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淵
太淵
太淵,經穴名。出自《靈樞·本輸》。別名鬼心、太泉、大泉、天泉、大淵。屬手太陰肺經。位於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橈側腕屈肌腱的外側,拇長展肌腱內側,有橈動、靜脈,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和橈神經淺支混合支。主治咳嗽、氣喘、無脈症、腕臂痛。避開橈動脈,直刺0.3-0.5寸。
● 來源:《靈樞·九針十二原》《靈樞·本輸》
● 別名:太泉、鬼心、大泉
● 歸經:手太陰肺經
● 功效:止咳平喘,通脈理血,健脾益氣
● 屬性:輸穴;原穴;八會穴之脈會
● 太,大也,有旺盛之意;淵,深也,深潭。本穴為脈會穴,博大而深,氣血最旺盛,故名太淵。
● 在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此處可以觸到動脈搏動。
●
●
● 伸手,掌面腕部,橫紋上方可摸到動脈搏動處,即為此穴。
●
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 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
● 淺層有前臂外側皮神經,橈神經淺支分佈;深層有橈神經深支及橈動、靜脈。
● 肺系病症,例如咳嗽、氣喘、咳血、咽喉疼痛、肺結核、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肺結核。
● 局部疾病,例如手腕痛。
● 其他疾病,例如膈肌痙攣、掌中熱、缺盆中痛、無脈症、嘔血、胸痛煩滿。
● 避開血管,直刺0.3~0.5寸。
● 可灸。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1~3壯。
●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卷五》:洒淅惡風寒,虛熱舌上黃,腹痛不下食,肘攣支滿,咳引尻痛溺岀,嘔血心痹悲恐。
● 《針灸甲乙經•卷八》:臂厥,肩膺胸滿痛,目中白翳,目中白睛青,掌中熱,乍寒乍熱,缺盆中相引痛,數欠,喘不得息,臂內廉痛,上鬲飲已煩滿。
● 《針灸甲乙經•卷九》:胸痹逆氣,寒厥急煩心,善唾,噦噫,胸滿噭呼,胃氣上逆,心痛,太淵主之。
● 《針灸大成•卷六》:善噦,眼痛赤,狂言口噼,溺色變,卒遺矢無度。
● 配照海,治咽干喉痛。
● 配肺俞,治肺虛所致之咳嗽、氣喘、胸背痛。
● 配人迎、三陰交、內關,治無脈症。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