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不足
元氣不足
氣是人體內活力很強運行不息的極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氣運行不息,推動和調控著人體內的新陳代謝,維繫著人體的生命進程。氣的運動停止,則意味著生命的終止。
元氣,又名原氣、真氣,都是指先天之氣,是人體最根本、最重要的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元氣既推動和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又推動和調控各臟腑、經絡、形體、官竅的生理活動。元氣的生成來源是腎中所藏的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化生的元氣生於命門,《難經·三十六難》說:“命門者……原氣之所系也。”腎中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胚胎時期即已存在,出生之後,必須得到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的滋養補充,方能化生充足的元氣。若因先天之精不足而導致元氣虛弱者,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培育補充而使元氣充實。
元氣是通過三焦而流行於全身的,《難經·六十六難》說:“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臟六腑。”元氣發於腎,以三焦為通路,循行全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肌膚腠理,無處不到,發揮其生理功能,成為人體最根本、最重要的氣。因元氣來源於先天,故又稱先天之氣。元氣是生命之本,是生命之源,元氣充足則健康,元氣受損則生病,元氣耗盡則死亡。元氣決定著生命的全部,也就是說,元氣充足免疫力就強,從而戰勝疾病。如果人體元氣不足或虛弱,就不能產生足夠的抗體或免疫力去戰勝疾病,因此造成死亡。
中醫學的氣是客觀存在於人體中的具體的氣,是在體內不斷升降出人運動的精微物質,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又對生命活動起著推動和調控作用。中醫學的氣理論有其固有的研究對象和範圍,而古代哲學的氣學說是一種古代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兩者不可混淆。
● 元氣不足的主要原因多是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或肺脾腎功能失調,也可因勞傷過度、久病耗傷、年老體弱所致。
● 其臨床表現以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脈細軟無力等症為重要特點。
● 各臟腑氣不足的特點,多與其生理功能有關,如肺氣不足的特點是“主氣”的功能衰退;心氣不足的特點是“主血脈”和“藏神”的功能衰退;脾胃氣不足的特點是“腐熟水谷”和“運化精 微”的功能衰退以及中氣下陷等;腎氣不足的特點是“藏精”、“生髓”和“氣化”、“封藏”以及“納氣”等功能的衰退等。
● 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原則,治療法則為補益元氣。
● 本證以全身機能 活動低下的表現為辨證要點。人體臟腑組織功能活動的強弱與氣的盛衰有密切關係,氣盛則機能旺盛,氣衰則機能活動減退。由於元氣虧虛,臟腑組織機能減退,所以氣少懶言,神疲乏力;氣虛清陽不升,不能溫養頭目,則頭暈目眩;氣虛毛竅疏鬆,外衛不固則自汗;勞則耗氣,故活動時諸症加劇;氣虛無力鼓動血脈,血不上營於舌,而見舌淡苔白;運血無力,故脈象按之無力。
● 1.補脾胃氣
● 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
● 2.補肺氣
● 補肺湯。
● 3.補心氣
● 七福飲。
● 4.補腎氣
● 大補元煎、金貴腎氣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