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略地理
軍略地理
軍略地理具有用以研究整個天賦資源並做合理有效的支配與運用和探討國際間的新關係,並導引其未來發展的正確途徑等功能,又稱為地緣戰略。是瑞典學者克哲倫所提出的觀點。
軍略地理又稱為『地緣戰略』,由於學術上將『地緣戰略學』和『地緣政治學』這兩者學說都 翻譯及簡稱為『地略學』,故另采『軍略地理』一詞以資區別。在二次大戰前所謂的『地略學』即指『地緣政治學』,戰後才有學者針對國家安全構想來研究 地理與戰略間的空間價值及地位價值,即為本課程所要探討的『軍略地理』( 地緣戰略 )。
(一) 一九一六年瑞典學者克哲倫( Rudolf Kjellen )首創『地緣政治』一詞,其主要著眼點是在 研究地理與應用政治學之間的相互關係,主張擴張本國領土。經德國豪斯禾佛(Haushofer ) 等多位學者之倡導與作有系統的研究,為希特勒的侵略擴張政策及日本軍閥的『大東亞共榮 圈』奠定了理論基礎,使整個世界都捲入戰爭的漩渦帶來了人類世紀大浩劫。
(二) 二次大戰後,美國葛德石(George B.Cressey)教授遂又創了一個『地緣戰略』新名詞,揚棄 地緣政治中侵略擴張思想,強調國家安全與國際互惠合作,即以地理因素來設計國家戰略政 策,也就是研究地理條件與國家戰略相互關係的科學。
(三) 『地緣政治』與『地緣戰略』所研究的範圍互有重疊,但在研究的動機上與研究的方向上有 所不同。若從英文來看,即很明顯看出其不同,由於中文翻譯中把兩者都譯為『地略』方使 人混淆。本課程為避免學者混淆,故才以『軍略地理』名詞取代『地緣戰略』。
(四) 地緣政治學說在第二次大戰前(含二次大戰),因國家發展需藉武力、強權,故與地緣戰略學 說重疊性較多,戰後,已逐漸以政治、外交政策為研究方向及擬定策略為依歸,如『地緣經濟論』,后冷戰時期,地緣政治已明顯地忽視軍事的戰略意義,而專註於技術及經濟為主要課題( 有些學者甚至抨擊我國防經費過於龐大 ),而有『地緣經濟論』的學說。
(一)、『國家戰略』名稱系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協約國為指導協約各國作戰,律定一『大戰略 』一詞,為最高階層之戰略指導,超越軍事戰略階層之上。二次大戰戰後,美國以『國家 戰略』一詞取代『大戰略』。由此可知,『國家戰略』與『大戰略』在西方國家的戰略層 級中是相等的。
(二)、據美國軍語詞典對戰略之定義為:
1、國家戰略:在平時或戰時,為了達到國家目標而發展和使用國家的政治、經濟、心理、軍事 四大國力因素,發揮統合力量,以達成國家目標之藝術。 『國家戰略』即指超出純軍事戰略之上,以建立政、經、軍、心四大國力,藉以 獲得最大國家利益的藝術與科學。
2、軍事戰略:為了應用武力或武力的威脅,以求達到國家政策的目標而使用武裝部隊的藝術和 科學。
(三)、我國將戰略區分為大戰略( 同盟戰略 )、國家戰略、軍事戰略、野戰戰略四階層,構成一 完整的體系。惟學者紐先鍾先生對此區分有不同意見,認為『大戰略』與『國家戰略』都 為同等意義,無需再予區分。
(四)、『國家戰略』制定程序:
1 、一個國家為維護或追求其『國家利益』,必須據此以確定其『國家目標』;為達成其『國 家目標』,必須先考量主觀條件及客觀環境,以進行『國家情勢判斷』,進而策定『國家 戰略構想』,據此以釐訂『國家安全諸政策』。
2 、『國家情勢判斷』系用以研判全般情勢,針對國家目標,以產生國家戰略構想各擬案,在 考量主客觀因素,加以分析比較,以策訂國家戰略構想的一種合理思維程序。而欲使『國 家情勢判斷』更正確、落實,必需做『地略研究』( 即本書所說的『軍略地理』 )。
3 、若單純研究地理條件與政治因素( 內政、外交 )之相互關係者,稱為『政治地理』或『地 緣政治』;若研究地理條件與經濟因素( 財政金融、生產貿易、交通儲運 )之相互關係者,稱為『經濟地理』或『地緣經濟』;若研究地理條件與心理因素( 社會心理、文化教育 )之相互關係者,則屬『人文地理』之一部份;若研究地理條件與軍事因素( 建軍、用兵 )之相互關係者,稱為『軍事地理』或『國防地理』。綜合研究地理條件與四大國力因素 之相互關係者,始稱為『地略研究』,即本課程所稱之『軍略地理』研究。
(五)、『國家利益』與『國家目標』的涵意
1 、國家利益:乃為一個國家對於其國民之生存與發展的必要條件,而為國家所必須予以保護 維持,甚至為神聖不可侵犯者。例如國家領域之確保、人民權益之維護、與政 體主權之獨立自主等。此主權、領域與人民權益自由三者,為國家之基本利益,也是國家所致力維護之根本要素。另外,由『國家基本利益』再進而發展為 更具體的『國家多種利益』( 或稱『臨時利益』 ),即國家決策者所認為對維 護國家基本利益極為重要之事項。例如國與國之間的『集體防衛措施』,即為 國家多種利益之一。通常『國家基本利益』是很少變動的,而『國家多種利益 』可能會變動。總之,國家任何的施政或作為,均以維護國家利益為前提,即 所謂的『國家至上』。
2 、國家目標:乃一個國家為維護與發展其國家利益,在其立國原則或立國精神下,所應努力 之主要『鵠的』。換言之,為維護國家利益,始產生國家目標。如無確定的國 家目標,則自然不可能會有一個內容不發生矛盾的國家戰略,更難期統合國力 的發揮。
1、戰略一詞起源於公元五七九年,東羅馬皇毛萊斯( Maurice)親撰一書來作為訓練其高級將領 的教材,並定名為『strategicon 』,譯成英語就是『strategy』,此為第一本以戰略為名 的書。
2、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馬奇維里(Niccolo Machiavelle,1469-1527)為西方戰略思想復興的 起點,著有『軍事藝術』(有關軍事戰略);『君道論』(有關國家戰略),為現代戰略思想的 始祖。 3、十九世紀初,瑞士人約米尼的『戰爭藝術』及克勞塞維茲的『戰爭論』為現代戰略思想的經 典之作。
(一)、廣義的功能:
1、用以研究整個天賦資源並做合理有效的支配與運用。
2、探討國際間的新關係,並導引其未來發展的正確途徑。
3、解釋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問題及潛力。
4、對國內發展及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提供一種理想的目標和可行的計畫。
5、提供一個國家或一個同盟安全防衛的最佳保證。
(二)、狹義的功能:
1、根據球面理論的新觀念,研討樞紐地區的真實性和其主要功能。
2、評估一個國家本身與其敵人或假想敵人以及其相互之間同盟國例的途徑。
3、擬定國家戰略的目標及今後發展的方向。
4、制定本國國防政策、建軍備戰的方案,並預測敵人可能採取的戰略行動方案。
5、決定對外關係和經濟發展的一切政策與對策。
6、作為戰略計畫作為的主要基礎。
是依據地理科學的基本理論,研究在一個地區(國家或戰區)進行軍事行動的條件和特點的科學,簡言之,是研究軍事行動與地理環境間相互關係的科學。
由於軍事地理學的研究既要運用地理科學的理論指導,又要接受軍事科學的理論制約,同時,還與地球物理、戰爭史、軍事經濟、國際政治、遙感等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現代技術間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從學科屬性來看,軍事地理學屬於邊緣學科之列。
從科學體系來看,軍事地理學通常由兩大部份構成:一部份研究地理環境與軍事行動間相互關係的普遍規律,稱為“普通軍事地理學”;另一部分則對某區域內的軍事地理各要素或某項要素進行研究即述,稱為“特殊軍事地理學”,也可稱之為“兵要地誌”。
如果再進行次一級的分類,則普通軍事地理學下尚可劃分出軍事地形學、軍事氣象學、軍事歷史地理學、軍事後勒地理學等學科,其實質都是以研究一般法則為主。特殊軍事地理學下則可劃分出各類兵要地誌,如戰區兵要地誌、戰略方向兵要地誌或江河兵要地誌、氣候兵要地誌、港灣錨地兵要地誌等。
軍事地理學在整個現代軍事科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任務是為國家和軍隊制定戰略方針、研究武裝力量建設、進行戰場準備和指導作戰行動等提供可作準確判斷及輔助決策的地理資料。
亦稱專題軍事地理。研究某一專門軍事地理因素與國防建設和軍事行動之間的關係及影響作用的學科。一般包括:軍事經濟地理、歷史軍事地理、軍事醫學地理、海洋軍事地理等。
研究與分析一個國家、戰區與國防建設和軍事行動之間的關係及影響作用等實際問題的學科。主要包括國家軍事地理和戰區軍事地理。國家軍事地理是以國家為單位,研究其軍事地理環境的發展變化情況。綜合分析一個國家的社會、政治、經濟和自然地理條件等諸因素對國防建設的作用。
評價諸因素所綜合形成的人力、政治組織力、經濟力和軍力的強弱大小。從而確定該國在世界上的戰略地位、作用,以及該國軍事地理環境對進行現代戰爭的影響,為戰略決策機關規劃國防建設和擬定戰略計劃提供全面系統的地理依據。
戰區軍事地理,是研究戰區的劃分及組成。側重分橋戰區內軍事地理環境,即社會政治形勢、軍事經濟潛力、自然地理條件以及戰場準備等具體情況。闡明其對軍隊組織與實施戰役戰鬥行動的利弊影響,為軍事指揮員提供趨利避害的參考資料。
研究歷史上軍事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關係的學科,是軍事地理學的組成部分,屬部門軍事地理學範疇。
內容主要包括:歷史上某一國家或地區進行戰爭的地理環境及其對兵力部署、陣地構成、攻防態勢、戰爭進程和結局等的影響:歷史上的險要山川、關隘城堡、交通要道等分佈狀況及其在歷次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歷史軍事重鎮的地理環境及其對軍事活動的影響;歷代軍事區劃、疆界沿革、邊防衛戍以及古戰場的考察與論證;歷史軍事地圖的考證與歷史軍事地圖集的編篆等,為現代軍事地理學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