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山雪玉

陰山雪玉

原產於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境內的陰山山脈,主礦脈與《山海經》、《淮南子-天女訓》等典籍所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之所的“瑪瑙湖”毗鄰。

大約形成於16億-24億年前地質造山運動時,火山噴發奔涌而出的二氧化硅熔岩,瞬間進入不規則的各式溶洞,造就了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陰山雪玉籽料。由於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具有“天生麗質”的諸多美學特徵。

陰山雪玉原石一般無需經過人工雕琢,即可形成姿態風格迥異的動物、人物、景觀造型,可謂大匠天成、妙趣橫生、寫意傳神,如今已成為南北各地玩家炙手可熱的典藏。

陰山雪玉摩氏硬度6.5-7.5,密度2.65-2.95g/㎝³,顏色有青白、瓷白、奶油白、黑白花、純黑色、紫羅蘭、紅色等多種顏色。她質地細膩、油潤、半透明、不透明,為國內地質界、珠寶界通過知名權威專家鑒定的硬玉中的瑰寶,品相形韻質地完全可與和田玉相媲美,價格昂貴。

鑒於其獨特的品質和韻味,珍藏佩戴陰山雪玉飾品已成為當今海內外時尚人士的首選。時下,佩戴陰山雪玉不僅是成功時尚人士個人身份、社會地位、文化品味、道德修養的標誌,其特定玉飾天然獨具的特質,兼具養顏、納福、延年、益壽、護佑平安之意象。

據傳,近年來國內外各地有關佩戴陰山雪玉飾品的玩家和旅遊者,戶外運動時逢凶化吉的趣聞軼事屢見媒體報道。

基本介紹


《陰山雪玉》是一種奇石。奇石界也有管它叫做“蛋白瑪瑙”、“蛋白石”的。這種石頭有白、黑、紅、黃、雪青幾種顏色,以白色或白黑相間為絕大多數,硬度為摩氏6.5----8度,是少有的集觀賞、雕刻為一身的特殊石種,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我國古代和氏璧的故事家喻戶曉。對此,《簡子-大略》》、《韓非子-和氏》、《石雅》等典籍里,均有詳細記載。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一直沿襲傳承著男女戴玉配飾的習俗。在南北各民族傳統文化和習俗中,玉石具有仁義禮智信等諸多內在高貴品質。我國民間也素有“美人如玉”、“君子必佩玉”、,“君子比德如玉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比德如玉焉”不同說法。
近年來,國內著名玉石專家金奎喜等學者,先後在《中國寶玉石》權威雜誌上發布和氏璧的礦物構成,也就是戈壁蛋白石即陰山雪玉的重大發現,更為陰山雪玉的淵源和來世今生蒙上一層神秘瑰麗的面紗
陰山雪玉雕件《花籃》
陰山雪玉雕件《花籃》
《陰山雪玉》的出產地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的烏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