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藤子
青藤子
青藤子,中藥名。為木犀科青藤仔Jasminum nervosum Lour. 的莖、葉或花。分佈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藏。具有清濕熱,解毒,斂瘡之功效。常用於痢疾,瘧疾,瘡瘍腫毒,潰爛不斂。
莖、葉或花。
味微苦,性涼。
歸肝經。
清濕熱,解毒,斂瘡。
用於痢疾,瘧疾,瘡瘍腫毒,潰爛不斂。
1、治痢疾:青藤仔花9-15g。水煎,沖蜜糖30g服。
2、治勞傷腰痛:青藤子莖30g。水煎,沖米酒30g服。
3、治瘡瘍膿腫:青藤子鮮葉搗爛外敷。
4、治瘡瘍潰爛 青藤子莖葉或花適量,水煎外洗;並用莖葉研粉撒患處。(1-4方均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內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水煎洗,搗敷或研末撒。
莖、葉夏、秋季采,鮮用或切碎曬乾;花於3-7月採收,鮮用或曬乾。
青藤子
生於山坡灌叢、沙地或混交林中。分佈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西藏。
莖略呈圓柱形,直徑約5mm,表面光滑無毛,質硬,斷面有明顯的髓;葉對生或脫落,多捲曲皺縮,葉片展平后呈橢圓狀披針形,長4-12cm,寬1-3.5cm,先端略呈尾狀,三出脈明顯,葉柄有節。花常頂生、腋生或脫落,多揉縮成團、淺黃白色,有較長的花萼筒。氣香,味淡。
1、《廣西本草選編》:“清濕熱,拔膿生肌。主治痢疾,勞傷腰痛,瘡瘍膿腫,瘡瘍潰爛。”
2、《廣西民族葯簡編》:“治瘧疾,傷寒夾經,小兒咳嗽;外敷,治骨折,傷口潰瘍。”
3、《新華本草綱要》:“莖、葉、花:味微苦,性涼。有清濕熱、拔膿生肌的功能。莖用於癆傷,腰痛。葉:有接骨消炎的功能,外用於瘡瘍膿腫。花:用於痢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