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大橋

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座跨江橋樑

珠江大橋是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座跨江橋樑。大橋於1958年10月19日動工建設,1960年6月15日主橋工程竣工,1960年10月1日通車。

大橋介紹


珠江大橋
珠江大橋
珠江大橋是位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的一座跨江橋樑,因跨越珠江而得名,大橋分為東橋及西橋,東橋由中山八路跨越珠江至大坦沙島,長約336米,通航凈高8.5米;西橋由大坦沙島跨越珠江接廣佛公路和芳村大道,長約415.5米,通航凈高6米,橋寬23米,兩橋距離為1.5公里,中間是一條雙軌鐵路-廣三鐵路,兩側為單線公路及人行路。建成以來,一直是廣州通往粵西地區的必經之路,並且是芳村唯一的陸路通道,自從珠江隧道、鶴洞大橋通車后,大橋的重要性逐漸降低,車輛可改行其它通道,市民更可乘搭地鐵,但由於交通極為繁忙,大橋每天仍然是車水馬龍。珠江大橋兩旁已建新橋,機動車可以從新橋通過,舊橋不再讓非機動車進入,為非機動車和行人專用道。

歷史


位於荔灣區西邊的泮塘、大坦沙滘口之間,有珠江東西兩條支流,那裡是廣州通往西南的要道。1933年左右,被稱作“南天王”的陳濟棠統治廣東時,曾著手在那裡興建一座橋,當時名叫“西南大橋”。可是經歷幾年,僅僅是築起了四個橋墩就停工了。
珠江大橋
珠江大橋
解放后,黨和人民政府為了加強廣州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的聯繫,決定在大坦沙動工興建一座鐵路、公路兩用橋。1958年,政府動員了萬名民工,尤其是動員了廣大的荔灣區人民,他們提出“家家無閑人”的口號,動員了千家萬戶的市民,投入了珠江大橋的建設行列,日夜奮戰,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修起了一座橫跨珠江兩支流,全長500米,兩岸引橋長達247米的大鐵橋,從此打通了廣州與西南地區的通道,加快了城鄉的物資交流,大大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這座大橋被命名為“珠江大橋”。1963年,在評選新羊城八景的活動中,由於珠江大橋象天上垂下的兩條彩虹,跨在銀光閃閃的兩條珠江支流上,四周的田野一片翠綠。而入選新羊城八景之一“雙橋煙雨”。

防撞系統


橡膠護弦

從廣州市城建有關部門獲悉,珠江大橋橋墩將加裝防撞系統。
據城建部門介紹,市內各大橋樑至今都是安全的,但從歷史記錄來看,被船隻碰撞得最多的就是有著47歲高齡的舊珠江大橋,為此市政部門現正啟動珠江大橋加裝防撞系統,投資高達400萬。
珠江大橋
珠江大橋
位於廣州市西部的珠江大橋是連接廣三鐵路和廣州市區與珠江西岸的鐵路公路兩用橋樑。大橋由東西兩橋聯袂,東橋由中山八路跨珠江至大坦沙島,西橋從大坦沙島跨珠江接廣佛公路與芳村大道。
舊珠江大橋始建於1958年10月,兩年後建成通車。由於大橋下面水道屬於市內重要航道,運沙船、運磚船過往頻繁。因此,相對與珠江前航道的跨江橋(如海珠橋人民橋),珠江大橋曾經多次遭到過往船隻的碰撞,不少船隻肇事後逃之夭夭。而且橋上也多次因汽車衝撞而頻頻受傷。
與此同時,珠江大橋兩翼作為內環路廣佛放射線工程新高架已經建成開通,車流比以往更加密集。鑒於九江大橋被撞事故的教訓及珠江大橋過往的受傷記錄,市政部門啟動了珠江大橋加裝防撞裝置工程。據了解,廣州市中心區交通項目領導小組辦公室已經發出招標公告,計劃在橋墩安裝防撞裝置,需要物料除了193噸鋼結構以外,還包括給橋墩“穿上”橡膠護弦184個,28套防撞閃光燈等,總投入約400萬元。

抗震抗風

據了解,年內啟動的南沙鳳凰一、二、三大橋都是廣州市內的大項目,三座特大橋跨越水域寬闊,建成后將連接靈山半島、橫瀝和珠江農常三座大橋設計均採用國際邀標的形式來決定,投資更是高達9.8個億,實屬罕見的城建大手筆投資。
雖然大橋至今還未動工,但是有關部門也啟動了鳳凰一、三橋抗震性能和抗風穩定性試驗研究項目,重點解決橋樑與塔結合處連接方式研究和抗震性能分析,橋位處風速資料統計分析以及設計方案(包括施工期間)抗風性能分析及措施等,希望未雨綢繆確保大橋安全。
據了解,鳳凰一橋主橋採用獨塔單索麵鋼箱梁斜拉橋、鳳凰三橋主橋為中承式系桿斜拉鋼混組合拱橋。這些類型的橋樑都有明顯突出江面的建築,相對容易遭受風吹、雷擊。

頻頻被撞

2002年6月17日凌晨5時
珠江大橋西橋第四孔被一艘不明身份的船隻撞壞,事後船隻逃逸。兩月後,橋上欄桿被嚴重撞落江面。
2003年3月2日晚10時
從南海小塘趕往和順的一艘貨船,由於珠江漲潮致船頂部撞進珠江大橋西橋第三孔(通航橋孔),撞脫了橋底的鋼樑,船隻被卡長達兩個多小時,珠江西橋自西向東方向公路橋面被封近13個小時。據悉,這也是珠江大橋多次被撞后首次抓獲撞擊珠江大橋的肇事船隻。
2003年6月14日下午5時
一艘貨船由南向北行至珠江大橋,由於桅杆過高,卡到了橋的護欄邊,將橋欄桿撞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