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樓街道

紅旗樓街道

紅旗樓街道(Hongqilou Jiedao)位於張家口市橋東區中部。轄11個社區,辦事處駐紅旗樓南街27號。

基本概況


紅旗樓街道(Hongqilou Jiedao)位於張家口市橋東區中部。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5.28萬人(2002年)。轄11個社區,辦事處駐紅旗樓南街27號。原屬工業街街道,1960年改勝利南路街道管理區,1962年改紅旗樓街道,1964年併入工業街街道,1966年析出劃歸廠礦管理,1974年復設紅旗樓街道。1997年,面積4.7平方千米,人口4.6萬,轄勝利南路第一、勝利南路第二、勝利南路第三、勝利南路第四、勝利南路第五、勝利南路第六、勝利南路第七、紅旗樓第一、紅旗樓第二、紅旗樓第三、紅旗樓第四、紅旗樓第五、紅旗樓第六、紅旗樓第七、紅旗樓第八、工人村第一、工人村第二、工人村第三、工人村第四、工人村第五、工人村第六、工人村第七、鐵路東街第一、鐵路東街第二、建國南路第一、建國南路第二、建國南路第三、漢橋街、工人村東第一、工人村東第二、茶坊、紅旗樓第九、工人村第八、工人村第九34個居委會。

黨建工作


近年來,紅旗樓街道黨工委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以創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人際關係和諧的新興街區為目標,強化綜合服務職能,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使黨的建設紮實推進,組織保障更加鞏固。黨工委始終堅持把素質提升擺到突出的位置,強化學習培訓,提高黨員幹部素質。通過與北京海淀區中關村街道締結為友好街道的契機,派出20名社區工作者到中關村掛職鍛煉學習。抓擴面,促黨建。街道通過對紅旗樓商會黨組織升格擴模,成立了紅旗樓商會黨委,創新了行業黨委非公經濟黨建模式,基層黨組織覆蓋面進一步擴大。以服務,促黨建。街道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完善社區服務,促進基層黨組織建設。總結提煉推出的“十分鐘服務圈”“為低保戶擔保就醫”“便民利民服務手冊”“道德存摺活動”“為民服務全程代辦制”五項服務體系榮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自主創新獎。抓特色,促黨建。在社區中廣泛開展了“一社區一特色”的黨建創建活動。工西社區的“365黨員工作室”、茶坊社區的“居家養老”、鐵東社區的“道德講堂”、工南社區創建的“流動人口之家”等都創出了特色,受到社會及群眾的廣泛關注,也為轄區居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

社區服務


各社區黨組織以居民群眾最急、最需、最想、最盼的事情為出發點,積極構建社區服務體系。構建便民利民服務體系。勝南社區創建了“愛貝兒”月嫂培訓站,定期組織下崗職工進行培訓;工南社區的“流動人口之家”,為外來人員提供優質服務。茶坊社區的“健康會館”,為居民提供保健設施;紅北社區積極聯繫探機醫院定期為居民提供醫療服務。構建再就業幫扶體系。積極提供就業信息,搭建就業平台,發布用工信息600條,幫助就業1329人。辦事處與中華好月嫂公司聯合舉辦的“謀就業之路、創和諧家園”家政月嫂培訓活動,使20名下崗職工走上了就業崗位。構建幫扶濟困體系。完善了低保、特困家庭救助、子女教育救助等一系列保障制度。為418人辦理了低保,為10位患病群眾辦理了大病救助,為297戶低保家庭發放了醫療卡,為235戶申請廉租房,受到居民群眾好評。構建文化體系。現有文藝團體33支,1500餘人。社區文藝團體多次聯合舉辦了“喜迎祖國60華誕”消夏晚會。在職工、群眾中廣泛開展“愛國歌曲大家唱”活動,獲得了區慶祝建黨88周年暨建黨60周年群眾歌詠演唱會一等獎,並在《光明日報》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