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村
故事村
所謂“故事村”並不是一個久已有之的概念,它是在“三套集成”工作中出現並逐步形成的。在大規模的普查過程中,有一個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即某些村莊中會講故事的人比較多、故事的蘊藏量比較大,於是,學者們把這樣的村莊稱作“故事村”,其中最著名的有河北的耿村和湖北的伍家溝村。學者們認為,故事村是一種“文化現象”①,但是筆者在田野調查中發現,故事村作為特定時代的產物,已經遠遠超出了文化的範疇,它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文化現象,更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本文試圖以W故事村為例,通過田野調查所得的資料對這一問題進行一些初步的探討。
金華孝順鎮低田村,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故事村,村裡無論男女老少,都會講故事。這些故事大王們講的故事,還引得日本學者都慕名而來。
耿村,地處冀中平原,隸屬河北省藁城市常安鎮。是個僅有280多戶,耕地1300畝的平原小村。據藁城地名志記載,這裡古為中山國地;明太祖朱元璋義父耿再辰死後封王葬此,派本縣靳氏七人前來看墳守墓,漸漸形成村落。初稱看墳庄,后嫌不雅,改為耿村。耿村民間文化是藁城市特有的文化現象,曾吸引眾多國內外專家學者前來考察訪問。朱元璋時代間有"北有京津,南有耿村"、"一京二衛三耿村"的說法。南來北往的商人把他們聽到的看到的奇聞趣事講給耿村人,耿村人也把自己的故事、笑話講給他們聽,久而久之形成了豐富的耿村民間口頭文學。
浦城縣石陂鎮布墩村故事多,講故事形成風氣。為了更好地向廣大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質,該村結合新農村建設,從2005年年初起開展創建“文明故事村”系列活動,建起了故事公園、紅領巾故事角、故事亭、故事牆,設置了故事擂台區、故事資料室等宣傳教育陣地,成立了故事協會,吸收了不同自然村的48位熱心公益事業、能說會道的村民為會員。以“故事會”活動為載體,開展創建“文明故事村”活動,村故事協會在創建活動中起了主導作用。會員們結合村情和身邊事,收集故事素材,編輯故事,至今已編輯了《樟樹下故事集》三冊,收集革命故事、廉潔自律故事、計生故事、歷史典故、神話傳說、新農村建設新人新事等100多篇。該書印發1500多冊,作為全鎮群眾和中小學生的鄉土教材。村裡還組織了10次大規模的故事擂台賽,賽出了“布墩村故事大王”。布墩村通過創建“文明故事村”,開展“故事會”活動,促進了鄉風文明的形成,是全省新農村建設百個示範村之一,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4450元。在布墩村的示範帶動下,浦城縣各鄉村的“故事會”活動深入開展,其做法獲得省、市宣傳部門“宣傳思想工作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