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戰役

塞爾維亞戰役

塞爾維亞戰役,開始於1914年7月奧匈帝國入侵塞爾維亞王國,一直持續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塞爾維亞軍隊在這場戰爭中付出巨大犧牲,其軍隊在戰前曾42萬人戰後僅剩10萬人,塞爾維亞損失了其總人口的27%和男性總人口的60%。據南斯拉夫政府在1924年的估計,塞爾維亞損失了265,164名軍人和總人口的25%,這一比例在法國是16.8%,德國是15.4%,俄國是11.5%,義大利是10.3%。

戰役背景


兩次巴爾幹戰爭不僅沒有滿足巴爾幹君主和資產階級的領土慾望,反而加深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同時也加劇了業已形成的兩大帝國主義集團對該地區的爭奪和角逐。巴爾幹各國民族主義膨脹,彼此仇視,劍拔弩張,為一場新的衝突埋下了禍根。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在巴爾幹戰爭中處於不同命運和利益的國家分道揚鑣,分別參加了兩個敵對的陣營。
20世紀初,1878年柏林會議確定的歐洲列強之間的均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德國後來居上,以它強大的資本衝擊著老牌殖民帝國英國。當搶佔殖民地的鬥爭接近尾聲的時候,帝國主義之間重新瓜分世界的戰爭已難以避免。
據學者統計,1870—1912年,世界頭號強國英國侵佔了1150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法國的殖民地也達到1000萬平方公里,而德國僅獲得300萬平方公里殖民地。
巴爾幹國家剛剛經歷兩次巴爾幹戰爭,受到狂熱的民族主義和擴張主義煽動。1908年奧匈帝國吞併了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德國、奧匈和俄國在該地區的矛盾激化。巴爾幹戰爭后,德國大力扶植保加利亞對抗英、俄在巴爾幹地區的勢力。很快,巴爾幹國家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分別站到兩個不同的營壘:保加利亞和奧斯曼帝國站在德、奧匈和義大利三國同盟一邊;塞爾維亞、希臘和羅馬尼亞倒向由英、法、俄組成的協約國。
塞爾維亞和黑山在巴爾幹戰爭中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居住在奧匈帝國境內的南斯拉夫人,喚起了他們擺脫外來壓迫、實現民族獨立和自由的願望。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訪問薩拉熱窩,遭到波斯尼亞愛國青年普林西普的刺殺。不少史學家稱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7月23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提出了包括10項要求的最後通牒。7月28日,奧匈帝國政府指責塞爾維亞是這一事件的操縱者,正式向塞爾維亞宣戰。塞爾維亞成為巴爾幹國家抗擊奧匈軍隊的主力。

戰役過程


奧匈帝國同塞爾維亞作戰,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對比實力懸殊。經過兩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軍隊已疲憊不堪,缺乏軍餉和武器。塞爾維亞經全國動員后只有40萬現役和預備役兵力,它面對的是擁有200萬全副武裝的歐洲最強大的奧匈帝國軍隊。與此同時,塞爾維亞在戰爭在開始時沒有得到一個盟友的支持。然而,“塞爾維亞不得不無辜地進行一場不對稱的戰爭”。
1914年在南斯拉夫境內發生了兩次大的戰役。8月12—20日,奧匈軍隊在波喬雷克將軍的率領下,投入20多萬兵力向德里納河的塞爾維亞軍隊發起進攻,爆發了米爾戰役。同年12月,奧匈軍隊與塞爾維亞軍隊又在科盧巴拉進行爭奪戰。在上述兩次戰役中,25萬塞爾維亞軍隊半數以上非傷即亡,而奧匈軍隊也死傷數萬人。波喬雷克將軍被奧匈皇帝解除軍職,宣布退役。
1915年夏天,由於傷寒流行,約有15萬塞爾維亞士兵染病,喪失了戰鬥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亞為奪回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中失去的大片土地,站在同盟國一邊向塞爾維亞發起進攻,決心佔領整個馬其頓、塞爾維亞南部地區和南多布羅查。從這年秋季起,塞爾維亞受到德國、奧匈和保加利亞三國軍隊從背後和側翼的大舉進攻,塞爾維亞軍隊被迫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向阿爾巴尼亞方向撤退。到了嚴寒的冬季,塞爾維亞政府和塞軍最高指揮部決定將政府、議會和軍隊一起經阿爾巴尼亞撤退到亞得里亞海海濱地區,因為當時義大利已向奧匈帝國宣戰。撤退進行了一個月,飢餓和嚴寒造成約15萬人死於阿爾巴尼亞山區。據南斯拉夫歷史學家統計,1915年10月塞爾維亞軍隊有42萬人,11月底到達科索沃時僅剩下30萬人。他們在12月穿越阿爾巴尼亞時約有22萬人,而在1916年2月到達科孚島時已不足15萬人。塞爾維亞全境已被德國、奧匈和保加利亞3國軍隊佔領。
1916年8月,羅馬尼亞經過幾次猶豫后,答應同協約國一起戰鬥,條件是奧匈帝國垮台後在分享戰利品時,它要求得到特蘭西瓦尼亞的全部領土,布科維納和巴納特也要割讓給它;同時,它還要求俄國軍隊進入多布羅查地區,以協助它保衛南部邊界免遭保加利亞的侵犯。1917年6月,希臘也站到協約國一邊投入戰鬥,使巴爾幹戰場形勢對同盟國越來越不利。在希臘科孚島上經過幾個月的休整后,10萬多塞爾維亞軍隊於1916年下半年起同協約國軍隊一起投入了薩洛尼卡戰役。1918年秋,塞爾維亞軍隊同英國、法國和希臘等協約國軍隊一起,徹底打敗了保加利亞軍隊。塞爾維亞軍隊經過45天的戰鬥收復了塞爾維亞全境,並向奧匈帝國腹地進軍。1918年11月1日,貝爾格萊德獲得解放。

戰役結果


據統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南部斯拉夫地區有1100萬人,卻損失了190萬人,也就是說犧牲了近18%的人口,它在協約國中的損失是最慘重的。
在戰爭結束階段,俄國爆發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奧匈帝國土崩瓦解。1918年12月1日歷史上第一個由南斯拉夫境內各斯拉夫民族共同組成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