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社交軟體的結果 展開

社交軟體

社交軟體

社交,即社會上的交際往來。而通過網路來實現這一目的的軟體便是社交軟體。廣泛的來說,手機,座機等通訊設備也屬於社交軟體的範疇之一,即所有能與人通話交流的都稱為社交軟體。全球社交軟體使用人數最多的社交軟體分別是Facebook、WhatsApp、Messenger,微信排名第四。

發展歷史


社交軟體
社交軟體
從1999年的“滴滴滴”開始, QQ的前身“OICQ”誕生了。2000年,QQ迭代歷史上的經典版本QQ2000上線,標誌性的紅圍脖,胖嘟嘟的造型一時間伴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名噪大江南北。隨著時代的改變,伴隨著移動互聯的崛起,人們身邊漸漸出現了很多社交軟體。
2019年1月15日,“微信之父”張小龍在廣州發表完長達四小時的演講之後僅6天,張一鳴的位元組跳動、羅永浩的快如科技,以及原快播創始人王欣的雲歌人工智慧,在同一天發布了自己的社交應用程序——多閃、聊天寶和馬桶MT。

利弊分析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時代,輿論對社交軟體的看法也不同。
一方認為,社交軟體拉近了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使世界成為了一個統一的整體。而另一方卻堅持認為社交軟體的出現也伴隨著邪惡勢力的出現,黑客屢見不鮮,以及艷照門事件等等。
客觀來講,軟體本身無對錯,其本質是一個工具,主要是在於我們怎麼使用,適當的時候用之,會是生活的一個調節劑,倘若過度依賴、沉溺其中,那就是生活的腐蝕劑。
交友軟體對未成年人不能不設防
據媒體報道,手機已經成為孩子們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工具。有些未成年人註冊交友軟體,踏入本屬於成年人的交友領地;有些孩子甚至用微信互推好友的方式盲目擴大朋友圈,打開了一扇危險的大門。媒體在採訪中發現,現實中已經出現了不少未成年人通過手機APP、微信交友繼而遭到他人性侵的案例。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社交軟體被廣泛使用。但是,對於未成年人來講,他們對社會的認識程度、自我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卻差的很遠,很容易受到誘惑或傷害。也就意味著,倘若在社交軟體註冊上不設置門檻,或者把關不嚴,極容易給他們造成傷害。誠如報道顯示,利用交友類軟體性侵案件呈多發趨勢。這亟待引起重視。
首先,相關企業當切實負起責任。比如,據調查,有的交友APP用戶協議中儘管有18歲門檻警示語,但在具體註冊環節,只要選擇的年齡達到18歲,就可以通過,既不需上傳身份證,也沒有額外驗證程序。這顯然是企業沒有盡到責任。所以,對於企業當對此重視起來,加強實質審核,為未成年人打造安全的網路環境。
其次,應加大監管力度。針對未成年人可以通過虛報年齡予以註冊登錄,存在管理上的巨大漏洞的問題,有的檢察院還專門給相關機關發出過檢察建議,督促其加強對網路交友平台的監督管理。但是,更應該注意的是,監管部門對此類社交軟體當完善監管機制,比如,要求交友平台進行實質性的身份驗證,更須加大違法行為的懲治力度,以凈化行業發展環境。
再者,學校應強化網路素養教育。應該認識到,網路時代,未成年人不能夠脫離網路。所以,教會他們正確使用網路很有必要。比如,可以攜手公安、檢察院等,開展“法治進校園”活動,提高在校學生自覺守法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尤其對未成年人因微信互推朋友圈交友被陌生人性侵的案例,學校更須警鐘長鳴。
再次,家長應盡到監護之責。家長對孩子的上網應進行必要性干預。比如,家長要管控好自己的上網時間,為孩子做好示範;教會孩子一些基本的網路安全常識,誠如保存好上網賬號與密碼,謹慎與陌生人私自見面等。同時,也應教會孩子面對不法侵害時,選擇正確的方式保護自己。而這些,家長做到位了,孩子才能免遭受一些傷害。
總而言之,交友軟體對未成年人不能不設檻。當然,構建起安全的網路生態環境,也需要多方位共同努力。尤其是,作為網際網路和軟體企業,也應該擔負起社會責任來,不能為了追求用戶量和經濟效益,對可能出現的違法犯罪苗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存在的審核漏洞就需捨得投入,而這本就是應有的擔當。 (楊玉龍)

市場調查


全球社交軟體人數排行:排在第一的社交軟體 是Facebook,也被網友俗稱為臉譜網,其是美國的一個社交網路服務網站,在2017年8月份月活躍人數就突破了20億人,幾乎是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排在第二的社交軟體叫做WhatsApp,2018年2月份發布的數據,WhatsApp月活躍人數已經突破15億人。排在第三的社交軟體叫做Messenger,其是Fackbook旗下的一款社交產品,Messenger和微信主要功能差不多,可以說是海外版的微信,其在2017年4月份月活躍人數超過了12億。2018年一季度微信月活躍人數10.4億人,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