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丹姆
希波丹姆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繁盛時期著名的建築師提出了城市建設以方格網的道路系統為骨架,以城市廣場為中心,以充分體現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希波丹姆規劃型式便成為一種主要典範,而希波丹姆也被冠以”城市規劃之父”之名。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繁盛時期的著名的建築師,他提出了城市建設的希波丹姆模式,這種模式以方格網的道路系統為骨架,以城市廣場為中心,以充分體現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雖然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在古埃及卡洪城,印度古城享約—達羅等城市中這種規劃結構型式早已有所應用,但希波丹姆卻是最早把這種規劃型式在理論上予以闡述,並大規模在重建希波戰爭后被毀的城市予以實踐。至此,希波丹姆規劃型式便成為一種主要典範,而希波丹姆也被以“城市規劃之父”之名。希波丹姆遵循古希臘哲理,探求幾何和數的和諧,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典型平面為兩條垂直大街從城市中心通過。中心大街的一側布置中心廣場,中心廣場佔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街坊,街坊面積一般較小。希波丹姆根據古希臘社會體制,宗教與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分為3個主要部分:聖地、主要公共建築區、私宅地段。私宅地段又劃分3種住區:工匠住區、農民住區、城邦衛士與公職人員住區。
希波丹姆的規劃型式在他本人的實踐中有所體現:公元前475年左右希波丹姆主持 米利都城(Miletus)的重建工作。公元前446年希波丹姆規劃建設了拱衛雅典的城郊濱海口岸庇拉伊斯。公元前443 年希波丹姆從事建設塞利伊城(今位於義大利)
自公元前5世紀以後,古希臘城市大都按希波丹姆規劃型式進行建設,特別是其後希臘化時期地中海沿岸的古希臘殖民城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建於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普南城(Pri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