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亘村伏擊戰

發生在1937年10月

七亘村伏擊發生在1937年10月,當時劉伯承率領129師386旅進抵山西平定地區,當時日軍正猛攻娘子關。為配合娘子關國民黨軍正面戰場,在劉伯承親自指揮下於10月22日至28日,先後在長生口、東石門、馬山村、七亘村連續作戰打擊日寇。其中以兩次設伏七亘村戰果尤其顯著。

背景


1937年9月下旬,侵華日軍大舉進攻山西,在忻口遭八路軍和國民黨軍第二戰區部隊有力阻擊,被迫改由正(定)太(原)路西進。10月中旬,國民黨守軍未能阻止日軍的進攻,晉東門戶娘子關告急。
根據八路軍總部命令,時任第129師師長劉伯承率部火速向娘子關東南及以南日軍側後進發,尋機殲敵。為阻日軍西進,劉伯承指示第386旅第771團在平定縣桃家嶺、七亘村一線採取運動防禦,爭取時間,同時調第772團回馬山村,準備側擊西進日軍。10月22日,第771團在七亘村修築陣地時被敵機發覺,當晚遭到日軍第20師團1個聯隊和200多騎兵襲擊,傷亡30餘人,一時與師部失去聯絡。

起始


日軍為了切實控制正太路南的平行大道,必然加緊從井陘至平定的小路運兵運糧。劉伯承計劃在七亘村打一仗,鉗制日軍的迂迴進攻,掩護娘子關友軍。七亘村是理想的伏擊戰場,它是井(陘)平(定)小道的必經之地,從七亘村往東到石門,正好是10里峽谷,谷深數10米,底寬不足3米,地勢十分險峻。劉伯承經過實地調查,選中了這個伏擊陣地,隨即命令第772團在七亘村附近待機。

經過


七亘村伏擊戰
七亘村伏擊戰
10月26日拂曉,測魚鎮日軍的輜重部隊在300多步兵的掩護下,向西開進。
9時許,日軍進入伏擊區。第772團第三營放過敵人的前衛部隊,向它的本隊突然發起火力襲擊。地形選得實在太便利了,陡坡頂上的機槍、步槍“嘩嘩”地往日軍的人堆里傾瀉著子彈,手榴彈只消打開保險蓋,垂直往下放。日軍頓時像炸了窩的馬蜂似的亂碰亂撞,死的死,傷的傷,有不少被擠下了深溝。一陣短促猛烈的火力襲擊后,戰士們隨著一片喊殺聲,奮勇跳入敵群,跟日軍展開了白刃戰。有幾名日軍被戰士們壓到了斷崖邊,戰士們邊喊邊示意他們繳槍投降。日軍竟不理睬,端著刺刀反撲上來。戰士們毫不留情地擊斃了他們。兩個多小時后,槍聲、喊殺聲漸漸沉寂下來。日軍除少數逃回測魚鎮外,其餘全部被殲。共殲滅20師團輜重隊300餘人,繳獲騾馬300餘匹和一批軍用物資。
1937年10月25日,劉伯承帶著參謀、政工人員及警衛班共30餘人到七亘村南三郎廟一帶察看地形,尋找失聯部隊。劉伯承發現,七亘村附近道路寬不足2米,路南邊大部分是高約10米的土坎,北邊是幾十米深的山溝,乃理想的設伏之地。當天,又獲悉日軍第20師團已向平定方向進犯,其軸重部隊1000餘人,尚留在距七亘村僅10公里的測魚鎮宿營。劉伯承判斷,敵次日必經七亘村向平定輸送軍需物資,當即決定打一場伏擊戰,並將任務交給了386旅旅長陳賡。
受領任務后,陳賡令下屬772團3營及特務連1個排在七亘村附近隱蔽待敵。26日拂曉,測魚鎮日軍輜重部隊向西開進。9時許,772團有意放過敵先頭部隊讓其通過,待其輜重騾馬進入伏擊圈內,抓住有利戰機,突然發起攻擊。由於道路狹窄,日軍兵力無法展開,火力不能發揮,只得狼狽逃竄。此役共斃敵300餘人,繳獲騾馬300多匹及大批軍用物資,還繳獲華北、山西兩份軍用地圖,敵軍僅有少數掩護部隊和輜重騾馬逃回測魚鎮,我軍只傷亡10餘人。
反常用兵再設伏。129師旗開得勝,劉伯承的心情卻並不輕鬆。一方面,國民黨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兼13軍軍長湯恩伯電話告知,他們已決定放棄娘子關,並勸129師也趕緊撤退;另一方面,26日當天得到情報,正太路西段的日軍正向東運動,娘子關右翼日軍也繼續向舊關抄襲。撤,還是不撤?劉伯承仔細分析了日軍企圖,認為日軍侵佔華北以來,作戰一直比較順利,目空一切,不會在意小的損失,如果國民黨後撤,日軍必以陽泉為目標發動大規模追擊。當前日軍正向平定進犯,急需軍用物資,根據交通條件,七亘村是日軍必經之路。而且,“用兵不復”是作戰常理,如果再次在七亘村設伏,日軍恐難預料。經深思熟慮,劉伯承一反常規,決定在七亘村再次伏擊。
27日,測魚鎮之敵一面派出部隊在七亘村附近收斂屍體,一面調整力量準備繼續西進。我軍在劉伯承指揮下,佯裝他去,待敵人收屍完畢后,再次令772團3營在七亘村設伏。28日上午,日軍輜重部隊果然循原路而來,以100餘騎兵和300餘步兵掩護輜重西進。11時許,敵先頭部隊騎兵首先進入伏擊圈,敵警戒搜索甚嚴。我軍戰士沉著鎮靜,待敵騎兵通過,輜重部隊進入伏擊區后,對敵發起猛烈襲擊。由於日軍組織較前嚴密,掩護部隊較多,又因天雨路滑,我增援部隊未能及時趕到,致使部分敵人逃脫。

八路軍打勝仗


八路軍打勝仗的消息很快在七亘村一帶傳開。附近的孔氏村、南泉村、北泉村推派代表抬著大肥豬,送到第386旅旅部,給八路軍慶賀勝利。
當天,劉伯承得到情報:正太路西段的日軍正向東運動,娘子關右翼的日軍也正繼續向舊關抄襲。他很清楚日軍的意圖是急於要打通正太路,從背後威脅太原。據此,他判斷七亘村仍然會是日軍進軍的必由之路,因為舍此別無通道。再從日軍目前的作戰特點來分析,他們屢勝之後驕橫得很,通常發一股牛勁,向預定的目標執拗地突進,毫不理會一些小的損失。況且根據“用兵不復”的原則,他們萬萬想不到八路軍會在同一地點重複設伏。於是,斷然決定還在七亘村給日軍一個突然打擊。
為了迷惑日軍,當27日日軍派兵到七亘村來收屍時,劉伯承讓第772團主力當著日軍的面佯裝撤退,造成七亘村無兵把守的假象。實際上第772團第三營繞了一圈又返了回來,集結在七亘村西改道廟公路南側山地里。
七亘村伏擊戰
七亘村伏擊戰

反抗


28日晨,敵人的輜重部隊果然循原路過來了,前後有100多騎兵,300多步兵作掩護。他們畢竟吃過虧,一路加強了搜索警戒,遇有可疑處便發炮轟擊。到了七亘村附近,他們更加小心翼翼,朝村裡村外進行了反覆的炮擊。第772團第3營的指戰員們隱蔽在灌木、草叢和石洞里,沉著冷靜,不發一槍。

其它


11時許,日軍進入了伏擊地域。第772團第3營的機槍、步槍一齊響了起來,組成了嚴密的火網。這次日軍已有精神準備,一遇打擊便就地組織抵抗。第3營在兵力不佔優勢的情況下,仍英勇出擊,將日軍截成兩段。由於負責增援的第2營因天雨路滑,沒能按時趕到,因此第3營沒能將敵全殲。戰至黃昏,敵人乘夜色朦朧,突圍而出,一部向西逃往平定,大部向東退回測魚鎮。
這次伏擊,擊斃日軍百餘名,繳獲騾馬幾十匹。這次戰鬥,牽制了敵人,使困在舊關以南的曾萬鍾部1000餘人,從敵人的包圍中解救了出來。在同一個地點,在兩天之後先後兩次設伏,大獲全勝,這在戰爭史上也不多見,體現了劉伯承的藝高膽大。
七亘大捷紀念碑
七亘大捷紀念碑
"兵不重伏",本來是兵家的用兵原則。但是劉帥反其道而用之,連續同一處設伏,正暗合兵法"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因此,兵法的最高原則,只有一條,就是"因敵制勝"。

結果


這次伏擊,雖未達到全殲目標,但也擊斃日軍百餘名,繳獲騾馬幾十匹,起到了牽制敵人的作用,使困在舊關以南的國民黨曾萬鍾部1000餘人得以從敵包圍中解救出來。七亘村兩次設伏雖然規模都不算很大,卻有力支援了正面戰場的國民黨軍,鼓舞了軍民士氣,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是抗戰初期我軍在山西抗日前線取得的一次重要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