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胡蘆巴的結果 展開
- 中藥材
- 雲香草
胡蘆巴
中藥材
胡蘆巴是豆科植物胡蘆巴的乾燥成熟種子。胡蘆巴藥性溫,味苦。歸腎經。胡蘆巴的化學成分包括生物鹼、皂苷、香豆素、黃酮、多糖、酶、氨基酸等,生物鹼是主要發揮作用的成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規定,乾燥的胡蘆巴中,胡蘆巴鹼的含量不能少於0.45%。
● 正名:胡蘆巴
● 英文名:Huluba
● 拉丁名:Trigonellae Semen
● 別稱:小木夏、香草、香草子、蘆巴子、苦豆
● 胡蘆巴具有溫腎助陽、祛寒止痛的功效。
● 現代研究表明,胡蘆巴具有鎮痛、抗炎、抗生育、抗腫瘤、抗肝損傷、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
● 胡蘆巴可以用於治療腎陽不足、下元虛冷、寒疝腹痛、小腹冷痛、寒濕腳氣等。
● 目前,胡蘆巴還可以治療糖尿病。
● 如果您有胡蘆巴過敏史,那麼禁止使用胡蘆巴。
● 陰虛火旺、有濕熱者不宜使用胡蘆巴。
● 如果您正在服用碘化鉀、氫氧化鋁、氯化鈣、硫酸亞鐵、碳酸鈣、胃舒平、胃得樂、消脹片等藥物,請務必告知醫生。
● 孕婦慎用,使用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哺乳期女性使用胡蘆巴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兒童及年老體弱者使用胡蘆巴前,請務必諮詢專業醫生。
● 胡蘆巴可以煎汁內服,服用時要遵循醫囑,不要自行增加或減少藥量。
● 煎汁內服時,胡蘆巴的每日常規用量為5~10克。
● 胡蘆巴可以泡酒使用,例如:
● ● 胡蘆巴酒:和補骨脂、小茴香配伍泡酒,有補腎溫陽的作用,可用於陽痿、寒疝、腰腿痛、行走無力等。
● 避免和碘化鉀、氫氧化鋁、氯化鈣、硫酸亞鐵、碳酸鈣、胃舒平、胃得樂、消脹片等藥物同時服用。
● 生冷、油膩、腥膻、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茶類,可能會影響胡蘆巴的藥效,食用前請諮詢醫生。
● 如果胡蘆巴出現變質跡象,請不要繼續服用。
● 傳統醫學認為胡蘆巴沒有毒性作用。目前,尚未發現資料顯示按規定劑量服用胡蘆巴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 動物實驗表明,胡蘆巴提取物皮下注射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痹作用,可導致動物中毒,出現輕度驚厥。如果需要長期服用胡蘆巴,請諮詢專業醫生或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 胡蘆巴的主要產區為四川、甘肅、河南、安徽等地。
● 胡蘆巴為斜方形或矩形,黃綠色或黃棕色。表面比較平滑,兩側各有一條較深的斜溝,相交處有點狀種臍。種皮比較薄,胚乳為半透明狀,有黏性;有2枚淡黃色的子葉,胚根彎曲,肥大且長。胡蘆巴質地堅硬,不易破碎,有香味,品嘗時有淡淡的苦味。好的胡蘆巴質地堅硬,顆粒大而飽滿。
● 鹽胡蘆巴由胡蘆巴加鹽水炒制而得,形狀和胡蘆巴基本相同,表面為黃棕色至棕色,偶爾可以看到焦斑。鹽胡蘆巴聞起來有香味,品嘗時有淡淡的鹹味。好的鹽胡蘆巴為黃色,顆粒大而飽滿。
● 存放於乾燥的地方。
● 婦科萬應膏:有溫經散寒、理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治療宮寒血滯導致的經期腹痛、腹冷經閉、月經不調、腰痛帶下等。
● 腎寶糖漿:具有溫陽補腎、調和陰陽、扶正固本、安神固精的作用,可以治療陽痿、遺精、畏寒怕冷、夜尿頻多、精神不振、女性月經過多、白帶清稀等。
● 金復康口服液:具有清熱解毒、益氣養陰的功效,適用於不適合手術、放療、化療的氣陰兩虛型原發性非小細胞癌;還能改善免疫功能,和化療並用可以提高化療的效果,減輕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如白細胞下降等。
● 十二味冰片散:有清熱、解毒、消炎的作用,多用於治療小兒流行性感冒、腦炎等。
● 固腎補氣散:具有補腎填精、補益腦髓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虧陽弱、腰酸腿軟、食欲不振、氣虛咳嗽、記憶減退、五更溏泄等。
● 胡蘆巴是豆科植物胡蘆巴的成熟種子,葫蘆是葫蘆科植物瓢葫蘆的果皮。胡蘆巴和葫蘆的功效並不相同。
● ● 胡蘆巴具有溫腎助陽、祛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腎陽不足、下元虛冷、寒疝腹痛、小腹冷痛、寒濕腳氣等。
● ● 葫蘆具有利水消腫、退黃、利淋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水腫、腹脹、黃疸、淋證等。
● 誤區:未發現胡蘆巴對人體有不良影響,所有人都可以服用
● ● 雖然目前尚未發現按規定劑量服用胡蘆巴會出現不良反應,但是胡蘆巴藥性溫,陰虛火旺、有濕熱者都不宜使用。因此,用藥前應該諮詢醫生或在專業醫生指導下使用,以免引起嚴重後果。
● 請記住:
● ● 使用中藥時,需要中醫進行辨證,合理應用。
● ● 用法用量以及療程應遵醫囑。
● ● 不要隨意使用中藥偏方。
● ● 不要相信非法中醫診所。
● ● 不應聽信廣告宣傳運用中藥。
● ● 不要隨意把自己所用中藥推薦給他人使用。
● 更多的、最新的中藥知識,請諮詢相關醫藥專業人員。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中藥飲片卷.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
● [3] 余傳隆,黃正明,修成娟,等。中國臨床藥物大辭典:中藥飲片卷。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8.
● [4]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下冊。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 [5] 朱建華。中西藥物相互作用。第二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 [6] 羅興洪,趙霞,蔡寶昌。古今藥酒大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