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迷牆的結果 展開
- 1979Pink Floyd發行專輯
- 1982年由艾倫·帕克執導電影
- 2015年羅傑·沃特斯執導的音樂電影
- 2011新銳“晃蕩文學”都市小說
迷牆
1982年由艾倫·帕克執導電影
《迷牆》是由艾倫·帕克執導,鮑勃·蓋爾多夫等人主演的英國真人動畫超現實音樂片。該片於1982年5月23日在法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平克的搖滾明星從嬰孩降生到這個世界直至成人的過程中所經歷的人生沉浮的故事。
版本一
迷牆 海報
版本二
平克從剛一出生就面對著如履薄冰的人生《TheThinIce》;平克的童年是被蒙上陰影的,他在公園孤獨的尋找父愛,影片轉到了他孩提時代對在二戰中陣亡父親的回憶《AnotherBrickInTheWallpt.1》;他在學校不得不面對刻板嚴格的填鴨式的教育制度《TheHappiestDaysOfOurLives》以及《AnotherBrickInTheWallpt.2》;在家裡,母親對他過分的看護讓他極度反感,使他絲毫感受不到任何家庭溫暖《Mother》。童年不幸的遭遇讓平克的性格孤僻絕望,他不由得自問到:“我該相信政府嗎?他們會把我送上火線嗎?我是否該修建一堵牆?”(牆的第一次淺意識存在)。太多的疑問過後,平克看到的回答卻是這個世界依舊充斥著漫天而降的炸彈和奔向掩體的平民。他不知道該何去何從《EmptySpaces》。於是他更加絕望了,他終日墮落,對任何事情毫無興趣。在他的心裡他渴望愛和被愛,他在對愛欲的憧憬和渴望中《YoungLust》高喊著“Ineedadirtygirl”;然而在現實的無奈和空虛中,他只得假裝一切都好,他對自己偽裝。但是日復一日,愛變得灰暗不再美麗,他的心開始變得蒼老並得不到任何快樂《OneOfMyTurns》,他感到的只是剃刀般的冰冷和葬禮的鼓聲,以及對女友離去后所發出的凄慘的哀鳴《Don'tLeaveMeNow》。此時的平克已經完全絕望了,他已經不再相信任何人,他覺得他就像一塊牆上的磚頭被強行禁錮在其中迷失了自我《AnotherBrickInTheWallpt.3》(牆的第二次潛意識存在)。在他的結束曲《GoodbyeCruelWorld》中,他徹底將自己和周圍的世界隔離開。平克已完全建立起來的自我封閉的牆,它表明他已深深地陷入精神失落的旋渦里。
Pink還是在找尋自我解脫的方式的《HeyYou》,但是現實帶給他的傷害讓他一次次絕望下去,他愈來愈孤僻甚至走向極端。音樂在此刻又響起,美妙的吉他協奏曲《IsThereAnybodyOutThere》以及低沉的管樂曲《NobodyHome》更加顯現出平克的悲傷和孤獨,音樂不同於前面的激烈反而讓人更加對平克內心的悲涼感到同情並深思。而現在的平克已經從憤怒發泄變得更加陰鬱。精神憂鬱的他終日面對電視,電視中反映二戰時期的電影又喚起了他童年時悲傷的回憶,他不由得發出痛苦的哀鳴《Vera》。隨後在一片鼓樂齊鳴的古典彌撒風格的頌歌合唱中,引出了《迷牆》的核心曲目《BringTheBoysBackHome》,這首歌曲也唱出了他強烈的反戰心聲。
面對電視的憂鬱的他終於還是被人強迫的拉到外面的世界,當他的唱片公司使用藥物誘惑他完成《ComfortablyNumb》后,他不由得開始想逃避,但是他已經早已沒有退路,他不得不將這場表演繼續下去《TheShowMustGoOn》。在演出現場,Pink的憂鬱壓抑最終異化為一種莫名其妙的憎惡和歇斯底里般的法西斯的發作《InTheFlesh》。他孤獨無助卻不想隨波逐流,他不願意被這個骯髒的社會將靈魂腐化,他寧願《RunLikeHell》。在混亂的顫慄中,他的心在流血,他的精神早就疲憊不堪,但他無機可施只能《WaitingForTheWorms》。終於,平克發出狂吼“stop!”,結束了這場可笑的表演。而Pink似乎也意識到精神上的枷鎖。他躲在陰暗的角落反覆低吟:“stop,stop,stop……”。通過對自己在精神上的審判《TheTrial》,平克終於走出了牆外《OutsideTheWall》重新聚集在人群里(牆的第三次潛意識存在)。
演員表
角色名 | 演員名 | 配音 | 備註 |
---|---|---|---|
平克 | 鮑勃·蓋爾多夫 | ||
平克的母親 | Christine Hargreaves | ||
平克的父親 | James Laurenson | ||
平克的妻子 | 埃里諾·大衛 | ||
Young Pink | Kevin McKeon | ||
Rock and Roll Manager | 鮑勃·霍斯金斯 | ||
Little Pink | David Bingham | ||
American Groupie | Jenny Wright | ||
Teacher | Alex McAvoy | ||
English Doctor | Ellis Dale | ||
Lover | James Hazeldine | ||
Playground Father | Ray Mort | ||
Teacher's Wife (as Marjorie Mason) | Margery Mason | ||
American Doctor | Robert Bridges | ||
Hotel Manager | Michael Ensign | ||
Spanish Maid | Marie Passarelli | ||
Security Guard | Winston Rose | ||
Groupie | 瓊妮·威利 |
職員表
總導演 | 艾倫·帕克 |
---|---|
製作人 | Alan Marshall、Stephen O'Rourke、Garth Thomas |
原著 | 平克·弗洛伊德 |
(以上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平克
演員 鮑勃·吉爾道夫
從剛一出生就面對著如履薄冰的人生,父親在二戰死去后,他在公園孤獨的尋找父愛,這一切不幸的童年遭遇讓平克的性格孤僻又絕望,他終日墮落,對任何事情毫無興趣。但是在在他的心裡一直渴望愛和被愛。
平克的母親
演員Christine Hargreaves
由於戰爭失去了丈夫,所以不希望她的孩子受到任何的傷害。所以她過分呵護她的孩子,對於自己的孩子的愛幾近病態。不知不覺中,平克的母親將所有她對戰爭的恐懼加到孩子身上,然後再拚命保護他不受傷害。
平克的父親
演員James Laurenson
死於二戰期間,平克記憶中的他抽著雪茄,擦著槍,為對德戰爭做準備。他作為皇家燧發槍團的成員飛過海洋去參與對德國的戰鬥,最終在安濟奧的一次戰役中死於空襲。
平克的妻子
演員 埃里諾·大衛
她和丈夫的感情並不好,一點都無法理解平克。她甚至在外面有了情人,在朋友們面前污辱他或在周末打他(這也可能是精神失常的平克的臆想),她在精神上傷害他很深,使得平克產生了逃避的念頭。
(以上資料來源)
拍攝花絮
• 在片中音樂會上的群眾都是新納粹分子。他們有可能是PinkFloyd的歌迷,但選中他們的理由並不是因為他們對PinkFloyd的喜愛,而是因為他們白人的霸權。
穿幫鏡頭
• 在小平克坐上旋轉木馬之前,旋轉木馬的方向改變了。
• 在服用藥物過量的場景中,有好幾次可以看見把錢塞滿劇院經理的外衣口袋時,時而出現時而消失。
• 當小平克在母親的房間找出他父親用的左輪手槍並且裝上彈藥的時候,可以看到彈藥有一個金屬外套。他在鐵路旁邊拿給朋友看的時候,這些子彈上並沒有被黃銅包裹著。
• “像在地獄中奔跑”這段中,在過道上平克的追隨者向一個無辜的男人放了一條攻擊性的大狗,很明顯可以在這個犧牲者的胳膊上看到泡沫塑料制的防護手套
時間 | 頒獎禮/電影節 | 獎項 | 獲獎主體 | 備註 |
1983 | 第36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電影獎-最佳音效 | James Guthrie、Eddy Joseph、Clive Winter、Graham V. Hartstone、Nicolas Le 、Messurier | 獲獎 |
電影獎-最佳原創歌曲 | 羅傑·沃特斯 | |||
1983 | 第36屆土星獎 | 最佳還白設計 | Gerald Scarfe | 提名 |
(以上資料來源)
幕後公司
公司類型 | 公司名稱 | |
製作公司 | 米高梅(美國) | Goldcrest Films Ltd. (英國) |
Tin Blue |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西班牙) | |
發行公司 |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 Vídeo Arte (巴西) |
MGM/UA Entertainment Company (美國) | Sony Music Video (英國) | |
Sony Music Video (SMV) Enterprises (美國)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法國 | 1982年5月23日 | 英國 | 1982年7月14日 |
美國紐約 | 1982年8月6日 | 美國 | 1982年8月13日 |
西德 | 1982年10月1日 | 瑞典 | 1982年10月1日 |
芬蘭 | 1982年11月19日 | 大利亞 | 1982年12月2日 |
阿根廷 | 1998年8月13日重新發布 | 韓國 | 1999年5月22日 |
日本東京 | 2002年4月26日 | 捷克 | 2004年9月16日 |
波蘭華沙節 | 2005年10月15日 |
(以上資料來源)
迷牆 劇照
影片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導演通過音樂和畫面的結合將一個個情節穿插來表達思想。凌亂的交錯中卻更加體現了弗羅伊德的意識流思想。影片中加以的動畫效果也重要的展現了這部影片的思想。戰爭的破壞、人性的善惡、精神的摧殘在動畫效果中完美的體現了美與丑、神聖與骯髒的人性。《迷牆》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東西,戰爭、人性、教育、家庭、兩性關係乃至兒童心理障礙和毒品的危急無不一一在影片中被談及被關注。尤其是片中的反戰意識更是結合了越戰後年輕人的思想,他們無法逃避現實的殘酷,只得給自己建造一堵牆以求解脫。該片編劇沒有採用一般編劇的教育式手法,而是在淋漓盡致的紕漏中讓觀眾去探索其中所蘊涵的獨特思想,使得該片成為了一部心理意識探索影片。
影片將平克的孤獨比喻成一堵牆,在牆的世界里平克完全的將自己封閉。這牆其實並非平克僅有,生活在這個世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給自己建造的牆。牆是在他們人生歷程的每一個階段形成的,這種精神上的構成將他們封閉起來,變得麻木極端,並隨他們的人生成長日益增長,到最後變得決裂。《迷牆》便是向我們展示了牆的形成全過程。它以內心的沉思為主,以“牆”比喻人性的枷鎖,在經歷種種挫折和失敗后,不再沉淪,不再逃避,勇敢地打破“牆”的枷鎖走向新的天地,這或許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
(以上為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