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計劃
熊貓計劃
在國際極地年期間,我國將繼續執行常規的極地考察年度計劃,並特別組織執行南極普里茲灣—埃默里冰架—冰穹A的綜合斷面科學考察與研究計劃。該計劃的英文縮寫為PANDA,所以又稱“熊貓計劃”。“熊貓計劃”是2007-2008年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計劃中的核心計劃。
目錄
計劃介紹
熊貓計劃
國際極地年是全球科學家共同策劃、聯合開展的大規模極地科學考察活動,被譽為國際極地科學考察的“奧林匹克”盛會。歷史上已開展的三次國際極地年活動,加深了人類對南北極及地球系統的認識,推進了國際極地科學考察研究的跨越式發展。2007年-2008年第四次國際極地年是為紀念首次國際極地年125周年和第三個國際極地年暨國際地球物理年50周年,由國際科學理事會和世界氣象組織聯合發起。
國際極地年計劃提出后得到了各國政府、科學組織和科學家的積極響應。60多個國家、數千名科學家參與的170多個學科的研究項目,將對極地地區以及這一地區對全球產生的至關重要的影響取得更多發現。
作為第四次國際極地年的發起國之一,我國於2006年4月成立了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我國科學家廣泛參與了國際極地年的策劃和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的制訂,為國際極地年的推進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據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委員會副主席、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介紹,PANDA計劃考察斷面北起普里茲灣海域、南至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沿斷面涵蓋了東南極冰蓋最大的冰流系統、南極第三大冰架、南大洋冷水團的重要生成區等全球變化關鍵區域。PANDA計劃通過這條包含海洋、冰架、裸岩、冰蓋、大氣和近地空間等要素的綜合考察斷面,觀測各圈層相互作用過程,在關鍵地點鑽取冰芯樣品,將現代過程研究與歷史演化相結合,研究南極地區與全球變化的關聯,預測未來變化.
據陳連增介紹,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期間產生的科學數據、樣品將作為主要成果得到安全保存和共享利用。數據共享計劃將完整保存和共享國際極地年產生的數據、樣品信息,整合圍繞國際極地年中國行動區域的歷史數據和研究成果,以支持持續開展關鍵區域的學科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