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蓮

中藥

西番蓮,中藥材名。本品為西番蓮科植物西番蓮的全草。夏、秋採收。

來源


本品為西番蓮科植物西番蓮的全草。夏、秋採收。

性味歸經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苦,無毒。

功能主治


①王殿翔《生藥學》:用於神經痛,失眠症,月經痛及下痢等症,有麻醉及鎮靜作用。
②《四川中藥志》:除風清熱,止咳化痰。治風熱頭昏,鼻塞流涕。

形態特徵


多年生纏繞性草本。莖細長,達4米左右,有細毛,嫩莖有縱稜線,老莖呈圓柱形,具單條卷鬚,著生在葉腋處。葉互生,掌狀3或5深裂,長6~10厘米,闊9~15厘米,裂片披針形,先端尖,鋸齒緣,基部心臟形而帶凸形;葉柄長扣5厘米,先端近葉基處有2蜜腺。花單生葉腋,花梗長5~7厘米;苞片3,形小,皺縮不平;萼片5,矩形,先端圓,背有一突起;花瓣5,呈淡紅色,副花冠須狀,呈濃紫色或淡紫色;雄蕊5,葯能轉動,狀如時鐘;子房上位,花柱;8枚。漿果橢圓形,成熟后黃色。花期秋季。

生長環境


多栽培於庭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

相關配伍


風熱頭痛:西番蓮葉、菊花、桑葉、夏枯草、荷葉。煎湯服。(《四川中藥志》)

化學成份


花和果穗中含焦性兒茶酚、沒食子酸、軟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肉豆蔻酸、谷甾醇、葡萄糖等。

相關論述


1.王殿翔《生藥學》:用於神經痛,失眠症,月經痛及下痢等症,有麻醉及鎮靜作用。
2.《四川中藥志》:除風清熱,止咳化痰。治風熱頭昏、鼻塞流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