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開竅於目

詞語

肝開竅於目出自於《黃帝內經》,是指肝的經脈聯繫到目。

詞語解釋


《素問·金匱真言論》云:“開竅於目,藏精於肝”;《靈樞·脈度篇》雲:“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同時《素問·五臟生成篇》云:“肝受血而能視”,說明肝的精氣通於目竅,視力的強弱和肝是有關係的,例如肝血不足,目失所養,就會出現雙目乾澀,視力減退或夜盲;肝火上炎,常見目赤多淚。不少眼病的治療也從治肝入手,故有“肝開竅於目”之說。
從經絡循行來說肝的經脈從腳開始,沿下肢內側上行到腹部,再由內在的脈絡進一步和眼睛聯繫起來。深藏於身體內部的肝臟通過經絡通道,將養分源源不斷地輸送給眼睛,這樣,我們的眼睛才會顧盼生輝、靈活有神。也就是說肝的經脈上聯於目系,只有肝的精血循著肝經上注於目,才能使眼睛發揮視覺功能。眼睛的視覺功能,既依賴於全身臟腑經絡氣血的充養,又需要肝之陰血的濡養,所以許多眼科疾患在治療上既照顧整體,又突出強調治肝,體現了局部和整體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