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知識產權法教程的結果 展開

知識產權法教程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知識產權徠法教程》是2011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遷。

本書不僅講授本門課程的基本內容,還穿插引用資料、案例或事例加以評析,每章后還列出進一步閱讀的著述。

內容簡介


《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第3版)》自2007年9月出版之後,國內外知識產權立法和司法實踐都出現了許多新的進展和變化。2008年年底全國人大對《專利法》進行了第三次修改,2009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關於審理涉及馳名商標保護的民事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而有價值的新案例更是層出不窮,同時也引發了許多理論與實務中的新問題。這些新發展需要在書中得到反映。
另外,筆者的《網路版權法》也於2008年12月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而且與《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第3版)》同屬於“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為了避免重複,也需要調整《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第3版)》第一版中涉及網路著作權問題的部分內容。
為此,筆者此次從以下幾個方面對《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第3版)》進行了修訂:
一是根據新《專利法》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更新。
二是刪除了涉及網路環境中著作權保護的“理論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只留下了為理解“信息網路傳播權”所必不可少的內容。
三是增加了新的“理論研究”、“典型案例分析”,並適當刪除了較老的案例。四是更正了第一版中存在的錯誤或不當之處。
限於筆者的水平,修訂后《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第3版)》中一定還存在不少問題。筆者誠懇地期待各位讀者的批評指正,也會在今後的修訂中不斷對《21世紀民商法學系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第3版)》加以完善。

作者簡介


王遷,男,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法學碩士;上海市“曙光學者”,國家知識產權發展戰略研究專家庫成員,上海2010年世博會知識產權諮詢專家,中國法學會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中國版權協會理事,上海網際網路版權工作委員會諮詢專家;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家諮詢員,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諮詢專家。
出版專著《論基因歧視及其法律對策》,合著《中國與歐洲在網路環境中對版權的保護》,獨著教材《知識產權法教程》與《著作權法》,發表學術論文和評論六十餘篇。主持過司法部課題、教育部課題、中國與歐盟信息社會項目課題、上海市教委重點課題、上海市“曙光學者”項目課題,以及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子課題等。
《論“基因歧視”及其法律對策》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論“基因歧視”及其法律對策》、《論“網路傳播行為”及其侵權認定》獲中國科技法學會著作類、論文類金獎,《論版權法中的間接責任》獲中國高校知識產權研究會優秀論文獎。
參與了《信息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的起草工作,作為專家調研組成員參加了《著作權法》第二次修訂工作。曾赴美國、加拿大、瑞士、新加坡、紐西蘭和印度等國家參加國際知識產權會議,並曾於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講授中國版權法。

作品目錄


第一章總論
第一節知識與財產
第二節知識產權的概念與範圍
第三節知識產權的特徵和性質
第四節知識產權侵權救濟的程序保障
第二章著作權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節著作權的概念
第二節著作權制度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章著作權的客體
第一節作品的概念
第二節獨創性
第三節不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
第四節作品的分類
第四章著作權的內容
第一節著作人身權
第二節著作財產權
第五章著作權主體和著作權的歸屬
第一節著作權主體概述
第二節作者
第三節特殊作品的著作權歸屬與行使
第六章鄰接權
第一節鄰接權概述
第二節表演者權
第三節錄音錄像製作者權
第四節廣播組織權
第五節其他鄰接權
第七章對著作權的限制
第一節對著作權的限制概述
第二節合理使用
第三節法定許可
第八章著作權侵權及法律責任
第一節直接侵權
第二節間接侵權
第三節對技術措施與權利管理信息的特殊保護
第四節侵權訴訟中的舉證
第五節侵犯著作權的法律責任
第九章專利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節專利的概念和特徵
第二節專利制度的起源與發展
第三節專利制度的作用
第十章專利權的客體
第一節發明
第二節實用新型
第三徠節外觀設計
第四節不授予專利權的對象
第十一章專利權的主體
第一節發明人或設計人
第二節發明人或設計人的單位
第三節合作發明與委託發明的權利人
第四節外國人
第五節受讓人
第十二章專利申請、審查與授權的實質條件
第一節專利申請日
第二節專利申請文件
第三節單一性原則和申請的分案
第四節專利審查
第五節複審
第六節專利授權的實質條件
第七節專利權的無效宣告
第十三章專利權的內容
第一節專利權內容概述
第二節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內容
第三節外觀設計專利權的內容
第十四章對專利權的限制
第一節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行為
第二節強制許可
第十五章專利侵權及法律責任
第一節專利保護範圍的確定
第二節假冒專利
第三節法律責任
第十六章商標法律制度概述
第一節商標的概念和功能
第二節商標的分類
第十七章商標權的取得
第一節取得商標權的途徑
第二節商標註冊的對象——符合法律要求的特定標誌
第三節商標的申請與註冊
第十八章商標權的內容
第一節商標專用權的含義
第二節商標專用權的續展
第三節商標專用權的消滅
第四節商標專用權的轉讓與許可
第十九章對商標權的限制
第一節描述商品或服務的特徵
第二節說明商品或服務的用途
第三節商標權用盡
第四節基於其他正當目的或理由的使用
第二十章商標侵權及其法律責任
第一節商標侵權行為
第二節商標侵權的法律責任
第二十一章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
第一節馳名商標特別保護概述
第二節我國對馳名商標的特別保護機制
第三節對馳名商標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