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梨
薔薇科梨屬植物
南水梨原產日本。果實圓形或扁圓形,褐皮,表面光亮,肉質細嫩,果汁極多,可溶性固形物14.6-16.5,含糖量極高,可達17%左右,在梨品種中含糖量最高。
南水梨的葉片大而厚,呈橢圓形,葉色深綠,葉緣鋸齒大而稀,上被白色茸毛,葉片長度為13~13.4厘米,寬度為8.3~9厘米。葉柄短,一般長0.9~1.2厘米。樹勢較強,枝較直立,枝條粗,硬度大,節間長。新梢年生長量100~120厘米,並可在當年形成少量的腋花芽,新梢當年短截后較易形成腋花芽。
果個中等,平均單果質量360克,大果可達500克。果形扁圓,少數圓形,果形端正。果皮黃赤褐色,果面光滑。果肉白色,肉質細嫩,可溶性固形物14.6%~16.5%,有機酸0.3%;味甜,果汁多,口感好,品質上等。果實在膠東地區果實於9月中旬成熟,無心腐、裂果、水蜜等癥狀。幼旺樹結的果常有四條棱溝,直達果頂,成齡樹結果果形端正。![南水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8/m98956e85388a4d8a0ed4a0aae90078eb.jpg)
![南水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8/m98956e85388a4d8a0ed4a0aae90078eb.jpg)
南水梨
樹勢中庸,萌芽率高,成枝力中等,新梢粗壯,中、短枝發達,以短果枝結果為主。無明顯大小年現象,易形成花芽,花粉多,生活力強,坐果率高。高接后第2年便大量結果,株產可達16kg,第3年達60kg,畝產達到2667kg,連續結果能力強。南水梨適應性強,較耐干早,耐瘩薄,抗凍,抗寒,抗黑星病能力強,對黑斑病抗性稍弱。
南水梨系日本於1973年用越后×新水雜交,1983年選出,1990年6月獲得品種法定登記。我國的南水梨最早由台灣果商於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引入山東膠東地區栽培,開始面積只有幾十公頃,膠東地區的栽培面積已達上千公頃。
選用優質、壯苗建園是生產優質果的重要環節。苗木最好不選“三當苗”,提倡栽“二年生大苗”。優質、壯苗的標準為:①品種純度在95%以上。②砧木準確,適宜當地生態環境條件;砧木段小於5厘米。③苗木高度100~120厘米,嫁介面癒合良好,莖傾斜度小於15°。④有粗度大於0.4厘米、長度大於20厘米的側根5條。⑤嫁介面粗度為0.8~1.0厘米。⑥無病蟲害及大的傷口。定植時,根據土壤情況決定是否挖定植穴。丘陵山地需挖大的定植穴,並清出礫石,回填土壤。平原地沙壤土,則無需挖大的定植穴。
肥沃平原地一般前期採用株行距為1米×4米或2米×4米,後期改為2米×4米或4米×4米;丘陵山地前期宜採用0.75米×4米或1米×3米,後期改為1.5米×4米或2米×3米。定植時,需要配置廿世紀、幸水、豐水等為授粉樹,主栽品種與授粉樹的比例為7∶1。![南水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3/m53e73ec7b5803d4ba4442236ba4e993b.jpg)
![南水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5/3/m53e73ec7b5803d4ba4442236ba4e993b.jpg)
南水梨
花前疏花序為了節約養分,增大果個,在南水梨的花序分離期(山東的膠東地區一般在4月上旬),要按一定的距離進行疏除整個花序。在實際生產中為了提高工效,一般按25厘米左右的距離留一個花序,其餘的花序一律疏去。
人工授粉用混合花粉進行人工授粉,可以明顯增大南水梨的果個。在梨園花開放25%時開始授粉。以天氣晴朗、微風或無風,上午9:00以後效果較好。選擇花序基部的第1~2朵邊花進行授粉。
科學疏果人工疏果時,首先將病蟲危害的、受精不良的、形狀不正的、花萼宿存的、葉磨果、朝天果、下垂果進行疏除。果實直立向上的“朝天果”,雖然在幼果期生長良好,但在果實膨大期,容易造成果徑彎曲,而使果形不端正。因此,應留那些位於結果枝組兩側橫向生長的幼果。幼期果實向下生長的“下垂果”,也盡量不留。據我們觀察,果實的果萼向下的,果實個頭明顯偏小。
塗抹膨大劑南水梨由於遺傳因素,在一般的栽培條件下,很難生產出大果型(直徑85毫米以上)的優質果品。為了生產大型果,可以在謝花后20~25天在果柄塗抹赤霉素(GA)。生產上採用的GA塗劑為GA3、GA4+7的混合劑,每果使用劑量為15~20毫克,一支赤霉素羊毛脂膏塗劑可以塗抹4000~5000個幼果。塗抹膨大劑后,單果質量可以增加15%~20%,並可以提早成熟7~10天,品質與自然成熟時一樣。
基肥南水梨對肥水要求嚴格,喜歡大肥、大水。施肥的原則應“以有機肥為主,化學肥料為輔”。一般情況下,4~6年生封凍前按每667平方米施發酵雞糞2000~3000千克或有機質含量50%左右的商品有機肥150~200千克,並加入100~150千克的氮、磷、鉀複合肥。關於氮、磷、鉀的比例問題,要看梨園土壤的有機質含量,當有機質含量為1%以下時,氮、磷、鉀的比例最好為1∶0.5∶1;當有機質含量為1%以上時,氮、磷、鉀的比例最好為4∶2∶1。為了提高果實品質和預防生理性病害,按每株樹土施150克硼砂、200克硝酸鈣、粉碎的花生殼(或稻殼)1~1.5千克、EM菌發酵液100倍0.5~1.0升、草炭土0.25~0.3千克、硫酸鎂8~10克(提高果實表光),充分攪拌后施入。提倡淺施肥,一般以土下10~20厘米為宜。
追肥土壤追肥應在7月上旬進行,以氮、磷、鉀三元複合肥為主。3~4年生樹每株用0.75千克;5~6年生每株用1~1.5千克;7~8年生樹每株用2~2.5千克。第2次在8月上旬,即果實生長後期,以硫酸鉀型複合肥為主。葉面噴施肥料一般一年應進行4~5次。
冬季修剪適宜的樹形為小冠疏層形和日韓棚架形。在整形時不要過於死板,要本著“因樹制宜,隨枝作形”的原則。對中干延長枝短截要適當重一點,一般剪留的長度為50~60厘米,以防止上部過強。由於南水梨枝條直立,且硬度較大,所以在幼樹期要注意儘早的拉枝開角。修剪以輕剪長放為主,對延長枝要輕剪,一般剪留長度為70~80厘米。由於腋花芽形成較少,且南水梨以短果枝結果為主,所以對結果枝組的培養要採取“先截后縮”的方法,即對中、長枝要先輕短截,待後部形成花芽后,再回縮至有分枝的地方。對小的發育短枝不要輕易的短截,以免修剪過重。內膛不留用作主枝的發育枝要進行緩放,以培養輔養枝,儘早結果。進入結果期后,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發育過大的輔養枝要及時回縮,不要讓其破壞樹體結構。對背上枝由於其長勢過旺的緣故,一般要採取疏除的方法來處理。
夏季修剪夏季修剪時,要適量疏除背上枝、直立枝、徒長枝、病蟲枝、枯死枝、競爭枝,保持主枝延長枝的生長優勢。
花前噴葯南水梨花前共噴2次葯,一是3月下旬萌芽前,用4~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0.3%的洗衣粉,呈雨淋狀噴霧;二是4月上旬花序分離期,用2.0%的高粘阿維菌素乳油6000~8000倍+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加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要求均勻細緻,呈雨淋狀。
花后噴葯謝花后10天,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要求均勻細緻,使幼果均勻著葯,但在果面上形不成大的葯滴。此期為幼果脫毛期,最好不用含錳及乳油類農藥,宜採用可濕性粉劑(顆粒在700目以上)或水劑農藥。否則,有的果實產生水銹,降低果實的商品果率。
南水梨抗黑星病、輪紋病,其主要病蟲害有黑斑病、黃粉蟲、梨木虱、梨小食心蟲等。3月中旬花芽萌動期噴5度石硫合劑,發芽后每隔半月左右噴1次殺菌劑和殺蟲劑。在7月上旬春梢發病期,用多氧清(多抗黴素)60倍防治黑斑病有特效。具體病蟲害根據果園情況及時防治,並注意農藥的輪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