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空空導彈

以吸氣式發動機為動力的新一代空空導彈

“流星”空空導彈是以吸氣式發動機為動力的新一代空空導彈。該彈採用了主動尋的雷達導引頭及雙向數據鏈技術,發動機燃氣流量調節比大於10,具有相當寬的飛行包線。通過對該彈的各項性能的分析,可以確定“流星”導彈的整體作戰性能將超過世界各國現役的各型中程空空導彈。

性能參數


“流星”空空導彈 展出
“流星”空空導彈 展出
導彈採用固體火箭衝壓發動機和彈載脈衝多普勒雷達,具有全天候攻擊能力,在相當廣的空域內具有同時對付多個目標的能力,即使目標做8~9G的機動過載,“流星”依然能夠跟蹤到目標並將其摧毀。該彈的主要載機為“陣風”、“颱風”、“鷹獅”等戰鬥機,攻擊目標包括戰鬥機、轟炸機、預警機等在內的空中目標。
導彈全長為3.65米,彈徑180毫米,發射重量為185千克,動力裝置為可變流量的固體火箭衝壓發動機,採用雙下側二元進氣道,彈體中部有兩片彈翼。彈體主要由導引頭天線罩、電子系統艙、戰鬥部艙以及整體式固體火箭發動機艙4部分組成。數據鏈接收機安裝在兩個進氣道之間,數據鏈天線則安裝在彈體的尾部。導彈採用正常的氣動布局,靜穩定尾翼控制,進氣道間隔為90。徑向角,呈面對稱配置。4片全動式梯形尾舵、2片固定彈翼,與二元進氣道一起呈軸對稱配置。2003年設計小組更改了設計方案,將原先設置在彈體中部的2片彈翼取消,同時減小了彈體尾部的4片尾舵的面積,這樣整枚導彈看上去更加簡練,其飛行速度也將有所提高。

研製背景


六國聯手求一彈
長期以來,歐洲高端空空導彈的市場都是美國人的天下。到20世紀90年代后,以色列、俄羅斯、法國等國家都相繼推出了自己研製的先進空空導彈。特別是俄羅斯在20世紀90年代初推出了R-77“蝰蛇”空空導彈,其最大射程達到100公里左右,堪與美國AIM-120 AMRAAM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媲美。歐洲現役空空導彈都不能與之抗衡,要與攜帶“蝰蛇”導彈的敵對戰機進行空中交戰就只有吃虧的份兒。
另外,國際軍火市場專家還估計:到2011年前,全世界需求的先進中、近程空空導彈總數在5.3萬枚以上,總價值高達120億美元。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誘惑,歐洲空空導彈製造商們也為之垂涎。誰能研製和推出具有先進技術水平的下一代空空導彈,誰就可以把握先機分得最大一塊蛋糕。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歐洲導彈工業界行動了。先是英國公司提出研製超視距空空導彈動議,繼有法國馬特拉BAe動力公司等幾家歐洲公司參與支持。1997年,“流星”超視距空空導彈研製計劃實施。導彈計劃於2007年進入現役。
2000年,歐洲最著名的幾大導彈公司——德國的MBD公司、法國的馬特拉BAe動力公司和義大利的阿勒尼亞馬可尼等聯合成立了“MBDA”導彈公司,後來德國的LFK公司也加入到這一跨國公司。MBDA的總部設在英國的倫敦。
為同美國的AIM-120 AMRAAM先進中距空空導彈競爭,MBDA公司正在加快發展比AMRAAM性能更好的“流星”超視距空空導彈。但由於歐洲各國的防務經費緊縮,“流星”空空導彈繼續研製的經費未能全部到位,能否按計劃服役還難以確定。而美國雷聲公司主宰國際、國內市場,銷售了數千枚AMRAAM,並繼續發展新的改進型。
為打造“流星”空空導彈,英國、法國、瑞典、義大利、德國和西班牙6國共同努力,克服困難,第一次走到了一起。2002年12月18日,所有參加國都為耗費12億英鎊(18.6億歐元)的歐洲“流星”完成了法律手續。MBDA宣布:歐洲國家出產的“颱風”、“陣風”、“幻影”和“鷹獅”戰鬥機將裝備“流星”導彈。

服役時間


據英國《飛行國際》2009年3月19日報道,由於英國將裝備“流星”(Meteor)超視距空空導彈的時間推遲到2015年前後,歐洲導彈公司(MBDA)正不得不加快推銷這種導彈的步伐,並認為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該彈在法國達索公司的“陣風”、歐洲戰鬥機以及瑞典的JAS39戰鬥機上的裝備數量將對其銷售起到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