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領金剛鸚鵡

金領金剛鸚鵡

金領徠金剛鸚鵡(學名:Propyrrhura auricollis)是金剛鸚鵡家族中體形中等的鸚鵡,棲息於各種不同型態的地區,包含林地、潮濕的森林、農業耕作區等。雌雄無明顯外表上的差異,繁殖期外常以一小群聚集活動,食物充足時會有大批聚集的情形,食物有水果、種子、核果、嫩芽等,偶爾會在穀物田或玉蜀黍田中覓食,12月時進入繁殖期。是很適合作寵物的金剛鸚鵡之一,不像大型金剛鸚鵡般吵雜與破壞力強的特性,擁有不錯的說話能力。分佈於巴西中部、波利維亞的東部和北部、巴拉圭的北部以及阿根廷西北。

形態特徵


金領金剛鸚鵡身長37-45厘米,體重240-250克。鳥體為綠色,前額以及臉頰附近為黑褐色,頭部到頸部兩側帶點藍色的色調,頸部後方帶有一條橫向的黃色羽毛;主要飛行羽為藍色,次級飛羽有很明顯的綠色滾邊,翅膀內側的羽毛為橄欖黃;尾巴上方的羽毛為紅棕色,尖端帶有藍色,內側為橄欖黃;鳥喙為黑石板色尖端帶有點臘黃;虹膜為橙色;裸露的臉頰白色;眼先稻草黃色;腿肉粉紅色。
幼鳥酷似父母。但它們的鳥喙白灰色,虹膜灰色,腿淺灰色,頸部後方的領帶呈紅色。
金領金剛鸚鵡(圖2)
金領金剛鸚鵡(圖2)
金領金剛鸚鵡(圖3)
金領金剛鸚鵡(圖3)

棲息環境


徠棲息於各種不同型態的地區,包含林地、潮濕的森林、農業耕作區、以及阿根廷熱帶及亞熱帶的潮濕森林、玻利維亞的乾燥林地等地區。

生活習性


雌雄鸚鵡無明顯外表上的差異,繁殖期外常以一小群聚集活動,食物充足時會有大批聚集的情形,在樹上和灌木叢中覓食,飛行敏捷,快速和直接。通常定居。在一些地區有一些短期的季節性流動。
食物以水果、種子、核果、嫩芽等為主,偶爾會在穀物田或玉蜀黍田中覓食。

分佈範圍


金領金剛鸚鵡分布圖
金領金剛鸚鵡分布圖
分佈於南美洲,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拉圭、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以及馬爾維納斯群島(也稱福克蘭群島)。

繁殖方式


金領金剛鸚鵡(圖4)
金領金剛鸚鵡(圖4)
金領金剛鸚鵡的產卵季節在阿根廷是12月。巢位於距地面20米高空的樹洞里。通常產3或4枚卵,孵化期約23天,孵化7周后幼鳥離巢。
籠養的金領金剛鸚鵡算是中度吵雜的鸚鵡,且十分活潑和友善,適應環境后很快就不怕人,也會很快的信任主人,適應期間對環境不會敏感,之後即變的健壯,最好能提供新鮮的樹枝供它啃咬,手養鳥不會吵雜,且相當討人喜愛。繁殖金領金剛鸚鵡的成功率愈來愈高,國際上都有成功穩定的繁殖成果,金領金剛鸚鵡經過第一次繁殖后,通常成為穩定繁殖且多產的種類,它們對各種樣式的巢箱接受度高,繁殖期間不會很敏感,飼主在檢查巢箱時它們也不會有攻擊性,通常一窩產3-4顆卵,孵化期約25天,10周左右羽毛長成。

所屬亞種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低危(LC)。
金領金剛鸚鵡(圖5)
金領金剛鸚鵡(圖5)
金領金剛鸚鵡(圖6)
金領金剛鸚鵡(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