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一敏的結果 展開
- 武漢科技大學教授
- 海南省紀委、省監察廳原巡視員
張一敏
武漢科技大學教授
張一敏,男,1954年10月出生,河南許昌人。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任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長期從事高效潔凈礦物加工理論與工藝、濕法冶金、資源綜合利用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時間 | 院校 | 專業 | 學位 |
XX-XX | 武漢鋼鐵學院 | 學士 | |
1995年-1997年 | 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 | 應用數學專業 | 碩士 |
1998年赴德國Aachen大學研究訪問。
武漢科技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
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
2021年6月,入選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進入第二輪評審候選人名單。
科研領域
長期從事高效潔凈礦物加工理論與工藝、濕法冶金、資源綜合利用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高效潔凈礦物加工理論與工藝、濕法冶金、二次資源利用。
科研項目
在研縱向項目:
1、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低品級含釩頁岩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及工程示範”(2011BAB05B00)。
2、國家“863計劃”重點項目課題“非金屬礦高溫反應爐成套技術研究”(2012AA063104)。
3、國家環保部專項項目“提釩行業先進工藝及污染防治技術評估研究”(201009013)。
在研橫向項目:
1、江西1000t/a石煤提釩項目。
2、湖北800t/a石煤提釩項目。
3、太鋼150萬t/a不鏽鋼工程含鐵粉塵壓團項目。
4、浙江3000t/a石煤提釩項目。
課題
先後主持完成: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鄂西典型高磷赤鐵礦綜合開發利用技術及示範”(編號:2007BAB15B00)。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重點課題“鄂西高磷赤鐵礦二次資源在線循環高效利用技術及設備”(2007BAB15B02)。
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項目“硫酸渣分選提純研究及工業應用”(2005EC000250)等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國家“863計劃”資源環境領域。
國際合作項目和省、部重點項目及地方重大項目80餘項。
論著與專利
先後獨著和主編《提釩先進工藝及污染防治評價理論與方法》科學出版社2015。
《石煤提釩》科學出版社2014。
《二次資源利用》中南大學出版社2010。
《球團礦生產技術》冶金工業出版社2008。
《固體物料分選理論與工藝》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
《球團礦生產知識問答》冶金工業出版社2005。
《球團理論與工藝》冶金工業出版社1997。
先後在《Minerals Engineering》和《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180餘篇,其中70餘篇被SCI、EI收錄。獲國家授權專利32項。其中,以第一發明人獲得:國家授權發明專利22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中國專利優秀獎1項。
研究生培養:
目前培養博士生15人、指導博士后3人、碩士生12人。
國家十二五863計劃資源環境領域主題專家組組長(國科發計〔2012〕150號)。
中國工程院產業工程科技委員會資源綜合利用研究會副理事長。
中國金屬學會選礦學會副主任。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特種冶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全國碳酸鈣產業專委會專家組組長。
全國錳業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螢石工業協會常務理事。
湖北省釩資源開發利用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兼秘書長。
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
武漢市人民政府諮詢專家。
時間 | 獎項全稱 | 具體獎項 | 獲獎作品 |
1982年 | 冶金工業部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遼寧海城三、一級菱鎂礦浮選工業試驗 |
1984年 | 冶金工業部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山東掖縣菱鎂礦浮選提純工藝 |
1997年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三等獎 | 鄖陽苛性法無氰銅鋅分離研究及工業生產 |
1998年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緻密原生紅柱石選礦研究設計及工業生產 |
1998年 | 國家冶金局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新疆阿克布拉克紅柱石提純與工業應用 |
1999年 | 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 ||
2002年 | 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入選者 | ||
2003年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 | 二等獎 | BL1500b系列螺旋溜槽的研製 |
2004年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硫酸渣分選提純研究及工業應用 |
2004年 | 武漢市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超極限(H/D)螺旋溜槽分選提純研究及工業應用 |
2004年 | 北京市科技進步獎 | 二等獎 | BL1500a系列螺旋溜槽的研製 |
2006年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新型球團粘結劑與鎂橄欖石球團研製及工業應用 |
2007年 | 國家技術發明獎 | 二等獎 | 含鐵渣塵高效利用關鍵技術開發與工業應用 |
2008年 | “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 | ||
2008年 |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 ||
2009年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碳質頁岩石煤雙循環高效氧化清潔提釩新技術及工業應用 |
2010年 | 國家技術發明獎 | 二等獎 | 含釩頁岩高效提取在線循環資源化新技術及工業應用 |
2011年 | 湖北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 ||
2012年 | 湖北省勞動模範 | ||
2012年 | 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 | ||
2012年9月 | 中國鋼鐵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 | ||
2013年 | 湖北省科技進步獎 | 一等獎 | 含重金屬多組分渣泥能質耦合全周期低碳資源化利用技術及工程應用 |
2014年 | 湖北省技術發明獎 | 一等獎 | 特殊頁岩釩資源高效清潔利用關鍵技術及工程化 |
2014年12月 |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 ||
2015年 | 科學中國人 | ||
2015年 | 年度人物 | ||
2016年 | 湖北省十大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 ||
2016年 |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 | 一等獎 | 基於全過程污染防治的頁岩釩清潔生產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17年 | 國家技術發明獎 | 二等獎 | 基於頁岩釩行業全過程污染防治的短流程清潔生產關鍵技術 |
2018年11月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產業創新獎” | ||
2020年5月30日 |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獎狀獲獎者 | ||
“‘十一五’國家科技計劃執行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