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遺址

浙江金華浦江縣的新時器遺址

上山遺址,位於浙江省錢塘江支流浦陽江上游的浦江縣黃宅鎮境內,面積2萬多平方米,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早期的新時器時代遺址。

上山遺址發現了居址、墓葬、環壕等遺跡,出土的文物有約80件陶器,大多數器型為大口盆。上山遺址發現了夾炭紅衣陶片,裡面有稻穀的痕迹,為長江中下游以及更廣闊的地域範圍內探索早期新石器時代文化提供了有價值的啟示。

2006年5月25日,上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上山考古遺址公園A館內景:古人種水稻場景
上山考古遺址公園A館內景:古人種水稻場景
新石器時代早期,上山遺址出現聚落定居,當地人會種水稻,會用石磨棒和石磨盤磨稻穀脫殼。
上山文化的中晚期,環壕聚落出現。
2000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現了上山遺址。
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浦江博物館聯合對上山遺址進行第1期發掘。
2016年1月-4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浦江博物館聯合對上山遺址核心區塊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同年,上山考古遺址公園A館、B館正式對外開放。

遺址特點


建築規模
上山遺址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海拔40-100多米不等。
結構形式
上山遺址地理位置
上山遺址地理位置
上山遺址分佈於河谷盆地邊緣的山前台地,遺址普遍出現了初具規模的定居聚落。上山遺址中期出現了有規律的排柱式房址,早期也出現了較多柱洞遺跡和帶溝槽基礎的房址。

文物遺存


陶缽
陶缽
上山遺址發現了居址、墓葬、環壕等遺跡,出土的文物有約80件陶器,大多數器型為大口盆。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盤等上山文化代表性器物以及陶器殘片若干,早期文化地層中出土了一些紅燒土殘塊,這些紅燒土塊內摻雜了大量的炭化稻殼,還出土了極少量的炭化稻米遺存。

研究價值


上山考古遺址公園A、B館
上山考古遺址公園A、B館
上山遺址是長江下游和東南沿海地區年代較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世界稻作農業的起源地之一,也是浙江的源頭。上山遺址是錢塘江早期新石器時代聚落群,在東亞地區率先進入了“初級村落”的歷史發展階段,為稻作農業的起源模式研究提供了探索方向。長江中下游地區是稻作農業起源地區,稻作農業在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某一小區域最早發生,然後在環境條件相似、文化上有聯繫的大區域里形成一個早期的傳播圈,上山文化為這種起源模式提供了證據。上山遺址出土的陶器在製作過程中摻入稻穀硬殼的現象,不僅顯示出上山先民製作陶器的特色,而且證明了稻與上山人的密切關係。

保護措施


保護碑刻
保護碑刻
2006年5月25日,上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浦江縣人民政府編製完成《上山遺址總體保護規劃》。
2016年8月,浦江縣人民政府投資2730萬元,對上山遺址核心區實施了展示棚的鋼構保護展示工程,完成上山考古遺址公園A館、B館2個遺址展示棚的鋼構工程,並在展示棚內安裝了觀光平台,總建築面積1567平方米。

歷史文化


上山文化
上山考古遺址公園內景
上山考古遺址公園內景
上山遺址附近有一處地勢略高,叫做“上山”,考古學家發現了幾片夾碳陶片,並在陶片表面和胎土中,發現了許多稻殼和稻殼的印痕,這就是經人類選擇過的早期栽培稻。上山遺址考古還出土了石磨盤和石磨棒組合、通體磨光的石錛和石斧,以及大口盆。這些看上去十分簡陋的工具,卻是稻穀的加工、煮食的重要工具,系統的證明了上山遺址當時的生活已經是原始稻作農業。上山遺址代表了一種原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這種地域文化於2006年11月被命名為“上山文化”。
根據18處上山文化遺址的遺存內涵,上山文化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遺址有上山遺址、廟山遺址、大公山遺址、太婆山遺址。中期遺址數量最多,包括小黃山遺址、荷花山遺址、山下周遺址、湖西遺址、橋頭遺址、下湯遺址。晚期遺址數量少,主要有永康湖西遺址、長城裡遺址、義烏的橋頭遺址。
活動建設
2007年,上山文化陳列館在浦江博物館開館。
2016年,浦江縣人民政府全方位開展上山文化宣傳,並舉行了稻作農業起源暨“上山文化”命名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上山遺址位於浙江省錢塘江支流浦陽江上游的浦江縣黃宅鎮境內。
開放時間
上山遺址開放時間:08:30-17:00。
門票
上山遺址門票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