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時令不正之氣,或穢濁邪毒及飲食不潔所引起的一種季節性病證。又稱痧氣、痧脹。臨床上以突然頭暈,頭痛徠,脘腹脹悶絞痛,欲吐不吐,欲瀉不瀉,四肢攣急,甚至昏厥,唇甲青紫,或於肘窩、俼窩、頸前兩旁出現青紫痧筋為特徵。常見於夏暑季節,其他季節也偶有發病。必須及時救治。治宜以逐穢、祛暑、化濁、開竅、除濕為原則。

簡介


● 英文名稱:Exanthem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兒科

古籍摘選


● 痧者,疹之通稱,有頭粒而如粟象。(《臨證指南醫案·痧疹瘰》)

名詞解釋


● 疹之通稱,尤指麻疹。

百科解讀


● 疹象如沙,故痧是所有疹的統稱。

現代醫學範疇

● 現代醫學的麻疹、風疹、猩紅熱等,皮膚病變可類似於痧。

痧子

● 又稱麻疹,是感受麻疹時邪(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時行疾病。
● 其疹點狀似麻粒。
● 臨床以發熱,咳嗽,鼻塞流涕,淚水汪汪,口腔兩頰黏膜粗糙,周身皮膚按一定次序布發紅色斑丘疹。
● 疹退時皮膚上留有糠麩樣脫屑和棕色色素沉著斑。

風痧

● 又稱風疹,是感染風疹病毒引起的兒科時行病。
● 發熱1天左右,皮膚上出現淡紅色斑丘疹,可伴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
● 皮疹起初發於頭面部,並迅速向下蔓延,一般於1天內布滿軀幹和四肢。
● 出疹2~3天後,發熱逐漸消退,皮疹逐漸隱沒。
● 皮疹消退後,可遺留皮膚脫屑,沒有皮膚色素沉著。

丹痧

● 因感染猩紅熱時邪,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 發熱數小時至1天皮膚猩紅,伴細小紅色丘疹,皮疹自頸、胸、腋下、腹股溝處開始發起,於2~3天遍布全身。
● 疹退後有皮膚脫屑而無色素沉著。
● 出疹時可伴見口周蒼白圈、皮膚線狀疹、草莓舌等典型癥狀。

生活經驗

● 痧作為疹的總稱,可以包含多種能導致這種出疹體征的疾病。
● 對於小兒來講,痧多為傳染性出疹疾病,如麻疹、風疹等,因此小兒要按計劃接種各種發疹疾病的疫苗。
● 在出疹疾病流行期間,家長注意少帶或不帶小兒去公共場所和流行區域,以減少感染機會。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馬融。中醫兒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李斌。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