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頌·長發

詩經中詩作

《商頌·長發》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是商人唱誦其開國祖先功業之頌歌先祖敬畏上帝,遵循上帝之旨意,承受上帝之福佑,詩中對成湯及伊尹皆有歌頌。全詩七章。其內容以歌頌成湯為主並追述先王功業,具有史詩的因素。此詩塑造了商王朝創造者成湯的形象,語言形象生動,內容凝鍊集中,韻律整齊勻稱,有較強的節律感,當是中國後世詩詞對仗的濫觴。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記述殷商發跡史特別是歌頌商湯功德的長篇頌詩。全詩七章,每章句數不等,其結構形式與《詩經》大多數篇章整齊的四言體等句分章不同。有韻,又與《周頌》各篇大多無韻不同。其內容以歌頌成湯為主並追述先王功業,併兼及功臣,也與其他祭頌之詩不同。
第一章追述商國立國歷史悠久,商契受天命出生立國,所以商國一直蒙承天賜的吉祥。第二章歌頌商契建國施政使國家發展興盛,以及先祖相土開拓疆土的武功。下章即轉入歌頌成湯。第三章歌頌成湯繼承和發展先祖功業,明德敬天,因而受天命而為九州之主。第四章歌頌成湯奉行天意溫厚施政,剛柔適中,為諸侯表率,因得天賜百祿。第五章歌頌成湯的強大武力可以保障天下的安寧,為諸侯所依靠,因得天賜百祿。第六章歌頌成湯討伐夏桀及其從國而平定天下。第七章歌頌成湯是上天之子,上帝降賜伊尹輔佐他建立功業。
全詩從頭到尾貫穿著殷商統治階級的天命論思想:“君權天授”,他們是天帝的嫡裔,他們立國、開闢疆土、征伐異族、佔有九州而統治各族人民,都是奉行上天的意旨,得到天的庇佑。他們建立的新王朝的統治權以及所有的權力、財富和顯赫的榮耀,都得之於天,因為他們是天子及其嫡裔。統治階級的這種意識形態,是他們建立統治的理論基礎。詩中歌頌武功,即暴力掠奪和擴張,如“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敷奏其勇,百祿是總”,統治權和享受的百祿,都來自運用本身強大力量進行的戰爭。崇尚勇武和戰爭,為侵略、鎮壓、掠奪和統治披上“天意”的偽裝,正是殷商天命論的實質。
此詩的敘述並不平直板滯,善於運用一些形象的語言,描寫較為生動。韻律也較為整齊,除全詩末兩句外,句句用韻,每章換韻。在句式上,多用對句,或上下句相對,或雙句相對,或章句相對,行文變化多姿,使語言整齊勻稱,內容凝鍊集中,有較強的節律感,當是中國後世詩詞對仗的濫觴。
此詩具有史詩的因素,敘述的事件以殷商的史實為基礎,同時像各民族上古的史詩一樣,吸取了上古的許多神話傳說素材,但又根據殷商統治階級的功利及其意識形態,對神話傳說有所取捨和改造。

創作背景


此詩背景歷來眾說紛紜。《毛詩序》云:“《長發》,大禘也。”根據《禮記》,大禘是國君祭天,以自己的祖先陪享的一種祭祀儀式。這種祭祀樂歌經過春秋時代殷商後裔宋國人的整理改定,用作宋國的宗廟樂歌。現代研究者或以為此詩敘述殷商的起源,並無祭祀意味,疑為祝頌之詩。