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瞍

漢語詞語

瞽瞍,漢語詞語,拼音是ɡǔ sǒu,句中常用作賓語,指算命的瞎子。又指虞舜之父“寞”。出自《池北偶談·談異四·劍俠》。

解釋


1.亦作“瞽叟”。
2.人名。古帝虞舜之父。
3.指算命的瞎子。清 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四·劍俠》:“忽於市中遇瞽叟,胸懸一牌云:‘善決大疑。’”
《墨子·非儒下》:“夫舜見瞽叟,就然。”漢王充《論衡·定賢》:“舜有瞽瞍,參有曾晳。”
宋 蘇洵《上田樞密書》:“堯不得以與丹朱,舜不得以與商均,而瞽叟不得奪諸舜。”
李漁《風箏誤·聞捷》:“你便做了重華不告婚堯女,我豈學那瞽瞍無情怪舜徒?”

舜之父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本名“寞”)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舜有個弟弟叫象,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寞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讚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