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德庄

謙德庄

謙德庄,位於天津市河西區內東北部,解放前,臭名昭著,遠近皆知。實則當時居民多指身為業,靠賣苦力謀生。收入微薄,僅能糊口。所居窩棚“滾地龍”,比屋相連,七高八低,大小不等,凹進凸出,極其零亂。由於一小撮地痞流氓、雜霸地為非作歹,打架鬥毆,欺壓良善,致使謙德庄名聲日壞。久之便成了罪惡之淵藪。

謙德庄的由來


民國6年(1917)夏,直隸省(今河北省)南部洪水為害,波及天津南鄉,直至南馬路,一片汪洋。文安大城靜海等近津各縣受災嚴重,大批難民逃來天津,落腳在地勢較高的小劉庄。當時紅十字會出面賑災,每戶發給一塊銀元、一袋麵粉,搭起窩棚,暫且安家。翌年開春,除投親靠友者,多數陸續還鄉,少數就地謀生,流落到謙德庄地面。
民國初年,謙德庄是一片不毛之地,溝渠縱橫,臭坑相間,蘆葦叢生,墓地片片,窩棚住戶,稀稀落落。這片荒地基本上屬於兩家:一是天津富紳“李善人”;一是天主教會崇德堂。兩家地界大體以今汕頭路劃線,東側屬李,西側歸於教會。李家先建有私人花園“榮園”,俗稱“李善人花園”(今人民公園),佔地約二百餘畝。每值春秋佳日,李家家族戚友常來此遊覽消遣。後來,李家第三代李藎臣在榮園西北,今廣東路西側蓋了南北兩排土坯房,約二百多間,取名“李家小房子”,租給災民,有的災民無力承租而自搭“滾地龍”棲身。由此,這塊地段開始形成了聚落。
崇德堂是天主教獻縣教區設於天津的賬房。後台是法國人。八國聯軍入侵之後,仰仗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在天津以賤價掠奪了大片土地。崇德堂在謙德庄地段僱工填坑蓋房,出租牟利。還有的房產主也來此買地蓋房出租。附近西樓村的惡霸李珍、李玉兄弟也相中此地,糾集一夥地痞流氓來謙德庄把持地面,凡有人買地蓋房,開設店鋪,均進行干預,從中分肥。幾年之後,這裡街道開通,店鋪比戶相連,日益繁華。走江湖的也來此“撂地”謀生,戲院、茶館、飯店、酒肆,甚至煙館、妓院也開始出現。
起初,該地段本無村名,通稱“開窪”。其所以取名“謙德庄”,有三種傳說:一是因東有德租界,對德人出於謙讓,故名;另說是李珍串通天主教徒王謙富、李德寶,取得崇德堂的六十九畝地產權,從王、李名中各取一字,組成“謙德”;再一說是由於崇德堂在此佔地最多,當地街長為討好教會,仿崇德堂之名而取名“謙德庄”。此說較為可信,因崇德堂所蓋房屋、里巷名稱皆著“德”字,如愛德里、尚德里、安德里、三德里……。再則,地方官府懼怕侵略勢力,取名“謙德”正好諂媚教會,向洋人阿諛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