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溴聯苯
多溴聯苯
多溴聯苯(polybrominated biphenyls,簡稱PBBs),包括四溴代、五溴代、六溴代、八溴代、十溴代等209種同系物,市場上一般以一組不同溴代原子數的聯苯混合物作為商品出售,總稱為多溴聯苯。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多溴聯苯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電子電器產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可分為鹵化物、重金屬及其他金屬、鋅硫化物、放射性物質四類,其中包括鉛Pb、汞Hg、鎘Cd、六價鉻離子CrVI、多氯聯苯PCBs、多溴聯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等。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都屬於溴化阻燃劑(brominated flame retandants,BFRs),溴化阻燃劑是普遍使用的工業化學製劑,被廣泛用於印刷電路板、塑料、塗層、電線電纜及樹脂類電子元件中。多溴聯苯也屬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的一種,它在環境中的殘留周期長,難分解,不易揮發,易在生物以及人體脂肪中蓄積,對人體的主要危害為影響免疫系統、致癌、損害大腦及神經組織等,光化學降解是環境中多溴聯苯的重要歸趨之一。
由於全球經濟不斷好轉,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電子電器產品生產量和使用量均很大,多溴聯苯類阻燃劑的產生量也不斷增長。隨著電子電器產品的淘汰和廢棄,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等阻燃劑的污染嚴重,儘管目前人類對多溴聯苯醚的研究遠多於對多溴聯苯的研究,但相信全球範圍內空氣、水、土壤等環境介質中都存在多溴聯苯的污染蹤跡。
由於多溴聯苯具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特徵,全球研究人員對其越來越重視,對其源匯、殘留含量、存在形式、發展趨勢、以及環境行為、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排放量的減少和消除等問題的研究已成為當前環境科學的一大熱點。2009年5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正式將六溴聯苯增列《斯德哥爾摩公約》,使得所列入禁止生產和使用的POPs數量增加到21種。
多溴聯苯
電子電器產品
恆河猴對PBBs 的毒性最敏感,以1.3~300 mg/kg PBBs長期餵食恆河猴,會出現體重降低、毛髮減少、皮膚損傷、浮腫等癥狀。有研究顯示, 低劑量反覆暴露於PBB 可導致大鼠肝臟重量增加、體積增大、肝細胞膨脹、內質網增殖、肝細胞壞死等形態學改變,還可導致大鼠胸腺重量降低、體積減小等萎縮性改變。長期體外毒性研究發現, PBB 可導致肝臟腫瘤,大鼠和小鼠分別以0.5、5 mg/ ( kg·d) 暴露於PBB2 a和18個月,肝細胞癌的發病率極高。PBB對生殖也有不利影響,如以PBB[0.01 mg/( kg·d)]餵養恆河猴12.5 個月,可觀測到其幼仔生育能力降低。
PBBs對人的毒性研究主要源於1973-1974年發生在美國密西根州的災難,當時PBB被不經意地添加到動物食物中,造成當地被PBB嚴重污染。密西根州公共衛生部在污染和未污染農莊做了大量調查,在污染區人血清中檢測到PBB,但沒有報導血清PBB水平與癥狀之間的陽性聯繫。
直接接觸 能直接接觸多溴聯苯的主要是生產工人,每日接觸到的多溴聯苯粉塵絕大多數被排出體外。但逐日積累,體內儲積量會逐漸增多。
間接接觸 大氣、水體、土壤中痕量的多溴聯苯可通過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類的食物,或者多溴聯苯附著在大氣顆粒物上,特別是PM10和PM2.5,隨著呼吸進入人體內。所以,多數人接觸多溴聯苯的方式是通過食物獲得。
多溴聯苯
全世界,包括我國,目前對PBBs的研究尚處於初級階段,對其污染程度、環境行為以及生物和人體的蓄積狀況均不太了解,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摸底調查。作為POPs的一種,PBBs對人體的危害極其嚴重,必須將其危害控制在儘可能低的水平,建議採用如下措施:
a. 不斷地進行科普宣傳,提高公眾對多溴聯苯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這個重大隱患的自覺防範意識。
b.確保食品安全。
c. 直接接觸多溴聯苯的工人(如生產溴代阻燃劑的工人)應特別注意飲食安全,不要在露天和污染的環境中吃飯,飯前一定要將手洗乾淨。
d. 盡量少讓孕婦或是嬰幼兒接觸電子電器產品。
e. 開發環保阻燃材料,以替代多溴聯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