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東村鎮的結果 展開

東村鎮

山西省呂梁市嵐縣下轄鎮

東村鎮,隸屬於山西省呂梁市嵐縣,地處嵐縣中部。

1949年,東村鎮境域屬嵐縣第二區;1984年9月,由東村公社改為東村鎮。2021年5月,撤銷土峪鄉,整建制併入東村鎮。以原土峪鄉和原東村鎮的行政區域為東村鎮的行政區域。截至2018年末,東村鎮戶籍人口為51696人。截至2020年6月,東村鎮下轄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東村人民路。

歷史沿革


1949年,東村鎮境域屬嵐縣第二區。
1952年,分屬嵐縣第一區、第二區。
1956年,分屬東土峪、東村2個鄉。
1958年,屬東方紅公社。
1961年,為東村公社。
1984年9月,由東村公社改為東村鎮。
2001年6月,古城鄉併入東村鎮。
2021年5月,撤銷土峪鄉,整建制併入東村鎮。以原土峪鄉和原東村鎮的行政區域為東村鎮的行政區域。
東村鎮
東村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9月,東村鎮下轄14個行政村。
2001年6月
西村南村古城康井窪陳家營南白家莊
劉家溝翟家溝上天窪堯上黑龍窪
截至2011年末
橋西向陽路濱河路人民路新建路東村
北村西村南村古城東陽澗坡上
陳家營康井窪上天窪南白家莊劉家溝翟家溝
青台麻會上村堡上趙朝舍高崖灣
天窪草原新安石家莊黑龍窪堯上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
東村天灣村坡上村趙朝舍村上村青台村
石家莊村麻會村北村新安村東陽澗村古城村
康井窪村陳家營村西村南村白家莊村上天窪村
青台麻會上村堡上趙朝舍高崖灣
天窪草原新安石家莊黑龍窪堯上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村鎮地處嵐縣中部,東與社科鄉毗鄰,南、西與梁家莊鄉、普明鎮接壤,西北鄰上明鄉,北與土峪鄉相連,東北與順會鄉連接,為嵐縣人民政府駐地,區域總面積74.2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東村鎮地處晉西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勢西高東低;地形分為平原、丘陵;主要山峰有桃尖山、茅龍山,境內最高峰為鎮南上天窪村桃尖山,海拔1536米;最低點位於天窪村嵐河段河灘,海拔1247米;境內皇姑梁、茅龍山、龍潛寺、鳳候峁、桃尖山五峰對峙。
水文
東村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嵐河幹流1條,從北向南流經青台、上村、東村、天窪、高崖灣5個村,長7.2千米。
自然災害
東村鎮主要自然災害為乾旱;乾旱年均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4—5月,嚴重的一次乾旱災害發生在1995年4月初—5月底,東村鎮25個村受災人口為4萬人,農作物受災面積為8萬畝,4萬人和600頭大牲畜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1600萬元以上。

自然資源


東村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石灰岩等,其中石灰岩儲量0.57億噸,地質儲量0.57億噸。2011年,東村鎮有耕地4.85萬畝,人均1.1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3萬畝。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東村鎮總人口4494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3064人,城鎮化率73.6%;另有流動人口23290人。總人口中,男性24780人,佔55.1%;女性20160人,佔44.9%;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東村鎮人口出生率10.32‰,人口死亡率3.41‰,人口自然增長率6.9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05人。
截至2017年末,東村鎮常住人口為59450人。
截至2018年末,東村鎮戶籍人口為51696人。
根據嵐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村鎮常住人口為89032人。

經濟


綜述
2010年,東村鎮農村經濟總收入8647萬元,一、二、三產收入比重2:1:7;農民人均純收入2406元。
2011年,東村鎮農民人均純收入3113元。
2018年,東村鎮有工業企業4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8個。
農業
2011年,東村鎮農業總產值530萬元,比2010年增長0.3%,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55%。東村鎮糧食作物以高粱、玉米為主。2011年,東村鎮生產糧食7520噸,人均167.3千克,其中高粱354噸,玉米398噸。東村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東村鎮蔬菜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37.5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捲心菜、黃瓜等,其中西紅柿19.3噸,捲心菜10噸,黃瓜8.2噸。東村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東村鎮生豬飼養量980頭,年末存欄480頭。2011年,東村鎮生產肉類25噸,其中豬肉25噸;畜牧業總產值20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7.8%。2011年,東村鎮水果種植面積50畝,產量5.6噸,主要品種有仁用杏、核桃,其中仁用杏產量3.8噸,核桃產量1.8噸。
商貿
截至2011年末,東村鎮有商業網點75個,職工125人。2011年,東村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30萬元,比2010年增長12.7%;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92萬元,比2010年增長21%。
郵電業
2011年,東村鎮郵政業務收入為80萬元;電信業務收入為5000萬元。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東村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2725人,專任教師83人;小學13所,在校生6279人,專任教師36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9%;初中1所,在校生550人,專任教師57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8%,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9%;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489人,專任教師158人;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教育機構7所。
科技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東村鎮有各類科技人才5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341人,經營管理人才4人,技能人才48人,農村實用人才107人。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東村鎮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2個;電影院1座,座位2500個,年放映80場次,觀眾達5萬人次;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6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52人。截至2011年末,東村鎮有體育場地5處;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截至2011年末,東村鎮廣播綜合覆蓋率100%,有廣播喇叭26隻,通響率100%;有中央、省、市、縣等120多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0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東村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9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2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4張;專業衛生人員30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7人。2011年,東村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萬人次,住院手術850台次。2011年,東村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4.1萬人,參合率90%。
社會保障
截至2011年末,東村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54戶,人數93人,支出17.9萬元,比2010年增長21%,月人均160元,比2010年增長8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30戶,人數1630人,支出172.2萬元,比2010年增長33%,月人均88元,比2010年增長33%;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人,支出0.52萬元,比2010年增長3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72人,支出12.24萬元,比2010年增長33%;農村醫療救助8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649人次,共支出4.9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52人次,支出9.18萬元,比2010年增長6.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7人,安置義務兵、士官等185人,接收軍隊離退休幹部6人,接收無軍籍職工6人;有社區服務設施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1個。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東村鎮有郵政網點5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0千米,投遞點25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征訂報紙0.68萬份、期刊0.76萬冊;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0.0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0.6萬戶,比2010年增長56戶。

交通


東村鎮有G209國道、252省道、313省道過境。截至2011年末,東村鎮有縣鄉級公路5條,總長10千米。

文化


● 地名由來
東村鎮因位於北魏秀容古城的東面而得名。
● 文物古迹
東村鎮境內古迹有北魏秀容古城及黃姑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