝晉元隸屬東路北伐軍,在第十四師師長馮軼裴的指揮下,任排長,率領一排人馬,在東路北伐軍駐守汕頭地區前線英勇作戰,掃蕩孫傳芳在福建、浙江的軍隊。10月上旬,孫傳芳的福建軍務督辦周蔭人,趁國民革命軍在廣東兵力薄弱之機,率領4個軍3萬餘人南下,分3路進攻廣東。先後佔領了蕉嶺、鬆口、饒平等地。並在永定設立行營,補給物資,指揮作戰。在這種敵情下,謝晉元率領一排人馬參加襲擊永定城的戰鬥,三天三夜,攻克永定,全殲永定之敵4500人,周蔭人率千餘人越
城逃走。11月8日,十四師在漳州不戰而勝,逼近福州。謝晉元在永定、漳州等戰役中,身先士卒,英勇果斷,衝鋒殺敵,初建戰功。因此由排長升至少尉連長。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攻佔了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安徽等省。
1927年1月,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並召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及國民政府委員臨時聯席會議。4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在武昌舉行第二次北伐誓師大會,繼續進行北伐。隨軍到達南京,駐守京滬路東段。8月25日夜,孫傳芳以三個師的主力6萬餘人,分三路,從望江亭、划子口、大河口三處強渡長江,向南京邊防區烏龍山,棲霞山及龍潭一帶進攻。第一軍所據守陣地先後失守,被逼向南京後撤。26日,孫軍佔領龍潭東站。在此危急之時,白崇禧電令駐京滬路東段的第一軍第十四師師長衛立煌率部向龍潭反攻。同時,電令杭州的第一軍第二師劉峙回師助攻龍潭。與孫傳芳血戰七個晝夜,終於殲滅了孫軍5萬餘人。而謝晉元在此次反攻龍潭的戰役中,率領一連人,勇敢善戰,一馬當先衝殺搏擊,拚死戰鬥,激戰七晝夜,終於取得勝利,建立奇功,升為副營長。
1928年5月初,北伐軍在濟南遭日軍阻止(史稱“濟南慘案”),謝晉元作為先鋒營營長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後轉道漢口醫院養傷。此時,一年前在上海結識的女友凌維誠前來探望,兩人感情日漸加深。
1929年9月,與凌維誠在漢口大華飯店結婚。

閘北抗日

謝晉元騎馬照
謝晉元騎馬照
1930年任中尉連長,在殲滅土匪劉桂堂的戰鬥中英勇善戰,被調入第十九路軍蔡廷鍇部任營長、參謀等職。此後,隨軍進駐上海閘北。所謂閘北,是上海水陸交通要地,是各路之總稱,即淞滬路與京滬路相接處,而形成的一個三角地帶。此乃十九路軍之戰區中心,謝晉元率部就駐守在此要地,保衛上海。東三省淪陷以後,日本帝國主義加緊調動海陸空主力進攻上海。
1932年1月21日起,日本調動航空母艦一艘,由旅順駛向上海吳淞港。接著,四艘驅逐艦滿載特別陸戰隊,開進黃浦江,一批批的陸戰隊在匯山碼頭登陸。在這上海形勢處於非常嚴峻之時,駐上海閘北的十九路軍早已作好了一切戰鬥準備。謝晉元所率的一營人馬,亦早已嚴陣以待,時刻準備著,只等一聲令下,為保衛上海而英勇戰鬥。1月28日,日本海軍司令鹽澤指揮陸戰隊6000餘人,向吳淞、江灣、閘北三路進攻,並揚言:“四小時內佔領上海,並解決十九路軍。”“一·二八事變“爆發了。十九路軍奮起抵抗,在蔡廷鍇、蔣光鼐、陳銘樞的領導下,各路守軍奮起戰鬥,阻擊日軍前進。十九路軍全體官兵奮勇殺敵,全日巷戰。日軍數次衝鋒均被十九路軍擊退,使日軍不能前進一步。十九路軍士氣高漲,日軍初戰失敗,死傷巨大,在敗退之時,到處縱火,地方上民眾受火劫之損失,實不堪言。1月29日,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再次向全軍將領發出通電,號召全軍奮勇抗日。這一天,日軍出動飛機4架,在閘北上空,向十九路軍陣地狂轟濫炸,投下80多顆炸彈。戰士們便利用高射炮,在敵機投彈低飛時瞄準射擊,29日擊落日機4架。十九路軍堅決抗日,保衛上海,得到了上海各界人士熱烈支援。宋慶齡、何香凝在前線發起救亡運動,號召各界民眾捐獻物資藥品支援抗日戰士,籌設幾十個傷兵醫院,趕製三萬套棉服送給前方官兵,大大鼓舞了將士們的鬥志。英勇抗日一個多月,連續打退敵人的進攻,打死打傷日軍1萬多人,日軍慘敗。
1934年於廬山軍官訓練團第二期畢業。
1936年春,張治中開始奉命調研京滬杭甬一帶的地形,為全面抗戰做準備。已任第88師262旅中校參謀的謝晉元,率第二批偵察小組對駐紮在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兵營進行了偵察。

淞滬會戰

1936年初,日寇加緊侵華步伐,亡我之心,昭然若揭。當時,謝晉元在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262旅任旅部中校參謀主任,為準備抗擊日本侵略,部隊從四川萬縣調無錫一帶駐防。為了專心殺敵,多次勸說住在上海龍華鎮的妻子凌維誠回廣東原籍,妻子同意后,又親自護送回鄉。返部隊后,曾擔任學生軍訓大隊長。以後又指
淞滬會戰圖片
淞滬會戰圖片
揮所部嚴格進行操練,以侵佔上海的日海軍陸戰隊為假想敵,積極進行偵察、演習等備戰活動。“七·七”盧溝橋事變后,在滬日軍多次製造事端,不斷挑釁,並從本土調集兵艦增授,戰爭處於一觸即髮狀態。
1937年8月13日上午9時1刻,日本海軍陸戰隊以小隊為單位,跨過鐵路,向我
軍掃射,發動進攻,524團一營立即予以還擊。

臨危受命

1937年10月25日前,為掩護十萬大軍西撤,我軍全線反攻,使日軍不明我意圖。此時八十八師師長受統帥部命令選派一位堅定果敢的軍官,率領一支小部隊據守要點,擔任掩護。並要求堅持一定時日,以爭取即將召開的九國公約譴責日本侵略行徑,同時期望引起國際輿論對中國抗戰的關注、同情和聲援。孫元良師長考慮再三,鄭重選擇后,命令謝晉元率領524團一營斷後掩護。

戰四行

1937年10月27日晨6時,監視蒙古路方向的戰鬥小組,發現敵人搜索前進,便開槍示警,邊戰邊撤,退到倉庫時已7時半了。其他小組聽見槍聲,也撤回倉庫。敵兵不知虛實,不敢輕易進攻,只用機槍猛掃,實行火力搜索,見還擊稀疏,便四處縱火。下午2時,敵兵大批湧進,來勢兇猛、直抵蘇州河邊。謝晉元在樓上窗口見敵接近,即下令開火。掩護部隊也突然投彈,射擊,與倉庫樓上形成交叉火力,殺傷大批敵人,並炸毀敵戰車兩輛、激戰兩個多小時后,警戒部隊退入倉庫,敵兵企圖跟進,堵門攻擊,我軍從樓上窗口扔下大批手榴彈,敵遺屍潰逃。以後敵軍小批部隊輪番進攻,在我軍掃射下,死傷累累,余皆驚恐逃竄。第一天戰鬥,我軍共消滅敵兵80餘名,傷敵更多,日本侵略者受到中國人民的嚴厲懲罰,“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又一次被打破了。八百壯士以彈丸之地,抗擊日軍數萬人,激戰四晝夜,斃敵200餘人,傷敵無數,取得了軍事上、政治上、道義上的勝利。自己僅陣亡九人,傷二十餘人。他受到上級通令嘉獎,升任為上校團長。

孤軍營中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血戰四晝夜后,奉命撤入租界,原商定通過滬西返回部隊參加戰鬥,不料租界當局屈服於日軍壓力,違背諾言,將八百壯士解除武裝,羈留在膠州路星加坡路口(今餘姚路)一塊15畝的空地里,四周以鐵絲網圍困,派了“萬國商團”的白俄兵看守,上海市民稱此為“孤軍營”。
八百壯士撤入租界時,日軍即要求租界當局引渡。迫於我國民眾輿論壓力,工部局始終不敢答應。後日偽陰謀劫持和暗殺,多次派日本浪人或漢奸,懷藏於手榴彈、短槍等武器,闖至孤軍營圖謀暗害,但未得逞。

為國捐軀

1941年4月24日晨5時,汪偽政權威逼利誘謝晉元無效,遂收買叛兵郝鼎誠等4人,乘謝晉元不備將其殺害。4月25日,上海各界舉行謝晉元遺體殯殮儀式,前往弔唁者達30萬餘人。5月8日,民國政府下令追贈謝晉元為陸軍步兵少將銜。

個人生活


關係人物
妻子凌維誠
長女謝雪芬
次女謝蘭芬
三子謝幼民
四子謝繼民
謝晉元將軍家人
謝晉元將軍家人

人物事件


四刑戰事

謝晉元接到師長手令,表示決心以生命報效國家,誓死完成任務。唯要求在原師部所在地的四行倉庫內能多留彈藥,以利久戰和更多地殲滅敵人。他立即會同第一營營長楊瑞符少校派傳令兵分頭通知各連。部隊以連為單位,在寶山路、虯江路一線,猛烈阻擊敵人,按命令邊打邊撤,每挺機槍打完一梭子彈,同時扔出大批手榴彈后,即轉移一個陣地。在激烈的槍炮聲中,敵追兵遭到突然襲擊,暈頭轉向,不知我軍虛實,不敢貿然前進。這時全營已陸續向四行倉庫集中,27日凌晨2時全部齊集。謝晉元即命第二連派出兩個班,由蔣敬班長帶領,分組監視北站方面的敵人。此時的四行倉庫西面和北面已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與未被佔領的中國地界完全隔絕,成為一個“孤島”,進入四行倉庫,也就成了孤軍。
四行倉庫是金城銀行、大陸銀行,鹽業銀行、中南銀行等四個銀行在上海設立的聯合營業所的倉庫,位於蘇州河北岸新垃圾橋(今藏路橋)西面,是一幢六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倉庫內儲存了幾萬包糧食、牛皮和絲繭等物資,由於牆厚樓高,易守難攻。部隊進駐后,謝晉元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據守四行倉庫——這個當時上海唯一屬於中國軍隊守衛的一塊國土,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隻孤軍。他要求全體官兵,抱必死決心,與倉庫共存亡,剩最後一人,也要堅守陣地。當時全體戰士情緒激昂,按命令分頭設防,用倉庫儲存的物資和沙包將底層門窗全部堵死,二層以上窗口堵塞一半,以利投彈射擊;同時切斷電源,以便部隊隱蔽,並防止敵人利用電線縱火;倉庫東南角有一個煙雜店,第一連奉命打了高、闊約一米的牆洞與之相通,店外堆滿沙袋,樓上留一窗口,以機槍警戒,與對面新垃圾橋北堍的英軍碉堡可以通話。謝晉元命令各連清點人數,造好名冊,以便犧牲后,按名冊上報,優撫家屬。他組織一支敢死隊,親自掌握,嚴陣以待,隨時準備與日軍決一死戰。又在倉庫外布置一支部隊,沿蘇州河邊倉庫兩側布置沙袋工事,阻擊敵人,掩護庫內工事作業、待一切部署完畢,已近天亮了。他激勵全體官兵說:“倉庫就是我們的最後陣地,也可能是我們的墳墓,只要我們還有一個人,就要同敵人拼到底!”
曾進入四行倉庫,親睹八百壯士與敵血戰的原國民黨軍委特務處駐上海辦事處處長文強回憶說:“(謝晉元)與我且說且走,在倉庫內巡視了一周。所到之處,營房布置整潔有序,井然不亂,間聞愛國歌曲,雄壯激越,令人振奮鼓舞。”
駐守新垃圾橋的公共租界英軍,見我壯士孤軍死守四行倉庫,身處絕境,從27日晨開始,多次婉勸我軍卸去武裝,退入租界,並保證我軍人身安全。對此,謝晉元堅決予以拒絕。他說:“我們是中國軍人,寧願戰死在閘北這塊領土之內,也決不放棄殺敵的責任”。又說:“我們的魂可以離開我們的身,槍不能離開我們的手。沒有命令,死也不退”。英軍聽了這番可歌可泣的話,對八百壯士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表示萬分敬佩與同情,稱讚我軍為“勇敢的中國敢死隊”。
八百壯士
八百壯士
租界上的中國民眾從報紙上和電台廣播中,從隔河傳來的猛烈的槍炮聲中,知道了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英勇殺敵的消息。人們奔走相告,深受鼓舞,紛紛彙集在蘇州河南岸和附近高樓上觀戰和助威。他們不顧流彈橫飛,見我軍消滅了日本侵略軍,就一齊拍手歡呼,高聲叫好;見敵軍偷襲,便大聲喊叫和用大黑板寫字,畫圖,報告我軍預防。從早到晚,觀戰的人群川流不息,多時達數萬人。在八百壯士崇高犧牲精神的鼓舞下,上海各界人士自發組織起來,捐贈了大批食品、藥品。租界外籍人士,為我軍英雄行為所感動,也熱情捐贈物品。大批慰勞品、慰問信由參加戰地服務隊的童子軍楊惠敏冒著生命危險於夜間爬過西藏路通過煙雜店送入倉庫。后因國旗太小,市商會又派人送去特大國旗一面,長竹竿兩根,旗繩一根。對於上海人民的支授,謝晉元叫副官傳話表示感謝,並說:“請代我向全上海和全國同胞致意,我們決不辜負同胞們的期望,即使打剩最後的一兵一卒,流盡最後的一滴血,也要與敵人拼到底,寧死也決不丟失中華民族的氣節”。同時他命令將竹竿接起來,豎在六層樓頂平台上,用繩子將國旗升上藍天、當代表國家尊嚴的國旗壓倒了周圍的太陽旗在晴空飄揚時,租界上觀戰的民眾歡聲雷動,齊聲高呼“中華民族萬歲!”“抗戰必勝!”等口號,許多人感動得流下了熱淚。
謝晉元向八百壯士高聲呼喊:“兄弟們,我們要和國旗共存亡,誓死不投降,狠狠消滅敵人!”上海的進步作家,紛紛提筆謳歌勇士們的英雄壯舉,著名劇作家田漢、陳白塵創作舞台劇《八百壯士》公演,八百壯士與上海人民隔河合唱《八百壯士之歌》。民眾的愛國激情,進一步鼓舞了八百壯士的鬥志。
其實,堅守四行倉庫的只有一個營的兵力。為迷惑敵人,在記者採訪時,謝晉元假告800人。這才有了“八百壯士”之說。
28日晨,謝晉元親手狙擊,斃敵兩名。當時,我軍又打退敵人多次進攻。在敵軍企圖爆破倉庫,用坦克掩護步兵衝進洞口的緊要關頭,敢死隊隊員陳樹生在自己身上縛滿手榴彈,拉了導火索,從六樓窗口躍入敵叢,與10餘敵兵同歸於盡,英勇壯烈的情景,催人淚下。29日,謝晉元函上海某團體表示:“軍人以服從為天職,衛國守土,職責所在,灑最後一滴血,必向倭寇索取相當代價,餘一槍一彈,必與敵周旋到底”。慷慨激昂的言詞,令人起敬。這一天,又擊退敵人水陸兩路進攻,斃敵40餘名。謝晉元率部憑藉堅固工事,頑強抵抗,屢創日軍。經過三晝夜浴血奮戰,將士們仍士氣高昂。謝晉元在陣地上賦詩一首激勵將士:“勇敢殺敵八百兵,抗敵豪情以詩鳴;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倭奴氣不平。”30日,累遭慘敗的敵軍,惱羞成怒,不斷以37毫米口徑平射炮猛轟,密集時竟達每秒一發,隆隆之聲,不絕於耳;並以汽油澆灑,到處縱火,使倉庫四周成了一片火海,還惡毒地發射毒瓦斯彈,完全不顧國際公法,致使我軍數人中毒受傷。日軍揚言:“將不顧一切後果,採取極端手段,對付中國守軍”。日軍向倉庫發起總攻。幾天沒合眼的謝晉元仍然站在第一線指揮戰鬥,再次遏制了日軍的攻勢。四行倉庫在戰火中巍然屹立。
四行孤軍八百壯士打擊了侵略軍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人民的鬥志,成為當時舉世矚目的事件,但距離倉庫近在咫尺的新垃圾橋南堍,有兩隻巨大的煤氣儲氣罐,日軍遭到慘敗,很可能採取瘋狂手段進行報復,萬一煤氣罐中彈,則半個上海將化為灰燼,中外人士的生命財產會遭到嚴重損失。為此公共租界當局多次電請中國政府命令孤軍撤出戰鬥。10月30日晚,最高當局的撤退命令通過多種途徑,一再傳達到倉庫,謝晉元感到非常突然,再三表示全體官兵均已決心死守到底,要求成全壯士們與倉庫共存亡的決心。最後因軍令難違,只得含淚指揮部隊撤退。午夜以後,趁敵人炮火稀疏之時,我軍布置三挺機槍作掩護,打滅了敵軍探照燈,各連即有秩序地通過西藏路,經新垃圾橋搬入租界。

進孤軍營

英軍當時答應,“負責掩護孤軍撤退”,使“孤軍由租界到滬西歸隊”。可當孤軍冒著日軍的槍林彈雨,以與四晝夜血戰一般大的代價――死傷30多人――營長楊瑞符就是在撤退時身負重傷的――進入租界時,立即被英軍勒令收繳武器。孤軍以“軍人不能離槍”為由,拒絕繳械,雙方形成對峙。這時,國民黨政府還派人勸說孤軍配合英軍。可孤軍的槍剛交出去,英軍就將孤軍押上車輛,送膠州路羈留。
英軍之所以輕食諾言,是因日軍威脅租界當局:“如果准許孤軍通過租界歸隊,他們將開進租界追擊孤軍”。
蔣介石怕西洋人,西洋人怕日本人,結果虎膽如斗,凜凜然視日軍如鼠輩的“八百壯士”就這樣不明不白,束手就擒,最終造成謝晉元的慘死和名振天下的孤軍淪落為日軍的苦役,大部分客死他鄉的悲慘結局。
謝晉元照片
謝晉元照片
孤軍營住房十分簡陋,下雨天滿地泥濘,生活條件非常惡劣。在艱苦的環境里,謝晉元嚴格督促孤軍勵精圖治,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每天按教育,生產、體育三項內容安排時間。早晨4時30分起床,5時至7時早操軍訓,8時由萬國商團白俄隊檢查人數,9時吃飯,10時至11時30分上課,4時晚膳,5時至7時教練拳術或唱歌,7時30分至8時休息,9時就寢。早晚兩餐組織官兵自辦,以改善孤軍生活。他帶領戰士平整場地,自蓋房屋,逐步開辦制皂、織襪、毛巾等工場,使戰士學習技能,便於今後獨立生活。生產收入除補貼生活費外,還捐款數千元,支援政府作抗戰經費。他還積極領導開展文娛體育活動,教拳、打球、唱歌,組織運動會。並親率士兵堅持出操上課,以木槍練習瞄準刺殺,還舉行升旗典禮,勖勵全體官兵,“含辛茹苦,以待光明來臨”。且時為文告,激勵孤島同胞,堅定抗戰必勝信念。
1938年8月,謝晉元為紀念“八·一一”出師和“八·一三”抗戰雙周年,向租界工部局再三交涉要在營內升旗。開始,工部局總辦和“萬國商團”團長表示同意,並送來旗杆。待旗杆豎起后,租界當局又派人通知不準懸旗,恐日軍發現,對工部局不利。經協商,同意將旗杆截短,使之低於營房高度,8月11日上午6時,舉行升旗典禮,全體孤軍看著凌空飄揚的國旗,歡欣鼓舞。當謝晉元在紀念儀式上訓話的時候,白俄隊長竟前來要求將國旗降下。對於此種一再出爾反爾,得寸進尺的無理要求,謝晉元理所當然地堅決拒絕。上午9時,該人又來,說工部局限令一刻鐘內除去國旗,並威脅說:“如不除去,將必取必要手段”。謝晉元再次說事前與租界當局協議講妥,並問道:“我們是中國軍人,在中國的土地上,懸掛自己的國旗,為什麼不可以?”白俄隊長理屈詞窮,只得回去報告。十時,工部局派英格蘭兵300名,包圍孤軍營房,義大利兵400名,散布四周警戒、“萬國商團”白俄隊400人。向營房衝擊。謝晉元命令第一連守瞭望台,第二連在操場散開,第三連守衛營門,第四連保衛國旗。我赤手空拳的壯士,為保衛國旗與白俄兵肉搏,劉尚才,尤長青、吳祖德、王文義四人被砍重傷,不久即犧牲,一百餘人受傷。以後又將謝晉元等官佐與戰士分開,押往外灘中央銀行大樓白俄隊總部軟禁。面對帝國主義的暴行,謝晉元當即下令全體絕食,以表示抗議。並致書工部局進行質問,要求公開答覆:“1.第三者要求我當局下令撤退,一因表現人類同情心,不忍見我等身陷絕境;其次,槍彈橫飛,顧念租界中外人士生命財產之安全。今貴當局收容我等,是否本此意義?2.我等已非俘虜,絕非犯人,我等法律地位及私權是否完全喪失?3.旗杆及升旗問題,業由何副總辦等協議妥當,因何突用武力強行拆除,且被毆傷亡111員之多?4月13日1時,貴局復派隊將我等全部長官移押此間,不知是何法律?”他義正辭嚴的責問,使租界當局無法自圓其說,所送美味食品,均堅決不吃而絕食數天。我國民眾聞此消息,無不咬牙切齒,痛斥帝國主義的無恥行徑,連日來抗議罷市不斷。8月13日,中國共產黨在漢口出版的機關刊物《群眾》周刊撰文“向羈留在滬堅持奮鬥的八百壯士致誠摯慰問之意”。在上海人民和全國人民的抗議下,經各群眾團體交涉,工局部被迫讓步。謝晉元等官佐被送回孤軍營,鄭重送還國旗,撫恤死難人員,表示因工部局有許多董事在外地消夏,不在上海,致發生此一“不愉快事件”,拐彎抹角地表示了歉意。通過此一事件,謝晉元感受“弱國國民處於受人欺侮,不流血,不抗戰,等待何時?”認識到“中國處於積弱的地位,工業大部操於帝國主義手中,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必須奮起抗敵方能維護民族獨立。
上海淪陷后,上海市民有一件經常必做的事,就是看望孤軍。有好吃的,給孤軍送去,有高興的事,要讓孤軍分享。當然,更多的人是因為痛苦和迷茫才到孤軍營找答案的。正如報紙上報道的:“每天人來人往,好像信徒們湧向聖地。”孤軍營最多時,一天接待數千人,最少時也有數百人,有的人乾脆把孤軍營稱為上海的“重慶”。
有一次,天快黑了,又有數十青年學生來到孤軍營,非要謝晉元訓話不可。但謝晉元當天已接待5批學生了。謝晉元在日記中寫道:“我只好簡單地講了講,他們向我鞠躬后才走。可見青年們的苦悶和迷茫了。”
從1938年元旦起,謝晉元開始寫日記。日記中除了記錄孤軍營生產、生活、訓練的情況外,還記錄了謝晉元對親人的思念、對國家民族的擔憂、對國際形勢的分析、對個人和孤軍前途的思考。
謝晉元當時寫下了近50萬字的日記:“孤軍營在租界內幾乎與‘俘虜營’無異,自由受到限制,生活也非常艱苦。”然而從日記中可以看到,謝晉元依舊積極樂觀,嚴格治軍,每天早操前還堅持升國旗儀式。“孤軍營一待就是4年,正所謂戰鬥4天,孤軍4年”。

淞滬詳述

1937年8月13日,揭開了“八·一三”淞滬會戰的第一頁。下午,大隊日軍從位於四川路底的日海軍司令部方向出發,沿寶山路猛攻我軍。523團在八字橋與敵兵反覆拚殺,挫敗敵人無數次進攻。14日在第五軍軍長張治中將軍指揮下,我軍由空軍掩護,發動全線反攻,作戰10天,就攻克敵盤踞的虹口、江灣、楊樹浦等多處據點,一舉將敵分割。攻打匯山碼頭的我軍,不顧敵人猛烈炮火,奮勇衝殺,白刃肉搏,打得日軍跪地求饒。在我軍英勇打擊下,日軍指揮官被撤換,從本土急調精銳師團和軍艦增授,在滬日艦達30餘艘,飛機數百架,總兵力達20餘萬。日軍利用其海空軍優勢,從吳淞口、張華浜、瀏河等多處登陸,在飛機、大炮、坦克掩護下,避開我軍主力,從外圍包抄上海。我軍將士在吳淞、寶山、月浦,瀏河,楊行、羅店等水網地帶,在無山峰和高樓的不利地形下,層層阻擊,英勇頑強地與敵拚搏,以重大犧牲作代價,消滅日軍數萬人,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粉碎了敵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但是,在敵人火力優勢的攻擊下,大場防線被突破,10月26日,我軍全線撤退。“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以來,日軍屢受重挫,不斷增調援兵。當時謝晉元任陸軍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參謀主任,參加閘北八字橋戰鬥。後任五二四團團副,團長犧牲後接任團長,率部駐防閘北火車站,與日軍激戰兩個多月。身為陸軍旅中校參謀主任的謝晉元,拿出了摧毀“出雲”艦的計劃――經快速小火輪攜特種爆炸物對“出雲”艦進行偷襲。淞滬會戰時,對日軍造成重創的“鐵拳計劃”,也是由謝晉元負責細部作業並指揮實施的。整個淞滬會戰中,其所在的閘北地區,始終是戰線旋迴的軸心,88師也因此被日軍稱為“閘北可恨之敵”。10月25日,大場陣地被日軍突破,我軍全線退守滬西,而閘北對面的日軍在我軍撤走的第二天,還“恐中伏擊,不敢放膽前進”!

將軍家書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從此,泰山鴻毛之論作為一種生死觀成為千古遺訓,有氣節的人都會作出自己的正確選擇。70多年前,謝晉元率部堅守四行倉庫,與敵血戰四晝夜,抒寫了一曲民族抗戰的壯歌。
謝晉元的一封家書,家書全文如下——
與張萍舟書
萍舟吾兄:
九日示悉,昨日上函諒達。滬戰兩月,敵軍死亡依情報所載,其數達五萬以上。現在滬作戰敵軍海陸空軍總數在廿萬以上,現尚源源增援中。以現勢觀察,滬戰繼有些微變化,決無礙整個計劃。希釋念可也。
信由上海探投。勿寫八字橋或其他地名,即可交到。
弟十年來飽嘗憂患。一般社會人情世故,影響於個人人生觀,認識極為清楚。泰山鴻毛之訓,早已瞭然於胸。故常處境危難,心神亦覺泰焉。望勿以弟個人之安危為念。
維誠在目前環境下,絕對不能來漢。如蕉嶺有危險,漢口則不可以言語計矣。抗戰絕非短期可了,漢口商業中心更非可久居之地。倘維誠屬個人行動,自較便當,以今日而論,幼民姊弟絕不能片刻無人照料也。望速將弟意轉知維誠,不論如何,絕不能輕易離開家中,切盼。
黃渡情形如何,此間何無所知,當加註意。款項只要可以寄去,必盡各種方法,遵命匯去,勿念。
岳母抵漢后,想因店鋪放棄而內心不安。吾兄經濟情形若何?倘有困難,希函知以便設法接濟也。弟衣物此間購買方便,望勿麻煩可也。敬祝冬祺。
岳母大人以次敬叩安好。
中民弟十月十八日
收信人張萍舟,是謝晉元的連襟兄弟。家書共四頁,是京滬滬杭甬鐵路管理局的用箋,紙張呈淡黃色,彷彿在向我們輕聲訴說70年前的那一段歷史。
家書寫於1937年10月18日,淞滬會戰已進行了兩個多月,大場防線面臨失守,此時距10月26日謝晉元率部堅守四行倉庫只有短短8天。
1941年4月,他被日偽收買的叛兵刺殺,時年37歲。死後國民政府追贈謝晉元為陸軍少將,上海數十萬民眾前往瞻仰遺容。毛澤東高度讚譽“八百壯士”為“民族革命典型”。
一封家書承載著一段歷史。撫今追昔,我們更加懷念那些有民族大義和氣節的先人。
與妻書
一位偉大的軍人背後必定有一位無私奉獻的女人。
謝晉元與凌維誠1927年在一次婚禮上結識,當時兩人分別是伴郎和伴娘。儘管凌母對在戰爭年代嫁給軍人表示擔憂,凌維誠還是不顧反對,1929年在武漢與謝晉元結婚。婚後兩人聚少離多,大多靠通信來交流。
1936年初春節過後,謝晉元把妻子凌維誠以及三個兒女護送到廣東原籍,臨別時對懷孕的妻子說:“等到抗戰勝利那一天,我親自把你們接回上海。肚子里的孩子生下來,如是男孩就叫‘繼民’,讓他繼承先輩的優良品格。”誰知這一次分別竟成永訣。
至今謝家仍保存著淞滬會戰前謝晉元發給妻子凌維誠的一封家書:
“巧英吾妻愛鑒:日內即將率部進入滬凇參戰,特修寸箋以慰遠念。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蠶食,亡國滅種之禍,發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孫無噍類矣。為國殺敵,是革命軍人素志也;而軍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復門哀祚薄,親者丁稀,我心非鐵石,能無眷然呼!但職責所在,為國當不能顧家也。老親之慰奉,兒女之教養,家務一切之措施,勞卿擔負全責,庶免旅人之分心也……”
這一擔負全責就是幾十年的無怨無悔。
1941年,宋美齡在重慶接見凌維城。抗戰結束,凌維城攜子女返回上海,迎接他們的已是忠魂一冢。
與雙親書
附二:謝晉元民國28年9月18日寫給父母的信
雙親大人尊鑒:
上海情勢日益險惡,必將謝團長劫到虹口(敵軍根據地),只要謝團長答應合作,任何位置均可給予”云云。似此劫奪,為欲迫男屈節,視此為敵作牛馬耳。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對死生之義,求仁得仁,泰山鴻毛之旨熟慮之矣。今日縱死,而男之英靈必流芳千古。故此日險惡之環境,男從未顧及。如敵劫持之日,即男成仁之時。人生必有一死,此時此境而死,實人生之快事也。唯今日對家庭不能無一言:萬一不諱,大人切勿悲傷,且應聞此訊以自慰。大人年高,家庭原非富有,可將產業變賣以養余年。男之子女漸長,必使其入學,平時應嚴格教養,使成良好習慣。幼民姊弟均富天資,除教育費得請政府補助外,大人以下應宜刻苦自勵,不輕受人分毫。男屍如覓獲,應歸葬抗戰陣亡將士公墓。此函俟男殉國后即可發表,亦即男預立之遺囑也。
男晉元謹上
二十八年九一八於上海孤軍營
這是謝晉元寫給雙親的遺囑。在信中,他立下了為國犧牲的誓言,安排好了身後事,讓父母變賣家產頤養天年,除子女的教育費得請政府補助外,不再受人分毫。

立下遺囑

1939年9月18日,謝晉元因上海形勢日漸惡化,特預立遺囑寄給父母及妻子,他說:“上海情勢日益險惡,租界地位能否保持長久,現成疑問。敵人劫奪男之企圖,據最近消息,勢在必得。敵曾向租界當局要求引渡未果,但野心仍未死,且有“不惜任何代價,必將謝團長劫到虹口(敵軍根據地)只要謝團長答應合作,任何位置均可給予”云云。似此劫奪為欲迫男屈節,視死為敵作牛馬耳。大丈夫光明而生,亦必光明磊落而死。男對死生之義,求仁得仁,泰山鴻毛之旨慮之矣!”對於謝晉元和八百壯士的處境,中外人士十分焦急,多次提出擬用上海難民,以到孤軍營慰問
聯歡為名,分批將孤軍調換,通過浦東遊擊隊轉到四明山游擊區,重返前線。各界人士的這些要求,一一為謝晉元所拒絕。他嚴正地表示:“余自奉令撤退之始,即知今後環境之艱危,當十倍於固守四行之時。地方人士曾有私自潛離上海之建議,但經余拒絕。因余為奉令撤退,光明而來,亦當正大而去。”陳公博當了偽上海市長后,多次勸降謝晉元,請謝晉元去當偽第一方面軍司令。謝將委任狀撕得粉碎,並大罵賣國賊。謝晉元說:“我父母都是中國人,生下我這個兒子也是中國人,中國人決不當外國人的走狗!”

嚴斥汪偽

1940年3月,漢奸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派人以陸軍總司令的高官誘降,謝晉元嚴詞斥道:“爾等行為,良心喪盡,認賊作父,願作張邦昌,甘作亡國奴。我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以保國衛民為天職,余志已決,決非任何甘言利誘所能動,休以狗彘不如之言來污我,你速去,休胡言。”汪偽政府多次派人以高官厚祿誘謝變節,均遭到他嚴詞拒絕。謝晉元在孤軍營的凜然正氣,贏得了全國人民的敬仰,敵人當然恨之入骨。日偽見各種奸計不逞,便策劃了卑鄙的陰謀。

後世紀念


謝晉元被害消息傳出,舉國震驚。5月8日,國民政府通令嘉獎,追贈為陸軍少將。上海各界三十萬人前往“孤軍營”弔唁。模範中學(今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學生的弔唁隊伍,以軍樂隊為前導,引人注目。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時,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抗日戰爭館展出了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孤軍堅守四行倉庫的事迹圖片,深受中外觀眾好評。

抗戰勝利后,將緊靠北四行倉庫的蒙古路被改名為晉元路。
1983年,市政府恢復晉元路的原名。

墓地

1950年初,上海市人民政府發文,褒揚謝晉元“參加抗日,為國捐軀”並優恤其遺屬。
1983年,市政府將謝晉元墓遷葬萬國公墓“名人墓區”。

故居

謝晉元墓碑
謝晉元墓碑
謝晉元故居位於蕉嶺縣新鋪鎮尖坑村,由謝晉元將軍的曾祖父建於清代咸豐年間,共計23間,佔地面積1080平方米,建築面積675平方米。故居座西朝東,為沙灰瓦木結構,三幢合面兩門樓的平房,兩座大門分別為“儒林第”和“荊樹居”。
1999年,蕉嶺政府按原貌對謝晉元故居進行了全面修葺,同年10月開放,供人們瞻仰。
2002年,謝晉元故居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被命名為“梅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0年,謝晉元故居被列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謝晉元故居和謝晉元紀念館、謝晉元紀念園組成了蕉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吸引眾多海內外遊客前來瞻仰參觀。

晉元里

在孤軍營原址圍繞謝晉元墓地建起的一帶舊式里弄房被當地居民稱作“孤軍園”。
1984年起,原“孤軍園”舊房相繼被拆除改建新工房,同年,該處新工房建築群被命名為“晉元里”(今餘姚路321弄)。

居委會

1984年11月,孤軍營原址所在居民委員會被命名為“晉元里居民委員會”。

紀念碑

原“四行倉庫”作為市級抗日紀念地立碑紀念。

紀念館

2000年撥專款興建了謝晉元紀念館,與故居原有建築相連互映,並珍藏了大量展現將軍生平事迹的圖片實物。

紀念建築

民國36年,國民政府將膠州公園命名為“晉元公園”。
1983年,市政府恢復晉元公園的原名。
將孤軍營原址內的1所小學命名為“市立第十二區晉元國民學校”。
1945年9月,模範中學被正式命名為“上海市立晉元中學”。
1983年,市政府恢復晉元高級中學的名字,又在晉元中學校園內樹立謝晉元塑像。
此外亦有以上海晉元大酒店命名酒店作為紀念。

紀念廣場

晉元路的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地晉元紀念廣場正式建成對外開放。

紀念活動

2005年5月,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暨著名的抗戰英雄謝晉元將軍、孫明瑾將軍誕辰100周年,上海市黃埔軍校同學會、民革上海市委5月10日假座民主黨派大廈聯合舉行紀念座談會,共同緬懷以謝晉元、孫明瑾將軍為代表的抗戰先驅的光輝史績。
2005年9月3日,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將國民黨軍“八百壯士”與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等並稱為“英雄群體”,稱他們為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的傑出代表。
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014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將國民黨軍“八百壯士”與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等眾多英雄群體,並稱為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傑出代表。正所謂“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2015年12月17日,民政部正式批准追授抗日英雄謝晉元為烈士。烈士證明書上寫道:“謝晉元同志在抗日戰爭中犧牲,被評定為烈士。特發此證,以資褒揚。”據介紹,謝晉元將軍2014年曾和八百壯士一起被民政部列入抗日英雄群體名錄,這次是他以個人身份被授為烈士,意義非凡。

藝術形象


影視形象

年份電影、電視劇飾演者
1938年八百壯士袁牧之
1975年八百壯士柯俊雄
1987年旗正飄飄柯俊雄
2012年鐵血壯士柳雲龍
2013年大江東去於鴻洲
2016年東方戰場耿聖凱
2018年兵臨棋下王子君
2018年風語日記之謝晉元日記盧星宇
2020年八佰杜淳
2021年光榮與夢想韓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