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寮鎮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轄鎮

和寮鎮,隸屬於廣東省湛江市廉江市,位於廉江市北部,東連石角鎮,東南鄰河唇鎮,西接塘蓬鎮,北與廣西博白縣接壤。區域面積為106.55平方千米(2018年)。常住人口35671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徠2019年,和寮鎮下轄和寮居委會及15個村委會:和寮村、長吉沖村、塘拱村、蕉林村、長嶺村、塘肚村、佳場村、欖排村、三下村、西埇村、六鳳村、朱埇村、橫江坡村、鳳飛村、下甶村。

2018年,和寮鎮生產總值(GDP)7.12億元,比2017年增長3.9%;工業生產總值1.3億元,比2017年增長6%;農業生產總值4.2億元,比2017年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5600元,比2017年增長1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8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億元,比2017年增長10%。

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分屬第二區和第七區。
1953年,屬第十二區(塘蓬區)。
1958年,屬躍進公社。
1959年,屬塘蓬公社。
1961年3月,成立和寮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改為和寮區。
1987年3月,改為和寮鄉。
1988年6月,改為和寮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和寮鎮位於廉江市北部,東連石角鎮,東南鄰河唇鎮,西接塘蓬鎮,北與廣西博白縣接壤。區域面積為106.55平方千米(2018年)。

地形地貌

和寮鎮地勢中部、西部較高,東部、南部、北部較低,屬丘陵地帶。

氣候

和寮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1600-1650毫米之間(1955年-1985年)。

自然資源


和寮鎮的土壤屬赤紅壤,有鐵、銅、鉛、鋅、鋁、銀、鉬、瓷土、滑石、水晶、雲母、花崗岩等礦產資源。同時有小(二)型水庫7座,山塘、水陂253宗,儲水量450多萬立方米;高低乾渠86千米;九洲江的一級支流武陵河發源於蘇茅坪村,自北向南穿過鎮境。2005年,全鎮有耕地面積1545.5公頃,其中水田面積909.2公頃,林地面積6372公頃。

行政區劃


2019年,和寮鎮下轄和寮居委會及15個村委會。
和寮村委會
和寮鎮政府
和寮鎮政府
和寮村委會,鎮政府所駐地的村委會,2008年總人口3497人,耕地1453畝,下轄13條自然村:蘇茅坪、馬牯嶺、還村、新村、鐵管垌、石埇、李山尾、車邊田、西岸、新屋場、鯉魚嶺、蛇嶺、分流水。民族有漢、壯、苗、瑤、藏等。姓氏有彭、賴、劉、黃、全5姓氏。豬場7間,主要特產有:紅蘑菇、荔枝、龍眼、木菠蘿。有硫鐵礦、鉛鋅礦、瓷土等。
欖排村委會
欖排村委會,位於和寮東部,駐地正埇村,距和寮圩8公里,2008年總人口2282人,耕地1280畝,轄良塘、荔枝根、正埇、塘背、大羅、欖排、楓(樹)排、羊頭埇共8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苗等,姓氏有沈、吳、黃、廖、梁、羅、劉等7姓氏。主要特產有:荔枝、龍眼、木菠蘿。
長吉埇村委會
長吉埇村委會,位於和寮南部,駐地大嶺排村,距和寮圩2公里,2008年總人口2145人,耕地1072畝,轄高屋場、留民寨、廣朗塘、大嶺排、捌麻塘、下低垌、長吉埇、長禾坪、李根山、馬回嶺、山塘拱共11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苗、回、蒙古。姓氏有彭、麥、曾、毛、梁5姓氏。豬場1間,雞場3個,主要特產有:紅蘑菇、荔枝、龍眼、木菠蘿。有瓷土、花崗岩等。
塘拱村委會
塘拱村委會,位於和寮東部,駐地榕樹下村,距和寮圩2.5公里,2008年總人口4618人,耕地2072畝,轄崩嶺、坡嶺、山心、柑樹山、坡艮、網根嶺、禾坪下、壩下、赤竹山、楊梅、榕樹下、山背垌、林木山、佳場坡、塘拱、創下、落業、沙田禿共18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瑤、彝、布依等。姓氏有何、阮、陳、彭、吳、葉、李、劉、楊、曾、王等11姓氏。豬場8間,主要特產有:荔枝、龍眼、木菠蘿。
蕉林村委會
蕉林村委會,位於和寮東北部,駐地埡塘頸,村距和寮圩5公里,2008年總人口2703人,耕地1399畝,轄蕉林、大埇、龍九排、長教、蓮塘下、蘇茅坳、飛馬垌、赤禾垌共8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回、藏、瑤等。姓氏有塗、陳、吳、何、李、劉、羅、朱等8姓氏。豬場1間,主要特產有:紅蘑菇、荔枝、龍眼、木菠蘿、椎籽米。
長嶺村委會
長嶺村委會,位於和寮北部,駐地長嶺村,距和寮圩3公里,2008年總人口3153人,耕地1456畝,轄長嶺、風堆、牛根嶺、新屋、碑口、對門、彭簡、竹碑、瓜垠共9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瑤、回、黎等,姓氏有郭、劉、黃、張、塗、葉等6姓氏。主要特產有:荔枝、龍眼、木菠蘿、南德文牛。
塘肚村委會
塘肚村委會,位於和寮北部,駐地塘肚村,距和寮圩5公里,2008年總人口4195人,耕地2293畝,轄塘尾、麻地下、楊桃樹、那嶺(原名山背)、甫垌、河背、馬鞍嶺、塘肚、坭(湖)埡、上甶共10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瑤、回、黎、土家等。姓氏有潘、莫、黃等3姓氏。豬場2間,主要特產有:荔枝、龍眼、木菠蘿、南德文牛。有豐富鉛鋅礦,硫鐵礦,瓷土。
佳場村委會
佳場村委會,位於和寮東部,駐地符竹山村,距和寮圩5公里,2008年總人口2517人,耕地1167畝,轄佳場、瑤口、黃坭田、安樂瑤、符竹山、三江埤、羊角嶺、黃桐坑、大埌共9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回、黎、傣等。姓氏有吳、張、黃、鍾、彭、羅、陳等7姓氏。主要特產有:荔枝、龍眼、木菠蘿。有瓷土,黑粘土等。
三下村委會
三下村委會,位於和寮東南部,駐地老屋場村,距和寮圩5公里,2008年總人口1482人,耕地783畝,轄龍塘、老屋場、三下、蒙埇、新圩共5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哈呢等,姓氏有吳、黃等2姓氏。主要特產有:紅蘑菇、荔枝、龍眼、木菠蘿、椎籽米。
徠西埇村委會
西埇村委會,位於和寮南部,駐地三江村,距和寮圩6公里,2008年總人口3536人,耕地1490畝,轄西埇、禾坪尾、大窩、西埇尾、老屋地、燕水田、木威塘、登山坡、柯樹塘、二江、三江、三江二、青壩、旱埇、高佳、盛大塘共16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黎、水等,姓氏有吳、黃、謝、鍾、李、曹等6姓氏。豬場2間,主要特產有:紅蘑菇、荔枝、龍眼、木菠蘿、椎籽米。
六鳳村委會
六鳳村委會,位於和寮南部,駐地長坡村,距和寮圩10公里,2008年總人口2760人,耕地958畝,轄牛角木、石地、坡子、斜下、六鳳、花園垌、光明垌、王禾、長坡、良岸共10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藏、苗等,姓氏有鍾、蘇、黃、戴、馮、胡、祁、朱、吳等9姓氏。豬場2間,主要特產有:荔枝、龍眼、木菠蘿。
朱埇村委會
朱埇村委會,位於和寮西南部,駐地龜地嘴,距和寮圩6公里,2008年總人口3682人,耕地1690畝,轄黃欖坡、斜樓、書房下、秧地坑、大埇排、大頭田、高田龍、朱羅埇、黃竹竄、新屋、括垌、垌頭、紅花根、高山排、朱埇、玉葉塘、高嶺共17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苗、藏等,姓氏有劉付、黃、梁、黎、賴、鄭、宋等7姓氏。豬場1間,主要特產有:荔枝、龍眼、木菠蘿、椎籽米。
橫江坡村委會
橫江坡村委會,位於和寮西部,駐地屋場園,距和寮圩5公里,2008年總人口3099人,耕地2187畝,轄高屋場、白墳地、橫江(崗)坡、古龍垌、大嶺、福九田、那倫、長江嶺、老木埇、長徑、山尾、根竹、白牛埇共13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黎、回等,姓氏有黃、黎、劉付、楊、鍾、莫、羅、彭、賴等9姓氏,豬場7間,主要特產有:紅蘑菇、荔枝、龍眼、木菠蘿、椎籽米。
鳳飛村委會
鳳飛村委會,位於和寮西部,駐地大圓嶺,距和寮圩11公里,2008年總人口4478人,耕地2323畝,轄墩子、橫嶺堝、龍頸堝、坦塘、亞婆田、鳳山下、大堝垌、車田、李村、荔枝角、王村、東岸坡、平田、火燒垌共14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回、藏、傣、維吾爾、滿等,姓氏有許、廖、馮等3姓氏。豬場5間,主要特產有:荔枝、龍眼、木菠蘿。有瓷土、滑石、花崗岩等。
下甶村委會
下甶村委會,位於和寮西部,駐地下甶部,距和寮圩5公里,2008年總人口2970人,耕地1556畝,轄均田、慶頭垌、石頭堝、沙田垌、破嶺、老平斜、九威(九尾)、竹坳、下甶、君山、柯木埇共11個自然村。民族有漢、壯、黎、瑤等,姓氏有塗、黃、禤、馮、潘、邱、曾、許、劉、葉等10姓氏。豬場6間,主要特產有:紅蘑菇、荔枝、龍眼、木菠蘿、椎籽米。有豐富鉛鋅礦、瓷土等。
和寮居委會
和寮居委會,鎮政府所駐地,面積約1.2平方公里,2008年總人口2013人,民族有漢、壯、瑤、黎、藏,姓氏有黃、吳、彭、賴、塗、鍾、阮、曾、李、林、毛、劉、劉付、陳、郭、潘、禤、許、何、張、梁、黎等。機關單位23個,中學二所,小學一所,幼兒園一所,農貿市場1個,工貿市場1個,牛圩1個,個體工商戶450多個。

人口民族


人口數據

2000年,和寮鎮有居民8010戶,總人口為31454人,其中男性17059人,女性14395人。
2005年,和寮鎮有居民9367戶,總人口為48996人,男女比例為112:100。
2010年,和寮鎮有家庭戶9710戶,集體戶8戶,總人口為33911人,其中男性17749人,女性16162人。
2017年,和寮鎮常住人口為34543人。
2018年,和寮鎮戶籍人口為58920人。
2021年6月23日,廉江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和寮鎮常住人口35671人。
民族構成
2005年,和寮鎮有漢族、壯族、瑤族、回族、藏族、彝族、蒙古族、布依族、仫佬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水族、維吾爾族、苗族、滿族17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佔總人口的98%。
姓氏構成
2005年,和寮鎮有吳姓、黃姓、潘姓、許姓、彭姓、李姓等姓氏。其中,吳姓人口、黃姓人口各佔總人口的13%。

政治


和寮鎮政府機構
機構名稱主要職能
黨政辦公室負責黨委、政府、紀檢監察日常事務,協調各綜合性辦公室之間的關係;承擔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的日常工作。
人大辦公室負責人大的日常事務,起草人大文件、材料,資料立卷歸檔,人大各種會議的準備和記錄,人代會的籌備工作;接待群眾來信來訪;組織開展代表學習、培訓、視察、監督各類活動;完成主席團和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經濟發展辦公室負責經濟建設的發展規劃;協調經濟綜合管理和監督部門的工作;負責環保工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
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民政局的社會事務;負責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和廣播電視等工作。
規劃建設辦公室負責鎮、村建設規劃;協調鎮、村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建設管理。
農業辦公室負責農林牧、水利、水產等工作;負責農村經營管理工作。
計劃生育辦公室貫徹執行有關計劃生育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完成上級下達的計劃生育任務。
綜治信訪維穩辦公室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切實開展治理整頓工作;制定並實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遠和近期規劃;辦理上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和鎮黨委、政府交辦的有關工作事務。
和寮鎮領導班子
鎮委書記鍾桂林
鎮委副書記、鎮長唐上平

經濟


2005年,和寮鎮的種植業品種主要有水稻、番薯、木薯、芋頭、花生、黃豆、黑豆、芝麻、蔬菜、甘蔗、蠶桑、荔枝、龍眼、柑橙、香蕉、番石榴、地菠蘿、木菠蘿等,養殖業主要為養豬、牛、雞、鵝、鴨和淡水魚類。糧食種植面積2878.9公頃,總產量13996噸,其中水稻種植面積1944.3公頃,稻穀總產量10936噸;蔬菜種植面積598.4公頃,總產量8927噸;水果種植面積388.9公頃,總產量2195噸,其中荔枝種植面積164.2公頃,總產量286噸;龍眼種植面積52.4公頃,總產量206噸;林木面積6372公頃。全鎮有鉛鋅礦廠、木材加工廠等工業企業4家,工商個體戶390戶;有農貿市場和工貿市場各1個,牛圩1個;全年集市貿易成交額29320萬元,社會商品零售額36280萬元。全鎮生產總值9253萬元;工業總產值5836萬元,農業總產值89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54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292萬元。
2015年,和寮鎮生產總值5.86億元,是2010年2.14億元的2.7倍;農業總產值3.71億元,是2010年2.53億元的1.5倍;工業總產值1.73億元,是2010年1.13億元的1.5倍;全鎮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8億元,是2010年0.9億元的1.9倍;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6.4萬元,是2010年147萬元的1.4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億元,是2010年0.9億元的2倍;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0多萬元,是2010年46.2萬元的4.3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437元,是2010年2129元的1.6倍;全鎮居民儲蓄存款4.5億元,是2010年2.03億元的2.2倍。
2016年,和寮鎮生產總值6.64億元,比2015年增長9%;工業生產總值1.2億元,比2015年增長5%;農業生產總值4.31億元,比2015年增長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7億元,比2015年增長26.9%;農民人均純收入4085元,比2015年增長18.85%;全鎮居民存款餘額5.17億元,比2015年增長14.9%;鎮級公共財政收入244.0174萬元,同比增長18.21%。
2017年,和寮鎮生產總值6.8億元,比2016年增長5.6%;工業生產總值1.35億元,比2016年增長12.5%;農業生產總值3.96億元,比2016年增長3.1%;農民人均純收入5106元,比2016年增長2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7萬元,比2016年增長3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56億元,比2016年增長12.7%;全鎮居民存款餘額5.7億元,比2016年增長10.25%。
2018年,和寮鎮生產總值(GDP)7.12億元,比2017年增長3.9%;工業生產總值1.3億元,比2017年增長6%;農業生產總值4.2億元,比2017年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5600元,比2017年增長10%;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28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億元,比2017年增長10%。

文化


2008年全鎮有初級中學2所,完全小學17所,分校48所,幼兒園3所,教職工360多人;實現普九義務教育。和寮醫院在全市鄉鎮級醫院中首屈一指,其中骨傷科治療效果遠近聞名。鎮衛生院有醫生17人,護士10人,病床40張,救護車一輛。

地方特產

炸子雞
和寮炸子雞
和寮炸子雞
和寮炸子雞是選用自然飼料家庭餵養的雞,採用純正花生油精炸而成,其色澤金黃,清香四溢,入口脆滑,香味倶佳,是廉江十大名菜之一。
野生紅蘑菇 
野生紅蘑菇是廉江市和寮鎮的特產。它是一種生長於亞熱帶圓錐林地的菌類食品,屬世界珍稀食品。它只有在特殊的土壤,特殊的溫度、濕度的氣候環境下才能生成,人工無法培育。
野生紅蘑菇是一種珍希天然綠色保健食品。它富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形狀為傘形,頂部鮮紅色,其餘部分為淡紅色或淺白色,用於煲湯、煲粥、拌炒肉類,具有壯腰健腎、防癌、抗衰老之功效。
黃欖 
黃欖
黃欖
黃欖又稱橄欖、白欖、青欖,是中國南方的優稀水果,黃欖果實易保鮮、易加工和藥用價值高,可作水果生吃亦可加工成菜,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欖樹壽命長、效益倍增,35年開始結果。隨著樹齡的增長,其產量成倍增長,45年樹齡平均最高株產20~35公斤,1015年125~250公斤,30年以上750~1250公斤,樹齡長達百年。黃欖粗生,投入小,收益大,初產期(57年)250~450公斤/畝,盛產期2500~4000公斤/畝。
南德文牛 
“南德文”優質肉牛是引進澳大利亞“南德文”純種公牛,採用科學的人工授精方法與當地黃牛進行雜交改造的肉役兼用黃牛,具有肉質好,體型大,生長快,抗病力強等特點,得到農業部與畜牧界專家及養牛業的一致好評。全鎮已有三個牛基地。
椎籽米 園椎籽產於和寮天然園椎樹,每年夏天開花,秋季結籽,冬季成熟。園椎籽有防癌、抗癌、降壓、減脂、美容、壯腰補腎、提神健腦等功效,是純天然的綠色保健品,尤其適合中老年人食用。

交通


1982年,和寮鎮修通和寮至文地公路。
1997年冬季,和寮鎮按全省鄉村道路二級路標準對通往各村委會的公路進行改造驗收。
2001年9月,和寮鎮按二級公路標準改造廉(江)和(寮)公路和寮段。
2002年12月,廉(江)和(寮)公路和寮段建成瀝青路面。
2004年9月,和寮鎮按二級公路標準改造和(寮)文(地)公路和寮段共6.5千米。
2005年,和寮鎮有汽車站1個,有客、貨運輸車輛共96輛,主要交通公路10條,總長88千米,已完成硬底化瀝青或水泥路面12千米。鎮內各村委會、自然村均通公路,共有鄉村道路312千米。
2015年,和寮鎮完成村、鄉道水泥硬底化建設114千米和63千米。
2017年,和寮鎮投入300多萬元完成了長吉埇村委會、佳場村委會、欖排村委會8千米村道建設;投入20多萬元完成對500多米街道的硬底化建設。

社會


教育事業

1979年秋季,廉江縣教育局(今廉江市教育局)調整高中布局,將和寮中學高中部併入塘蓬中學;和寮中學更名為和寮鎮第一初級中學。
1982年秋季,成立和寮鎮第二初級中學。
1986年,塘拱初中併入和寮鎮第二初級中學。
2001年,和寮鎮開設民辦幼兒園1所。
2003年,和寮鎮有民辦幼兒園2所。
2005年秋季,和寮中心小學吸收2所民辦幼兒園成立和寮中心幼兒園,由中心小學直接管理。是年,全鎮有初中2所、小學15所、幼兒園1所,在校中小學生8750人。
2015年,和寮鎮累計投入資金1500萬元,完成全鎮中小學校、中心幼兒園的軟硬體改造和建設。同時,教育創強工作通過了廣東省的驗收。
2016年,和寮鎮完成一中、二中校園、中心校新教學樓等全鎮中小學校、中心幼兒園的軟硬體改造和建設。同時,教育均衡工作通過了廣東省的驗收。
2017年,和寮鎮通過廣東省教育創強複評。
2018年,和寮鎮投入資金1355萬元對學校進行改造,改善辦學環境,新增多媒體一體機41套,實現了班班通、功能室多媒體和所有學校無線網路全覆蓋。引入一所按廉江市一級幼兒園標準建設的和興幼兒園,建築面積3600多平方米,投資500多萬元,新增學前教育學位400個。

文化體育

2015年,和寮鎮投入100多萬元,建成鎮級文化體育中心;投入600多萬元,建設村級文化樓12幢,農家書屋12間,村級文化室12間,藏書6萬冊,村級籃球場51個;同時,成功舉辦了各類文化下鄉和體育下鄉文藝匯演。此外,和寮鎮文化站被評為省特級文化站。
2016年,和寮鎮舉辦了文娛體育活動60多場,並發動群眾,多方籌集資金建設村級文化樓12幢,農家書屋12間,村級文化室12間,藏書6萬冊,村級籃球場28個。
2017年,和寮鎮投資50多萬元新建了鎮文化活動廣場、文化宣傳欄和文化健身長廊,完善鎮特級文化站建設。新增3條自然村文化樓,完成了集活動室、圖書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房於一體的近1500平方米的活動場所。
2018年,和寮鎮投入45萬元建設村級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建設村級舞台16個,健身器械場地20個,宣傳文化長廊12個。開展以掃黑除惡、禁毒宣傳、計生政策、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各類大型文體活動10餘場,自發組建的文化志願者在三八婦女節進村到高田龍村片區進行表演,順利舉辦了轄區機關單位幹部職工慶元旦“山先杯”籃球賽。

醫療衛生

1986年9月,和寮衛生院與玉林骨科醫院合作開辦和寮骨科。
2005年,和寮鎮有醫院1所、衛生站16個、藥店15家。

社會保障

2015年,和寮鎮投入幫扶資金2100多萬元,對貧困村的交通道路、飲水工程和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等進行改善。完成貧困村低收入住房困難戶改造泥磚房1364戶,貧困戶2417戶,貧困人口9522人,貧困村委15個全部脫貧;完善低保救助,幫助單親特困母親建安居房11戶,資助特困生1068人,新農保完成率100%,城鄉居民醫保完成率98.3%。
2016年,和寮鎮在市幫扶單位的支持下,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57戶,236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全鎮新農保完成率達90%以上,城鄉居民醫保完成率100%。
2017年,和寮鎮投入30多萬元完成六鳳村委會、佳場村委會、塘肚村委會200多盞路燈的安裝,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投入180多萬元安裝村級自來水安全飲水工程,解決7條自然村約500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投入230多萬元,修建水渠約8千米,解決部分農田灌溉問題。同時為各類有創業意願的就業困難群體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1萬元,幫助創業者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並對接恤孤助學、e萬行動資助、愛心助學等公益行動,幫扶單親特困母親和困境兒童正常生活、正常學習。其中,恤孤助學第一批貧困戶118人,每人3000元,共資助金額35萬元;第二批貧困戶68人,每人3000元,共資助金額20多萬元;e萬行動資助貧困戶68人;愛心助學行動通過社會熱心人士的支持籌集了30多萬元資助55名貧困戶子女讀大學。全年脫貧590人,危房改造94戶。
2018年,和寮鎮脫貧119戶269人,其中五保戶43戶44人,低保戶55戶147人,一般貧困戶21戶77人;應享受教育生活費補助學生人數347人,已落實347人,落實率達100%;全鎮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為1370人,參保率均為100%;小額貸款實際已獲貸款戶數18戶,貧困戶貸款資金23.8萬元,戶均貸款金額1.32萬元;水投利息分紅總共44.49萬元,已全部返還給有勞動能力貧困戶,共243戶929人,每人分得478.85元;各幫扶單位投入幫扶資金共402481元(不含630捐贈款、過節慰問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632元,比2017年增長10.88%;就業扶貧轉移就業人數135人,就業人數佔有勞動能力總人數的14.7%,年人均就業收益24477.25元,其中公益性崗位4個;完成斜樓村等25條自然村飲水工程建設,受益群眾約19000人。

生態建設

2017年,和寮鎮共有30條以上自然村完成整治,達到廣東省“三清、三拆、三建”的基本要求。
截止2018年12月17日,和寮鎮完成人工造林2050畝,其中工程造林1300畝,社會投資造林750畝。完成森林撫育7000畝,實施封山育林1050畝,完成廉江市下達的造林任務的100%。新增1個和寮熱帶季雨林森林公園,在新屋場村建設鄉村綠化美化村莊1條,義務植樹2萬株,道路綠化3千米。

旅遊


根竹嶂
根竹嶂位於和寮鎮西北部,與廣西博白縣英橋鎮接壤,距和寮鎮政府約8千米,屬於雲開大山支脈,海拔210米,面積300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