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脹
水脹
水脹,病名。脹病之一,脹滿而兼見面目四肢俱腫,或怔忡喘息。
● 英文名稱:Water Distent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
● 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卧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瘇,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 (《靈樞·水脹》)
● 水脹是指陽氣不足、水濕停聚所致的水腫病,初起腹脹,繼而肢腫。
● 水腫是指體內水液滯留,水液泛濫肌膚,從而產生的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主要特徵表現的一類病證。水脹為水腫病的一種,其特徵為脹滿而兼見面目四肢俱腫,或怔忡喘息。
● 水脹病的發病與中焦脾胃的功能失常有密切的關係。脾土受濕,不能制水,陽氣不足,水漬於腸胃,則腹脹大,繼而溢於皮膚,轆轆有聲,怔忡喘息。
● 現代醫學認為各種因素導致的水腫,癥狀以腹部先腫,繼而肢腫為特徵者,可歸屬於水脹病的範疇。
● 水腫可分為局部性水腫和全身性水腫,其中全身性水腫又可以分為心源性水腫、腎源性水腫、肝源性水腫、營養不良性水腫、黏液性水腫等。
● 水腫的發病機制與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毛細血管內流體壓力升高、毛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迴流受阻,以及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功能失常有密切關係。
● 本病在治療方面,初起宜去其水,日久則宜補益脾土以制水。
● 若水腫的同時伴有惡風、發熱等風邪外襲的癥狀,則應發汗利水、表裡雙解。
● 若病程日久,出現腎陽不足、水氣內停之表現者,宜補腎溫陽以利水。
● 注意適寒溫、避風邪,防止因感受外邪而發病或加重。
● 注意調攝飲食,平素宜清淡,尤其應注意低鹽飲食。
● 勞逸結合,調暢情志。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