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工科類高等教育院校

北京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高校,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也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的成員高校,2004年批准設立研究生院。學校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5個,有10類專業學位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學位在21個工程領域招收培養研究生。各學科在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上具有較強的實力,現有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一級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10個二級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交叉學科省部級重點學科。現有博士生導師359人,碩士生導師880人,其中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研究生院概況
北京交通大學是一所百年老校,學校的研究生教育開始於1954年,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1978年,學校恢復研究生招生,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學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始終將學科建設作為學校建發展的龍頭,使學校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達到了較高水平。學校已有8個博士流動站、1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60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7個自設二級學科)、102個碩士點、MBA及工程碩士專業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面覆蓋了工學、管理學、經濟學、理學、文學、法學等8個學科門類和33個一級學科。
研究生院現狀
2000年6月26日,教育部批准學校試辦研究生院,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快速發展:學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總數從試辦前的1318人增加到4915人,增長了272.9%;獲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勵29項,三大檢索論文從2000年的184篇增加至2003年的423篇,增長了129.9%;年度到帳科研經費從2000年的5045萬元增加到2003年的1.17億元;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日趨規範化、系統化;教學和科研設備能夠充分滿足研究生培養各個環節的要求,“211工程”一期建設高質量通過驗收,“211工程”二期建設項目通過初審,現有5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5個省部級重點學科,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7個其它部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學校師資水平不斷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由2000年的3名增加到2004年的7名,國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3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4人,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4人,部級青年拔尖人才35人,國家級和部級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56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者2人,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5人。專任教師增加到1087人,教授由127人增加到201人,其中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比例提高到80%,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由15.4%提高到31%。博士生導師由60人增加至134人,碩士生導師由203人增加至480人,博士生導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比例由20%增加至60%。
2004年5月24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學校成立研究生院,為學校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學校將以優勢學科為基礎,構建學科發展新格局完善學科建設立項制,以項目為載體、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建設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學科體系,促進學科深度融合和優化發展,使一批重點學科儘快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學校將以培育學術大師為核心,提高導師隊伍素質。學校將組建由若干學科相近或課題有密切聯繫的博士生導師、正副教授組成研究生導師組,採取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方式聯合指導研究生,強調導師群體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關鍵環節的把關作用。加快中青年骨幹教師的成長,促進新興、交叉學科的發展;學校將以培養創新能力為目標,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提出了“研究生綜合素質教育計劃”,建立了“研究生創新活動中心”。舉辦研究生學術論壇、名師講壇,組織“與大師面對面”等學術活動,營造創新氛圍;建立博士生創新激勵機制,通過設立優秀博士生教育創新基金、實行優秀博士論文候選人會診制度、專項和客座研究員制度、優秀博士論文獎勵制度,激勵博士研究生做出創造性成果,使學校的研究生教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並儘快接近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高學校研究生教育的整體實力,力爭使學校納入教育部在全國的“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心”建設。
學校是全國較早開展MBA專業學位教育的26所高校之一,幾年來,採取靈活的學制、具有特色的專業課程模塊、注重英語教學、精選教材、嚴格培養環節等措施,努力打造MBA專業學位的品牌。2000年底通過全國教學評估。近幾年學校生源穩步增長。報考學校在職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人數以及錄取分數都在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

學科體系

關於“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學校作了科學規劃,指出緊密圍繞“軌道交通安全”總的研究方向,突出該校優勢學科特色,併兼顧其他相關學科的發展,依託該校現有與軌道交通相關的省部級以上科研平台進行建設。
該校優勢學科創新平台主要由公共創新平台和專用創新平台構成。
公共創新平台包括:大系統模擬平台、綜合實物平台和公共測試平台。
專用創新平台包括:軌道交通運行控制與調度指揮平台、軌道交通安全檢測平台、軌道交通專用通信及寬頻無線移動通信平台、鐵路特種貨物及危險品運輸平台、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安全平台、軌道交通牽引傳動供電安全與質量控制平台、軌道車輛結構安全可靠性平台和軌道交通基礎信息與決策支持平台。
該校“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的主要思路是,以建成軌道交通安全科學與技術國家平台為最終目標,以現有省部級科研平台為依託,以子平台為具體建設內容。子平台由各相關學院統籌規劃,統一推薦,學校根據現有科研平台的建設任務、目標,擇優確定最終建設的子平台。
對於專用平台,相關學院提出了各子平台的建設內容必要性、功能、構成、水平、規模、建設時間、建設隊伍、建設地點、建設經費(或設備)、配套計劃等,以及在高水平人才、理論研究、科技獎勵和成果應用等方面的前景分析和目標,經研究、論證,最終確定了具體建設內容。
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北京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寧濱
常務副院長劉志剛
工作部部長、研究生院副院長屈曉婷
副院長郝生躍、荊濤、繩麗惠、劉世峰、劉吉強
常務副院長李國岫
工作部部長、研究生院副院長郭禕華
招生辦公室馮繼欣、肖艷
培養辦公室林葵、張培軍、姜曉華
學位與學科辦公室勞群芳、喻秋梅
研究生工作部胡瀅、秦瑩、江濤
專業學位辦公室(院綜合辦公室)孫強、趙婧

機構設置


招生辦公室:馮繼欣、肖艷
培養辦公室:林葵、張培軍、姜曉華
學位與學科辦公室:勞群芳、喻秋梅
研究生工作部:胡瀅、秦瑩、江濤
專業學位辦公室(院綜合辦公室):孫強、趙婧

科學研究


北京交通大學科研力量雄厚,產學研合作日益增強。學校的科學研究領域不斷拓寬,在科研及產業化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績。學校現有38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及41個實驗室;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固定資產5.23億元。學校圖書館藏書138.6萬冊,有縮微、聲像、光碟等各種影像、電子圖書資料33萬冊,有中文資料庫18種22個,西文資料庫22種33個,網路資源等累計195萬餘冊,學位論文全文118萬餘篇。建成鐵路交通運輸特色資料庫,有設備完善和技術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和音像室。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研究機構)(10個)
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
下一代網際網路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
高速鐵路系統試驗國家工程實驗室
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風力發電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
電磁兼容國家認證實驗室(3C認證)
結構強度檢測國家認證實驗室(3C認證)
網路管理國家認證實驗室(3C認證)
國家大學科技園
國家軟體示範學院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24個)
全光網路與現代通信網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發光與光信息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城市交通複雜系統理論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載運工具先進位造與測控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軍工)
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隧道與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電力牽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高速鐵路網路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軌道車輛結構可靠性與運用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城市軌道交通CBTC系統北京市高等學校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行業特色研究型大學發展戰略研究中心(教育部戰略研究基地)
鐵路基礎數據整合及信息服務平台(教育部科技基礎資源數據平台)
城市軌道交通自動化與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現代信息科學與網路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物流管理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通信與信息系統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運輸自動化與通信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鐵路信息科學與工程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信息存儲、顯示與材料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光纖技術及鐵路應用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交通運輸智能技術與系統鐵道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基地(北京市教委、市哲社辦)
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
城市交通北京技術轉移中心(北京市教委、市工促局)
國家權威研究(院)中心(4個)
中國產業安全研究中心
中國兼并重組研究中心
中國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
中國交通運輸價格研究中心
中國現代軌道交通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下設五個研究中心:
中國高速鐵路研究中心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研究中心
中國磁懸浮研究中心
中國管軌交通研究中心
中國綜合交通研究中心
教育部創新團隊(3個)
未來網際網路路體系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
列車運行組織及控制的基礎理論與方法教育部創新團隊
面向高速鐵路控制的無線移動通信系統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
學校承擔了包括國家高新技術“863”計劃、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科技支撐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在內的各類科研課題4000餘項。2006年以來3項主持項目獲國家“973”立項。2008年1項主持項目獲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立項。2009年“雙主持”項目“複雜與高速條件下車載信號安全控制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學校建立了GSM-R技術實驗室,主要進行中國鐵路新一代移動通信的調度指揮和無線傳輸等,研究成果應用於大秦線、膠濟線與青藏鐵路,填補了中國鐵路無線通信技術的空白。“基於通信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CBTC)”取得關鍵技術研究的突破,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並將用於亦庄城軌線。2006年,該校“大城市交通擁堵瓶頸的基礎科學問題研究”、“一體化可信網路與普式服務體系下的基礎理論研究”兩項主持項目獲國家“973”項目立項。以我校土建學院張頂立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組織申報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城市地下工程安全性的基礎理論研究》經過函評、複評、綜合評審等三輪專家評審后獲得批准立項,於2010年1月正式啟動。
學校注重發揮鐵路科研的優勢和特色,堅持圍繞鐵路現代化建設及跨越式發展需要開展科技工作。學校承擔的科研項目在鐵路系統所佔的份額一直保持著全國高校的領先位置。在國家“十五”重大工程----青藏鐵路建設、高速鐵路建設、全國鐵路六次大提速等相關科研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包括“青藏鐵路通訊信號方案”、“青藏鐵路特殊運輸組織模式研究”、青藏鐵路信息化規劃、建設管理信息系統和“機車隨車牽引實驗系統裝置”等科研項目;研製的微機聯鎖系統、機車主體化信號設備等在中國鐵路推廣,為確保鐵路行車安全和提高效率提供強有力技術保障。全面參與高速鐵路建設工作,組織校內相關學院20多名教授全程參與高速鐵路六大系統招標文件編寫與引進談判工作,成立了市部級交通產業研究基地,牽頭完成了“客運專線營運管理體制”等的研究,為鐵路跨越式發展提供理論支持、技術支持、人才支持。
科研經費逐年大幅增加,“十五”期間科研合同經費較“九五”期間增長了150%,縱向項目經費比例超過50%;三大檢索數同期增長197%,2006年在全國高校SCI排名第39位,EI第35位,ISTP第11位。2005年,國家自然基金委和鐵道部設立了“鐵道聯合基金”,北京市在該校設立了“北京市城市交通技術轉移中心”和“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基地”人文社科基地。近幾年來,該校“世界第一高隧——青藏鐵路多年凍土帶風火山隧道施工技術”、“計算機信息安全防護技術”研究等3項項目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無水砂卵石地層盾構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和由該校主持完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BJTUIPV6無線/移動路由器獲得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IPV6無線/移動路由器還被列入2006年國家產業化項目;“基於通信城軌列車控制系統(CBTC)”取得關鍵技術研究的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形成了國內首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於通信的列車運行控制系統”,已經在北京亦庄城軌線採用該系統。主持或參與北京奧運相關項目40餘項。“北京交通發展研究報告”為北京市政府綜合交通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學校加強了與地方、鐵路企業間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係。2005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中國設立的“高等工科教育與產業合作教席”設在該校。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依託該校建立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專門機構--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一年一度的“北京·中國交通論壇”已形成獨特的“品牌”。北京交通大學科技園2001年成為北京市市級大學科技園以來,在軌道交通產學研領域取得了明顯成果。

科研平台

1、依託軌道交通控制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1)列車運行控制系統;2)軌道交通專用通信及寬頻無線移動通信;3)高速列車群運營安全綜合監控與預警試驗;4)軌道交通安全狀態檢測與遠程監控平台;5)軌道車輛人因工程及檢測控制等五個子平台。
2、依託軌道交通運行控制系統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運行控制系統研發及中試環境子平台。
3、依託下一代網際網路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面向軌道交通下一代網際網路子平台。
4、依託電磁兼容國家認可實驗室,建設軌道交通系統及電磁兼容測試自平台。
5、依託電力牽引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軌道交通牽引傳動供電安全與質量控制子平台。
6、依託隧道及地下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1)軌道交通隧道工程建設綜合試驗平台;2)橋樑與隧道工程結構損傷與耐久性;3)新型軌道結構綜合試驗平台;4)軌道交通綜合實物試驗平台-地下軌道試驗線;5)公共創新平台-現代風工程實驗室;6)公共創新平台-多台連振模擬地震振動台試驗系統;7)岩土工程試驗等七個子平台。
7、依託高速鐵路網路管理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高速鐵路網路管理子平台。
8、依託軌道車輛結構可靠性與運用檢測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設1)軌道車輛結構安全可靠性;2)軌道交通新材料與先進位造技術等子平台。
9、依託物流管理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建設軌道交通物流技術研發子平台。
10、依託鐵路危險貨物運輸認證中心,建設鐵路運營計劃編製子平台。
11、依託高速鐵路基礎資料庫教育部基礎資料庫平台,建設軌道交通基礎信息與決策支持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