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風景區

銅山風景區

銅山風景區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泌陽縣境內,它南依桐柏山,東連確山,北和伏牛山遙遙相望,駐馬店至南陽的高等級公路橫貫境內。它自古以“險似華山,秀似黃山”而被冠為“小武當”之稱。數百年來,有“南朝金頂,北偈銅峰”之說。2016年11月,河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發出公告,銅山風景區榮升國家為4A級旅遊景區。

銅山,原名大復山,漢代名將鄧通在此鑄錢而得名。它以“險似華山,秀似黃山”被冠以“小武當”之稱,“南朝金頂(湖北武當),北謁銅峰”的美談流傳至今。

2016年11月,河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發出公告,駐馬店市泌陽縣銅山風景區榮升國家4A級旅遊景區。

2020年2月,為感謝全國醫護人員的堅守奉獻,自疫情結束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景區對全國持有醫務相關證件的醫務工作者實行免費開放優惠政策。

地理環境


銅山風景區位於駐馬店市泌陽縣城東30公里處,它以山勢陡峭、危峰突兀、林木茂盛而著稱,據傳,張三丰曾雲遊到此建宮佈道,數年後游武當,成為一代太極宗師。由於銅山與武當的這一淵源,在豫南有“南朝金頂,北謁銅峰(銅山)”之說,銅山下原有北宮、南清宮兩座道觀,銅峰上原有元、中元、上元三座清涼禪寺(佛教寺院),現南宮尚存。一山納二教,既成為佛、道融合的象徵,也成為銅山一道亮麗的風景。其中銅山湖森林公園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動植物種類繁多,有銀杏、杉木、金錢豹、水獺、大靈貓、白冠長尾雉等。1994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銅山海拔632.6米,原名大復山,因漢代鄧通在此鑄錢而得名。其山勢陡峭、崗巒碧翠、雲霧繚繞、洞谷幽深、林草茂密、怪石嶙峋。銅山風景區可分為銅山、銅山湖、雲霧峰三個不同特點的景區,總面積74平方公里,彙集了山巒、湖水、島嶼、潭瀑、洞穴、寺廟、革命遺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風景名勝資源的精華,集“雄、險、奇、秀、幽”於一體,構成了完整的風景名勝體系。

景區特色


銅山風景名勝區分銅山、銅山湖、雲霧峰三個部分,總面積74平方公里,海拔681米,整個景區融匯聚集了山巒、湖水、島、潭瀑、洞穴、寺廟、革命遺址、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風景名勝資源的精粹,集“雄、險、奇、秀”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融和,以“一山、一水、一寺、一聖地”構成了完整的風景名勝體系。

歷史人文


銅山風景區
銅山風景區
自東漢以業,佛道兩家的釋子道徒,在銅山修身養 性,弘揚拂法,形成了豐富的宗教歷史文化內涵。“一天橋”、“二古廟”、“三宮觀”、“四道天門”、“五大石崖”、“六大洞穴”、“七大寺院”、“八大景觀”、“九大奇石”、“十座名峰”等景點,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山上,雲霧繚繞,危崖聳立;山下,洞谷幽深,林草茂密;周圍群山之上怪石嶙峋,酷似猴、熊、蛇、鷹等八十種動物,鬼斧神工奇妙無究。山泉、飛瀑、紅葉、怪石、河湖、寺廟、相互交映,可謂人間的仙境,歷史上留傳的農曆六月十五日的傳統廟會來自皖西、鄂北、豫南等各地朝山香客日達數十萬人之多,物資交易大會盛況空前。
銅山以獨特的湖光山色,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著歷代遊客。相傳,王莽趕劉秀曾在銅山激戰;南北朝時期,以《水經注》聞名於世的酈道元曾數次登臨銅山詳考沘水之源;唐代的尉遲敬德登山遊覽,立碑紀念;唐未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登山後詠詩激勵鬥志;明朝正德年間,官至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焦芳曾“相從賢士大夫數輩而來”登山遊歷,並親自撰寫《重修銅山清涼禪寺碑記》清代順治皇帝削髮為僧到銅山清涼寺隱居。清代歷任知縣登峰觀景,並留下很多讚美銅峰的詩篇。

發展歷史


該景區已於1994年5月13日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風景區,它是以山水為依託,以豐富的宗教人文和革命文化為內涵的風景勝地。
2016年11月,河南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發出公告,駐馬店市泌陽縣銅山風景區榮升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銅山風景區極頂
銅山風景區極頂
近年來,泌陽縣堅持以宣傳促創建、以創建促發展的指導思想,加大宣傳力度,叫響旅遊品牌,強力打造銅山、盤古山、白雲山、銅山湖“三山一湖”的精品旅遊線路。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旅遊宣傳促銷推介活動,擴大了銅山旅遊景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效拉動了省內外客源市場。
銅山風景區包括銅山、銅山湖、銅山湖森林公園三部分,其中銅山湖森林公園屬國家級森林公園、銅山湖屬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為進一步提升銅山風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縣域旅遊業快速發展,泌陽縣投入3000多萬元,嚴格按照4A級旅遊景區的標準,堅持邊設計、邊施工、邊評審,加快推進交通、智能化管理、遊客服務中心、公廁升級改造、景區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

主要景點


整個景區由“十大名峰”、“五大石崖”、“八大景觀”構成,其中“銅峰積翠”、“熊石朝天”、“石婆峰”、“天橋石”、“滴水崖”、“四天門”、“一線天”、“雲梯”等綺麗雄奇的景觀令人叫絕。周圍群山之上,形若猴、獅、虎、羊、龜、鷹、蛙等多種動物的怪石,其鬼節神工,惟妙惟肖,令人叫絕。
銅山腳下便是南宮寺,踏入山門,穿過竹林小道便來到千年佛教、道教聖地——滴水崖,寺院南側有一滴水石洞,常年滴水不斷,泉水甘甜清例,沁人心脾。西側有一神仙洞,傳說是祖師爺修仙之地。寺院佛道合一,常年香客不斷,從滴水崖拾階而上經“好漢坡”、“回心崖”、“焦閣老碑”、“百丈崖”、“一線天”、“銅山雲梯”、“得道石”、“天橋”過四道天門可到達頂峰,立在銅峰之頂鳥瞰群山,滿目蔥籠,花枝爛漫,山巒起伏似巨龍飛舞,河流交錯如飄帶縈迴,景區100多個著名景點盡收眼底,千里雲海,河湖一線,水天一色,氣象萬千,使人心曠神怡,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登山完畢,便可泛舟銅山湖,碧波蕩漾,島綠景秀,岸上松濤陣陣,鳥語花香,賓館服務設施齊全,環境優美,“水怪”的傳說,更為銅山湖增添了一分美麗和神秘。銅山風景名勝區,以秀麗的山水為主體,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內涵,能滿足不同旅客的需求,是求知、求新、求奇、求險、求佛、探勝的旅遊勝地,是中原大地一顆璀璨的明珠。

滴水崖

銅山風景區如何
銅山風景區如何
春日,當你從銅山腳下登山門,經過放出馥郁清香的槐林,迤邐上行一 公里,再步白玉般的小橋,穿幽篁,便抵達一靜謐去處。這裡西面的山坡仰視之,如通天的高牆。其上一簇簇的杜鵑花如被紅霞渲染-----紅得似火,紅得耀眼。連翹花也成片怒放著,黃艷艷的。它們只把這山坡變成花的牆了……山的下部有赭黃的雲朵般的危岩隆突,似若懸空。岩隙間藤垂蘿蔓,濕漉漉有水欲滴;較大的岩面有古人刻鑿的“滴水崖”三個遒勁大字。這就是人們久慕之地了。
崖下有一礫岩洞窟,深3米,寬6.7米、高2.5米,洞內冬暖夏涼。洞頂凹凸濕潤,時刻“嗒嗒”滴水;地面天然石板鋪就;洞角下有一小潭水瀅汪汪,飲之,清洌綿甜,據言,此水能醫疾。洞門兩邊有“天雨不潤無根草,佛門難渡不善人”的楹聯。傳說,洞內原有赤銅觀音菩薩一尊,可惜早已被盜。也有人說,此洞曾乃高士羽化升天之地。
洞前有寺廟一座。系南、北各三間單檐“介”字型殿房。南供“如來”佛像,檐柱上有楹聯兩幅,“銅峰山下禪林靜,滴水崖前鐘磬悠”;“古迹林立淘盡華夏三千年歷史,名山縱橫覽遍中州八百里風光”。北殿供真武金身,檐柱上楹聯為“在皇宮生成玉體,入武當煉就金身”。
院中有梧桐樹一株,盤枝錯節,冠如傘蓋。另有鐵鑄香爐一尊,終日香煙裊裊,和以鍾 磬聲聲,置身此境,頓覺佛門禪地,榮辱煩憂皆忘。
從院中東望,青山疊翠,怪石嵯峨;飛鳥之鳴囀常撲入你的耳鼓。向南看,蒼鬱一片,直向橫卧的山樑鋪去……登山曲徑即潛隱其中,寺前一彎彎山溪,流水潺潺若琴弦……
你若晚宿此寺,時逢烏藍的天,一輪明月升空,王維的“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的詩情便攸然而生!你的精神將得到升華……此情此景,豈不悠然陶然?
據清道光八年《泌陽縣誌》記載:“銅峰頂有上元寺……山下有滴水崖,崖前有下元寺。上元寺獨存,中元、下元其廢已久。”下元寺廢在何時?無考。近代滴水崖前之寺廟,據當地人講乃建於晚清,南殿為閣樓,可惜毀於匪禍。又修之,變為一層單檐殿堂。至“文化大革命”南北殿又遭破壞,原有碑刻亦蕩然一空。以後,群眾又復建,但其建築材料已遠非昔比。今寺廟主持已萌發恢復舊制古剎之念,正運籌募款中。景區管理局為提高滴水崖名勝品位,也有贊助復建意向。
……盤桓流連,但終得離去。
然而,當你邁出古寺,回首旅途-----路隨山旋,水伴路轉,大自然造化的滴水涯深藏山坳,你是否領略到了山川的幽奧與韻致…

銅山極頂

由滴水崖蜿蜒拾級而上,越千餘級,至“三道天門”。
這裡的聳天石壁如被巨斧劈開一般,兩壁間形成一甬道,寬不盈一米;抬頭仰視,只露一線藍天,此處故名“一線天”。一廂崖壁上似有石刻,但經千年風雨剝蝕,黝黑一片,實難辨析。三道天門上有石門樓。它背依天穹,使你頗覺已近九霄;下為百十級約80度的靠近石階,人們攀登恍若前人腳踩後者頭,雖輔以鐵鏈可拉,但仍讓你提心弔膽。
三道天門上有一塊大約五十平方米的平台,這裡正好小憩。清風拂身,熱汗頓消。然少清頃,又覺寒意,需趕快披衣,人們轉身回眸,巍峨龐大的峰頂似乎遮住了半邊天;雄廳而陡峭的山壁給人壓抑與畏懼;它鋼鐵般的體面又儼然古代民族英雄的巨盔,使你對其產生無限之崇敬……
最後的衝刺攀登,人們只能面對石壁上鑿出的石窩窩,顫顫兢兢,一步一趨地爬行了。下面是百丈深澗,使你目不敢斜視,稍有造次,便覺暈眩。四道天門建在山頂東北角,原有石牆、石門及門衛刻石,民國初年時統毀於匪患。其險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只可想像了……
過四天門而達極頂。舉目天際,蒼茫依稀,大地的渾圓似能察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杜甫詩句亦湧上心頭……。東南看,山嶺連綿起伏,如海似濤;西北望,銅山湖猶如碧玉鑲嵌在丘壑間,泌水河像一銀線穿連其間;再環視眼下,陽光拂照、色彩斑斕、雲影變幻、蒼鷹低回……噫唏!美哉,壯哉,使人心曠神馳……
據清代《泌陽縣誌》曰:“山中(銅山)分水處東流為淮,西流為泌,同源異派。”君不見,凡銅山山地東坡的水都千迴百轉匯入淮河了;西坡的水,注泌水,進唐白河,旋流漢江,則隸屬漢水流域了。銅峰,海拔632.6米,獨柱擎天!可真謂名副其實之“淮漢界碑”了。
當你在山顛徜徉,驀地,一陣冷風吹起,腳下雲霧飄逸,山下頃刻迷濛一片。這氤氳的山風喲,竟讓你騰雲駕霧了……
雲霧消散后,望天穹,仍是碧藍深邃,明凈如鏡,有時還可望見一顆微弱的星辰呢。
峰頂面積約900平方米。有寺廟一座,分東、北、南三殿。其中東殿已毀。峰頂西側有錯落的小屋般大小的巨岩幾塊,構成“天橋”兩座,分別與南北兩殿相通。南殿供有“真武”祖師,北殿供有“如來”與菩薩兩尊。院中各設香爐,香煙繚繞瀰漫。峰頂西南角一山岩,下有一人工開鑿水池,名曰“天池”,水清見底,可供飲用。南殿外的崖壁上,有邑人馬道士於明嘉靖年間花了十年功夫鑿出的“神仙洞”石窟。洞內有石床、石枕放燈台和念經處等。洞外花樹繁茂,雲霧蕩漾,真乃仙境!……
銅鋒頂建寺源遠流長。據明朝正德二年(公元1057年)銅峰清涼寺主持僧祖俊石的《銅峰頂摩崖石刻》記載:“漢唐建立圓通,至正重修圓通”。說明漢朝已開始建寺,元朝至正年間又重修之。清道光八年《泌陽縣誌》載:“銅峰頂有上元寺……”明元以後又改作上元寺。從大明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重修銅山頂清涼禪寺碑記》中可知,在此以前,又將上元寺改為清涼禪寺。重修中“官舍宰職焦芳罄已資白金若干,鑄瀉祖師銅像一尊”。又據當時記載,“山之巔寶剎尊嚴,金碧流輝,照耀雲霄間。”其建築之富麗可略知一斑。可惜的是此古剎於民國年間竟在匪禍中遭受了極大破壞,銅鑄祖師亦被盜去。
如今千年古寺廟雖仍露殘垣斷壁,但有舊日鐵瓦為證,記錄著過去的顯赫;晨鐘暮鼓聲音悠,流傳著宗教風雅;雄、奇、險的自然風光依然,因之,還經常吸引遠近善男信女和旅客來此頂禮、觀光。
啊!銅山磅礴,銅山巍巍!億萬年了吧?您不僅展現了雄奇的風光和大自然的威力,而且經歷了人類歷史的風風雨雨,盡閱了人間滄桑……

石婆峰

在銅峰南部,橫卧的五道嶺山樑東端,有一個高約18米的 岩。從側面觀之,那深陷的眼窩、突起的顴骨、乾癟的下鄂、腦後隆起的髮髻,酷似一個佝僂的老太婆-----群眾稱她為石婆婆。
岩呈烏黑色,表面斑駁嶙峋,縱橫的石縫中長出倔強的野草。岩底由低矮的灌木叢護圍著。往下的陡崖上,有一汩汩山泉,水質清澈甘冽,可供樵夫、牧民解渴消暑。
據這裡的民間神話傳說,很早的時候,這一帶山民很窮,經常吃不起鹽。住在銅山有祖師爺憐憫四方百姓,便決心在這裡造個鹽池------用之不盡,吃之不完。但必須在夜闌人靜、狗不咬、雞不叫時使用法術才能造成。於是祖師爺便讓土地傳諭:“今晚不許有任何聲響……”
五道嶺上的石婆婆,管這一帶山林的神仙。她聽土地傳話非常惱火:“祖師太瞧不起人,我雖是芝麻尖樣的小官,但也得和我商量啊!”因此,嫉妒在心。
夜半,祖師施法,石婆婆在暗中觀察。待祖師動法開挖不久,她突然在山谷中學起雞叫。霎時,山下各村的雞全叫了起來;狗也狂吠不止。祖師法術頓失靈驗,當晚只是徒勞一陣。祖師惱羞成怒,最後找出了罪魁禍首——石婆婆,便讓王靈官立即懲罰。王靈官掂起鋼鞭,一鞭甩在石婆婆臉上,當即臉上的皮肉被削下許多。
從此,她遭到千我唾,萬人罵。敬奉她的香火也隨之消失。以後,不知她怎麼後悔了,便經常黯然淚下。同時,也羞於自己不光彩的傷疤見不得人,便常借用烏雲罩住自己丑陋的臉。
石婆婆的面容若從前看,五官已分不清,一片模糊;在她身下的山坡上有亂石一堆,傳說就是從她臉上抽掉的皮肉。她懺悔的眼淚久了,便在下面滴滲成了一個隱隱幽幽的山泉。

天橋石

長約百十米的嶺崖上,亂石凌空。有的像橋墩、有的若橫樑。最高巔海拔649米,比銅峰還高17米。其上寒風凄凄,冷氣襲人;榛莽亦顯寥落。這就是傳說中的天橋石。
石婆峰在其東北,雲霧山橫斜其東。
天橋石崖下野草雜樹茂密,花兒芳菲。只聽放牧人的吆喝,難見放牧人的蹤影。可真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味兒。山泉也未露面,只能聽到它的“淙淙”的低唱。
這裡有一則神話故事:相傳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為了體察民情,便化裝成一個乞丐在銅山一帶巡視。所到之處,但見禾苗枯焦,村落凋敝,人民衣不蔽體,一天,天氣炎熱,玉帝口喝。看見一位打柴老人,便上前拱手道:“老先生,這可有水喝?”老人道:“此地正是大旱,水源斷流,吃水困難,唉!……我看你嘴唇乾裂,渴得厲害,就把我帶來的一個小西瓜送給你吃吧。”玉帝謙讓不受,老人又說:“咱都是受苦人,你又四處流浪,還是吃了吧。”說著從地下布袋裡掏出小西瓜,一磕兩半,全讓玉帝吃了。玉帝吃后,作揖感激,轉過山灣,飄然而去。
玉帝在空中按住雲頭,又回頭觀望,只見打柴老人正啃吃他剩下的西瓜皮哩。玉帝感動之至,便決計在這裡修座天橋,好讓多苦多難的老百姓也到天宮去盡享榮華寶貴。
玉帝讓天師一夜之間造起天橋。李天師和其它諸路神仙動起法力——運料的運料,修橋的修橋。誰知這一好事,驚醒了正在酣睡的石頭精,他認為打破了他的美夢。於是在深夜橫樑快架上時,突然他在山下學起雞叫來。他一叫,遠近的雞全打鳴起來,眾神仙的法力隨之而破。緊接,震天撼地的一陣響,正造著的天橋全坍塌下來。
李天師惱怒之極,掐指一算,知道是住在南邊不遠的石棚洞內,有一個千年道行的石精幹的,於是便找石精算帳。石精膽怯,拔腿就跑。天師在後追趕,追到南面義和砦北門,趕上石精。天師一神鞭打將下去,石精現出原型——原來是一塊大頑石。李天師又飛起一腳,把頑石踢的粉碎……
群眾說,如今的天橋石就是當時倒塌的橋墩和長梁。
天橋石雄渾、嶙崢、古怪和野氣,給人以粗獷美;而且曾啟迪過人類的暢想,承載過山民們綠色的夢,不還是一首質樸的詩嗎?

山腳

銅山腳下,“泌水倒流”的泌陽河流經景區,水清漣漪、蜿蜒曲折。秀麗的銅山湖像一顆未經雕琢的翡翠鑲嵌在銅山腳下。這裡湖面浩瀚渺茫,近處岸邊林濤陣陣,涼風習習。湖中小島點點,港汊交錯,銅山湖與銅山,構成了山中水,水中山,山水相映,山清水秀的畫面。

銅山湖

銅山湖中的“銅山湖水怪”更是聞名中外。作為一個新興景區,銅山風景區一定是您休閑、觀光、探險、療養、拜佛的好去處,是中原大地一顆璀璨的明珠,熱情好客的銅山人民正以嶄新的姿態歡迎來自四海的賓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