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他杯

馬爾他杯

馬爾他大獎賽由來


1994-95賽季,煙草商樂福門成功贊助了一項國際性的斯諾克邀請賽賽事——馬爾他大獎賽。到1997-98賽季參賽選手人數從12位減少至8位。其中包括兩到三位當地運動員參加。獎金額度雖不是很高但也吸引了像帕洛特,艾伯頓,邦德,,達赫迪和亨得利等世界頂頂尖選手參加,他們分別獲得了前五界冠軍。本土超人氣選手托尼-德拉高則得過兩次亞軍,未能在鄉親面前揚眉吐氣。

馬爾他大獎賽的發展過程


1999該項賽事成為該賽季歐洲排位賽,同時保留下賽事名稱和贊助商,冠軍獎金為50,000英鎊。肯-達赫迪以9-3戰勝馬克-威廉姆斯獲得當年冠軍。在接下來的賽季中該項賽事又回到了最初的邀請賽形勢而不再以排位賽出現在歐洲大陸。比賽本身也改變了他的賽制。12位球手經過四輪分組循環賽后獲勝者進入半決賽。亨得利在決賽中打出了他第八個滿分桿且最終戰勝了威廉姆斯。
在2001-02賽季排名賽又一次回到馬爾他首都瓦萊塔,但是再次變為原來的歐洲公開賽。斯蒂芬-亨得利以9-2 戰勝第一次進入排位賽決賽的喬-佩里。
在2002-03賽季賽址遷至普利茅斯,在那亨得利沒能捍衛冠軍寶座,決賽中輸給了表現出色的羅尼-奧沙利文
2004年,賽事回到馬爾他,被視為馬爾他英雄的托尼-德拉高在家父老面前表現出色進入了半決賽但最終斯蒂芬-梅格爾進入決賽,並以9-3戰勝吉米-懷特捧走冠軍。
自2005年起,世界職業斯諾克協會正式以“馬爾他杯”的形式命名該項賽事,規定賽事為排位賽,正賽參賽選手為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