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詞條
登錄/註冊
聊考斷裂帶
魯西斷隆和臨清坳陷的分界斷裂和地質分界線
為一被第四系掩蓋的隱伏斷裂帶,南起
河南蘭考
,北至聊城以北,與齊廣斷裂交會。大致呈北北東向延伸,全長達270多公里,是魯西斷隆和臨清坳陷的分界斷裂和地質分界線。
目錄
1
相關資料
2
歷史地震記述
相關資料
根據物探和鑽探資料,斷裂走向北北東20~40°,傾向北西,傾角35~60°,為一東升西落的正斷層,其兩側
奧陶系
埋深相差達2000~3000米。從該斷裂控制的地層來看,可能從晚侏羅世開始活動,白堊紀至早第三紀強烈活動,尤其在早第三紀時期最為活躍,從而成為控制
華北平原
下第三系沉積的邊界。
聊考斷裂帶
歷史地震記述
新第三紀以來,仍表現出強烈活動性,也是山東地震源地之一。據文獻記載,從1502年到1948年,沿該斷裂帶發生五級以上地震達5次。其中1937年在
菏澤
曾發生7級
破壞性地震
。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聊考斷裂帶
性質
地質分界線
埋深
2000~3000米
全長
270多公里
目錄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