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種消化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好發於30~50歲;女性多發,男女比例為1:4。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於患者的免疫系統產生針對自身組織的抗體或免疫細胞,攻擊肝細胞,導致肝臟發生炎症,如壞死、變性等。大部分患者起病緩慢,輕者甚至沒有癥狀,病變活動時有乏力、腹脹、食慾缺乏、瘙癢、皮膚和白眼珠發黃等癥狀,還可能伴有其他表現,如持續發熱、關節痛、紅斑等。本病主要採取藥物治療,可以改善癥狀,防止肝功能進一步損害和預防併發症。如果不及時治療,肝功能會持續受到損害,而發展為肝硬化和肝衰竭,嚴重時會威脅生命。預后:個體差異較大,主要取決於疾病是否處於活動期、有無肝硬化等。未接受治療的重症患者,3年生存率為50%,5年生存率為10%。接受治療的患者,20年生存率達80%。早期診斷並有效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重要手段。
● 消化內科、風濕免疫科或肝病專科
● 自身免疫性肝炎可能是遺傳和環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使得機體產生針對自身肝臟的抗體或免疫細胞,攻擊肝細胞,導致肝臟發生壞死、變性等,逐步發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和肝衰竭。
● 本病屬於多基因遺傳病,攜帶某些基因的人,容易在環境因素下誘發疾病。
● 微生物感染:病毒、細菌等,尤其是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和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等更容易誘發本病。
● 藥物:甲基多巴、呋喃妥因、雙氯芬酸、干擾素、匹莫林、米諾環素、阿托伐他汀和某些中草藥可誘發本病。
● 大部分患者起病緩慢,輕者甚至沒有癥狀,僅因體檢發現肝功能異常而就診,疾病活動期會出現相應的癥狀。
● 乏力
● 腹脹
● 食慾缺乏
● 瘙癢
● 皮膚、白眼珠發黃
● 持續發熱
● 關節疼痛、紅腫
● 皮膚有大小、形狀不一的紅斑
● 本病缺乏單一、可靠的確診性的檢查方法。醫生需要根據癥狀及肝功能、免疫學和組織病理學檢查綜合來判斷,並且需要排除其他常見的肝臟疾病。
● 可以發現有無肝臟損害,其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含量有助於醫生判斷肝臟損傷的嚴重程度。
● 可以發現血清中的自身抗體,是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
● 取一部分肝組織可以發現典型的病理改變,醫生根據這些改變結合其他檢查可以確診本病。
● 醫生根據病史、癥狀結合肝功能檢查、免疫學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等可以來診斷自身免疫性肝炎。可以使用簡化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診斷積分系統,當積分≥6分為AIH可能;≥7分為確診AIH。
● 自身免疫性肝病需要和Wilson病、血色病、藥物性肝損傷、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疾病相區別。一般去醫院醫生會通過相關檢查來區分不同的疾病。
● 如果出現乏力、腹脹、食慾缺乏、瘙癢、皮膚和白眼珠發黃等癥狀時,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診斷疾病,不可自行診斷。
● 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和肝移植治療。治療的總體目標是獲得肝組織學緩解、防止肝纖維化進展、防止發生肝衰竭,進而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質量。
● 潑尼松和硫唑嘌呤聯合使用,適用於以下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脆性糖尿病、肥胖、痤瘡、情緒不穩及高血壓病人。
● 大劑量潑尼松單獨使用,適用於合併血細胞減少、巰基嘌呤甲基轉移酶缺乏、妊娠、惡性腫瘤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
● 非肝硬化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醫生可能會使用布地奈德治療。
● 醫生還可能會用甘草製劑,來保肝抗炎。
● 對於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採取肝移植治療,移植后5年生存率可達80%。
● 自身免疫性肝炎活動期會出現持續發熱、關節疼痛和紅腫、紅斑等,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 如果不及時治療,肝功能會持續受到損害,而發展為肝硬化和肝衰竭,嚴重時會威脅生命。
● 治療效果與是否及時治療、是否有肝硬化、對治療有無反應等有關。
● 一般未發生肝硬化,及時治療,且患者對治療反應較好,治療效果好。
● 發生肝硬化或患病後對治療反應較差、反覆發作,治療效果相對較差。
● 家中有患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人,要定期去醫院做肝功能檢查。
● 避免濫用藥物,使用藥物前要詳細閱讀其說明書,看是否對肝功能有嚴重損傷。
● 平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合理飲食,增強身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