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遇航

原新四軍糧食保管員,後作情報站站長

徠黎遇航(1916-2002) ,道名順吉,江蘇省金壇縣西崗鄉西城村人。曾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全國政協宗教委員會副主任。歷任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副會長(兼秘書長)、會長,兼中國道教學院院長、《中國道教》雜誌主編。

生平


黎遇航出生於一個貧寒家庭,因生活窘迫,入茅山元符萬寧宮西齋道院拜道教茅山上清派耿雲清為師,出家后取道名順吉。勤奮好學的黎遇航得名師授學,很快成為道觀之佼佼者。解放后黎遇航在茅山下泊宮小學歷任教師、校長,1954年被選為句容縣人民代表,同年被推薦為江蘇省政協委員。1957年到北京任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1961年,中國道教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黎遇航被推選為中國道教協會第二屆副會長兼秘書長。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道教協會恢復了正常工作,1978年黎遇航再度進京。1980年,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

抗日道長


1938年6月,陳毅率新四軍進入茅山,創建茅山抗日根據地,司令部和政治部設在茅山乾元觀。在“抗日救國”的號召下,黎遇航和茅山宮觀不少道士及當地群眾積極投入抗日洪流,為部隊做嚮導,送情報。黎遇航先當新四軍糧食保管員,後作情報站站長,當時他只有22歲。
1938年9月日軍殺害了黎遇航的父親黎洪春;10月,侵入乾元觀,火燒松風閣、宰相堂、殿宇,殺死與陳毅交往甚密的惠心白道長和多名道眾。面對國恨家仇,黎遇航化悲痛為力量,更加積極地投入抗日工作。

積極推動恢復中國道協工作


1980年,黎遇航擔任中國道教協會會長職務后,積極推動中國道教協會的各項工作回到正常軌道上,很快協會的秩序得到重建。他強調不僅要團結道友,還要團結其他道教界人士,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加強與海外道教屆的聯繫,為經濟建設、祖國統一、世界和平做貢獻。黎遇航認為,氣功、靜功、中醫、推拿、按摩、太極拳,這些都源於道教也傳播於道教,這就是道教的一技之長,也是道教的優良傳統,要積極推廣,同時也要將其作為向海外宣傳的窗口。
徠黎遇航重視培養道教界的知識分子。經他倡導,中國道教協會從1983年起多次舉辦道教專修班,培養宮觀的管理人員,並從專修班中選拔優秀者,成立進修班,培養道教研究人員。1990年中國道教學院成立,黎遇航親任院長。1987年中國道協創辦了《中國道教》雜誌,黎遇航兼任主編。可以說,黎遇航在恢復中國道協工作、弘揚道教文化事業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2002年12月20日,黎遇航道長在北京羽化。病重期間,黨和國家領導人李瑞環、賈慶林、王兆國、司馬義·艾買提等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12月25日,八寶山革命公墓隆重舉行了黎遇航道長的遺體送別儀式。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新聞單位分別進行報道和發表文章,對黎遇航一生愛國愛教,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長期與黨和人民政府團結合作,積極探索道教與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的途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鞏固和發展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為中國的道教事業作出的突出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